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五课时7175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五课时7175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写作指导第十五课时7175分解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这是几段典型的集中地大篇幅地生活环境描写。
作者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小站的情况——经过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的站容,突出了这个车站小而精、美的特点,从而表现出了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旅客、热爱祖国铁道事业的精神。
这也提示我们,在进行集中地大篇幅地描写环境时:
方位顺序要清晰,描写的目的要明确。
(2)随着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而止的简要环境描写。
通过描写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40多岁了。
他对我的学习非常关心。
那是四年级时,因为我贪玩,所以功课很差,期末各科平均才60多分。
老师决定利用暑假给我补一补,免得上五年级时跟不上。
这天外面下着大雨,瓢泼一般。
“这不是成心跟我作对吗?
”我望看窗外的大雨嘟嘟囔囔。
正在发愁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
“走,小飙,我送你去!
”我本来不想去了,听爸爸说要送我去,又不好说不去。
没办法,我只好跟着爸爸钻进雨幕。
一路上,雨越下越大,浇得人睁不开眼。
爸爸尽量把雨衣往我这边挪,生怕我淋透了。
快到学校了,我忽然想起自己没拿课本。
爸爸对我说:
“你在这等着,我给你拿去。
”说着,爸爸把我领到一家门楼儿下面躲雨,自己又转身钻进雨雾里。
他一步三滑地往回走着。
突然,他一下栽倒了,又不顾一切地站起来,满身是泥水。
接着,爸爸那跌跌撞撞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了。
此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热乎乎的:
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短文。
文章之所以感人,与事情发生的典型环境及作者巧妙穿插环境描写是分不开的。
作者几次描写环境:
“这天外面下着大雨,瓢泼一般。
”→“雨越下越大,浇得人睁不开眼。
”→“爸爸又转身钻进雨雾里。
”→“身影渐渐地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了。
”这样,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映衬出爸爸坚强的意志,为了“我”的学习、不惧任何困难的高大形象。
难怪爸爸的行动令“我”感动得“眼睛湿润了,心里热乎乎的”。
这篇短文也告诉我们,随着故事情节发展穿插环境描写时:
穿插的时机要妥当;
描写的目的要明确;
描写的语句要精练,防止喧宾夺主。
【思考练习】
(1)什么是环境描写?
如何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描写环境时要注意什么?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状物或写人叙事的习作,看看文中是怎样通过描写环境突出中心思想的。
文中还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72.学会通过场面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写人记事(包括写活动)的文章,都是由一个、几个或若干个场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缀合而成的。
因此,写好场面,是出色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思想的前提。
有些文章中心思想不突出,人物形象不突出、不鲜明,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表现事情经过的重要场面写好。
怎样把场面写好,通过场面描写突出中心思想呢?
(1)安排好“面”与“点”,既要照顾全面(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点)。
摄影师拍摄战斗场面时:
有时要鸟瞰战场全景,有时要拉近镜头,拍摄局部厮杀的特殊人物。
没有全景,特殊人物就失去了广阔的背景、陪衬;
没有特写镜头,这宏大的场面就显得空洞,主要人物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场面也是如此:
写好整个场面的环境、背景、氛围或人物活动概况,文章内容才丰富,读者才能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
写好典型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等,才能突出个别,才能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地把整个场面表现出来,才会让读者对事件的意义、重点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话:
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
炸药包放在哪儿呢?
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
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
这时候,嘹(liao)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壳。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
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1秒钟、2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
“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
这是一个英勇壮烈的场面,先写董存瑞“舍身”的背景、氛围(桥高坡滑,无法放置炸药包;
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
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喊杀声由远及近,如果不马上炸掉暗堡,就会阻碍大部队前进,造成更大伤亡),再写他“舍身”的行为表现。
这样,英雄“舍身”的原因、意义、价值写清楚了,人物的高大形象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只是要提醒同学们:
在安排“点”与“面”时,可以先写“面”,后写“点”;
也可以先写“点”,后写“面”;
还可以先写“面”,接着写“点”,然后再写“面”。
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有这样一段话:
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
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战斗进行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这是一个阻击敌人的场面。
作者先写“面”——“五壮士”诱敌上山,凭险阻击,把“五壮士”群体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形象和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接着写“点”——“五壮士”打击敌人时,每个人具体的神态、动作,生动逼真,突出了“五壮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英勇奋战的精神;
最后又写“面”——阻击时间长,敌人前进难,伤亡大,突出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战果大。
(2)写好双方的表现。
这是对比赛、联欢等场面而言的。
因为这样的场面都是由双方参与的,所以在描写这类场面时,既要写好“我方”的表现(有点有面),又要注意描写“对方”的表现(点面结合)。
这样,事件的中心思想、人物的形象就在这大的活动背景中显现、突出出来。
下面这几段话是《拔河比赛》一文的“经过”部分,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
“嘟”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声,比赛开始了。
参加比赛的同学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场上的掌声、欢呼声、加油声响成一片。
第一局比赛五
(2)班的同学赢了,我班同学不甘示弱,个个小脸憋得通红。
第二局我打头,心想:
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要赢他们。
决定胜负的关头开始了。
尽管我们咬紧牙关,皱紧眉头,汗水都急出来了,但是脚一个劲儿地打滑。
眼瞅着绳子上的红布条一寸寸地向他们班移去。
我们的李老师更是着急,她用力喊:
“加油啊!
