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303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其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包括: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

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童坦军李刚.生物化学(第2版).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

2.查锡良.生物化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LitwackG..HumanBiochemistryandDisease.SanDiego:

AcademicPr.,2008

4.NelsonDL,CoxMM.LehningerPrinciplesofBiochemistry(5thed).NewYork:

WorthPublishers,2008

5.MurrayRK,GrannerDK,MayesPA,etal.Harper’sBiochemistry(27thed).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第三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第四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五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第六节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

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氨基酸:

L-α-氨基酸结构通式和分类,20种氨基酸的英文名称及缩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2.肽:

肽键、肽链和多肽,肽与蛋白质的区别,生物活性肽。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定义、作用力。

4.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超二级结构,模体。

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次级键、结构域及分子伴侣。

6.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2-

7.蛋白质的分类。

8.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Anfinsen实验,分子病。

9.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构象改变和疾病。

10.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沉淀,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11.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透析及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12.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分析:

Edman降解法。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掌握】:

蛋白质多肽链组成;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了解】: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原理。

【难点】:

模体,结构域,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蛋白质各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核苷酸

第三节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六节核酸酶

5学时

-3-

1.核苷酸的结构:

嘌呤与嘧啶,核糖与核苷,戊糖碳原子的编号。

2.核酸的一级结构:

概念,核苷酸各组分间的连接键,书写方式。

3.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Chargaff规则,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

4.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

DNA的超螺旋结构,原核生物DNA

的高级结构,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

核小体。

5.DNA的功能:

基因,基因组,DNA的功能。

6.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

hnRNA,mRNA的结构特点。

7.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

稀有碱基,茎环结构,氨基酸接纳茎,反密码子,三级结构。

8.核糖体RNA的结构与功能:

真核及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成。

9.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

动物细胞内其他的RNA种类及功能,RNA组学的概念。

10.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260nm紫外吸收。

11.DNA的变性:

概念,解链曲线,Tm值,增色效应。

12.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

退火。

13.核酸酶:

DNA酶,RNA酶,内切酶,外切酶。

DNA的二级结构特点;

mRNA和tRNA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

核小体的结构特点;

DNA的理化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核苷酸的分子构成、连接键及书写方式。

DNA的高级结构;

DNA变性,增色效应,Tm的概念;

DNA的复性、退火和分子杂交;

基因及基因组的概念。

-4-

第三章酶

第一节生物催化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酶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酶促反应的特点

第四节酶促反应的机制

第五节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调节酶

第七节酶活性的测定

第八节酶的命名与分类

第九节其他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分子

第十节酶与医学的关系

1.酶的分子组成:

单纯酶,结合酶,酶蛋白,全酶,金属酶,辅酶,辅基,维生素与辅酶,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与辅酶的关系,常见辅酶的结构与功能,辅酶的作用,金属离子的作用。

2.酶的活性中心:

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3.酶促反应的特点:

高效性,高度特异性,可调节性。

4.酶促反应机制:

活化能,诱导契合假说,邻近效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5.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米-曼氏方程,Km、Vmax测定法。

6.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7.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最适温度。

8.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最适pH。

9.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种类、区别及动力学特点。

-5-

10.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必需激活剂,非必需激活剂。

11.酶活性测定及酶活性单位。

12.酶活性的调节:

酶原,酶原的激活的概念、机制及意义,别构酶,别构调节与协同效应,酶的共价修饰调节概念、特点与意义。

13.酶含量的调节:

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概念,酶降解的调控。

14.同工酶:

概念,LDH同工酶谱的变化及意义。

15.酶的命名和分类。

16.酶与疾病的关系,酶在医学上的其他应用。

酶的化学本质,辅助因子,活性中心,必需基团,酶促反应的特点,Km与Vmax的含义及其生物学意义,竞争性抑制,酶原,别构酶,关键酶,酶的共价修饰调节,同

工酶。

最适pH和最适温度,可逆性抑制和不可逆抑制的区别,3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关键酶的别构调节与化学修饰的特点。

酶促反应的机制,Km、Vmax值的测定,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酶的分类和命名。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氏方程,Km与Vmax的意义及应用,酶的转换数

的概念及意义;

三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概念及其特点;

别构调节及其生物学重要性。

第四章糖代谢

第二节糖的分解代谢

第三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第四节糖异生

第五节糖代谢紊乱

7学时

-6-

1.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

特定载体转运的、主动耗能的过程。

3.糖代谢的概况。

4.糖酵解的概念,反应过程及能量生成,糖酵解的调节和生理意义。

5.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6.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调节和生理意义。

7.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的合成代谢,UDPG是活性葡萄糖供体以及合成过程;

糖原的分解代谢过程;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重点是它们各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后的活性改变)。

8.糖异生途径:

概念及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糖异生的调节和生理意义。

9.乳酸循环:

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

10.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1.血糖水平的调节: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各自对血糖的影响。

12.血糖水平异常:

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

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途径及催化所需的酶,特别是关键酶和主要的调节因素以及各通路的生理意义。

肝糖原合成、分解的途径及关键酶;

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

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

酶和生理意义;

乳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血糖的来源、去路。

糖的吸收方式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

三羧酸循环流速的调控;

各糖代谢途径的调节。

第五章脂类代谢

-7-

第二节血浆脂蛋白

第三节三酰甘油的中间代谢

第四节磷脂的代谢

第五节胆固醇代谢

第六节脂肪酸源激素的代谢

课堂讲授、多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