使劲往后拉!
”“完了,我们输定了。
“哦!
我们赢了。
”二班同学兴高采烈地跳起来,高喊着,“我们胜利了。
”声音大得好像让全世界都听到这个喜讯似的。
这几段话先写总的场面;
接着略写第一局双方的表现;
然后详写第二局“我方”奋力拼搏的情景,“对方”获胜的喜悦场面。
纵观整个“经过”,照顾双方,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让人真有身临其境之感。
(3)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但切忌过多地发表议论。
这一点,
《拔河比赛》的“经过”部分,也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1)场面描写在突出中心思想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怎样通过场面描写来突出中心思想?
描写时要注意什么?
(2)翻开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人、叙事、写活动的习作,看看文中的场面描写写得怎么样,是否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了。
有问题,动笔改一改。
7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游记或以写景物为主的文章,要通过具体展现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自然景色,来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大自然的奇妙。
除此之外,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也往往需要描写景物。
在写这些文章时,可以通过穿插景物描写: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为故事发展铺设条件;
推动情节发展;
衬托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总之,要借助景物描写,来达到突出中心思想的目的。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突出中心思想的:
我的小弟弟
我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叫小强。
别看他小,但是很愿意帮助人。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我和弟弟到附近的公园里去玩。
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假山威武地耸立着。
柳条在微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花儿鲜艳夺目,竞相开放。
弟弟拿起一块小石片,侧着身子,举起右手,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往河里一投。
小石片在水面上前进,激起了层层浪花,好像一艘快艇全速前进!
我们在儿童乐园玩的时候,忽然弟弟不见了,我非常着急,找了半个小时之后,才发现了他。
一问,才知道他去帮助一位小妹妹找妈妈去了。
原来,他在玩的时候,发现一位小妹妹在长椅上哭着找妈妈!
于是,弟弟领着小妹妹去找妈妈。
他们到假山,绕葫芦池,过长廊,转了不少地方,终于找到了小妹妹的妈妈。
阿姨高兴地对弟弟说:
“谢谢你,小朋友!
”边说边从包里拿出来一袋糖果。
弟弟连忙说:
“我不要。
阿姨,再见!
”说完就跑开了。
听了他的话以后,我真高兴,说:
“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弟弟羞涩地笑了,又跑去玩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都非常高兴。
弟弟边走边唱,活泼、天真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池塘里的青蛙高声地叫着,好像在说:
“小弟弟,好孩子!
小弟弟,好孩子!
……”
这篇短文先后两次描写了景物。
开头通过描写景物,既衬托出我们游玩时的愉快心情和弟弟的聪明、灵巧,也为下文弟弟领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妹妹找妈妈写清了环境;
结尾通过描写“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池塘里的青蛙高声地叫着”,不但渲染了当时的气氛,表达了我们痛快、高兴的心情,还巧妙地赞誉了弟弟乐于助人的品质,突出了短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短文,也提醒我们:
(1)穿插景物描写,目的一定要明确。
景物描写,一定要为文章主线、为中心思想服务。
只有这样,写景物才有用途,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脱离中心主题,为写景而写景,不但不能为全文增色,而且会使文章啰嗦、庞杂。
这就要求我们:
在写人记事时,对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自然景物,要有一个“优选”的过程——要拣与事情、人物、中心关系最密切的景物写进文章,同时要考虑清楚插写这些景物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2)穿插景物描写,时机一定要适宜。
可以在文章开头写景,也可以在文章结尾写景,还可以在文章中间随时插写景物。
总之,要随着情节的展开,在叙事、表现人物的需要处和关键处进行景物描写。
(3)穿插景物描写,形式一定要灵活。
可以是简短的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还可以是一两个词语。
总之,在写人叙事的文章里,景物描写是表现主题思想的辅助手段;
因此要做到简练、适可而止,不要过多地描写景物,以免冲淡文章主要情节。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