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判断专项练习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369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判断专项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判断专项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判断专项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判断专项练习题.doc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判断专项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判断专项练习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判断专项练习题.doc

判断专项练习题:

1、考查被除数、商和0的关系

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末尾没有0,商的末尾就一定没有0。

()

(错,反例:

101÷5=20……1,再如661÷6=110……1,商的末尾都有0)

②被除数的中间有0,那么商的中间一定有0()

(错:

反例603÷9=67,603里面有0,但商不含有0)

③735÷7,商的中间没有零。

()错(此题也是上一题的反例)

④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不一定有0.()

正确如:

105÷5=21,,204÷2=102;也是就说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可能有0可能没0

⑤700÷5的商的末尾有两个0。

()(错:

计算700÷5=140,商的末尾只有1个0)

⑥要使算式16□÷2的商的末尾有0,□里可以填0、1、2()

(错:

填0或者1可以,但当填2时162÷2=81,商的末尾没有0)

2、判断位数的问题

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正确

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错误

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上至少是两位数。

()正确

④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正确

⑤两位数乘两位数,积至多是四位数。

()正确

(当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相乘即99×99=9801,最多才是四位数,其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会超过它,所以至多是四位数)

3、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50元钱买3元一袋的薯条,可以买17袋。

()

(错:

除法解决实际问题50÷3=16(袋)……2(元),只能买16袋)

4、轴对称图形的问题

①梯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

(错误,此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梯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于梯形不都是轴对称图形的说法是正确的。

注意区分都不是和不都是两个词语的意思是有差别的。

②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③轴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错:

举反例,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正方形和菱形有4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和椭圆有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半圆和扇形有1条)

④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5、乘法和加法的关系问题

①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

(错:

反例0×0=0+0=0,2×2=2+2=4,1×1<1+1,1×2<1+2)

②32个24的和是多少?

列式为32+24()

(错:

此判断考查了乘法的意义:

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写作这个数与这个数的个数的积;32个24的和可以表示为32×24)

6、判断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问题

①36×2×4的积与36×8的积相等()

②38×70与380×7的计算结果相同()

③54×80与540×8的计算结果相同()

④45×39的积一定比45×40的积小()

7、0和1的特殊性

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任何数和1相乘都得它本身()

8、判断因数中0的个数与积中0的个数关系的问题

①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

(错:

此判断的意思是,因数一共有2个0,积就有2个平0,因数一共有3个0,积就有3个0,反例:

20×50=1000,因数一共有2个0,但积有3个0,再如800×50=40000,因数一共有3个0,但积有4个0;如果判断加上至少改为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就是正确的)

②因数的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一定没有0.()

(错:

反例25×4=100和125×8=1000,虽然因数末尾没有0但相乘所得积的末尾却有0)

③两个因数的末尾各有一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两个0.()

(错误:

反例40×50=2000)

9、面积单位转换问题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合10平方厘米。

()

(错:

错在第三句话,1平方分米应该合100平方厘米)

10、面积单位与实物的比较

①小明的一个指甲盖的面积约是1平方厘米。

()

正确:

通常一个指甲盖的面积约是1平方厘米;一个手巴掌的面积约是1平方米,一块小黑板或者一张大方桌的面积是1平方米

②一张名片的面积约是45平方分米()

(错:

名片的大小相当于巴掌大小,可以是1平方分米,或者小一些45平方厘米)

11、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错误:

反例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注意:

在长度单位中只有厘米、分米、米三个而且是相邻的两个之间的进率才是10,对米和厘米中间隔着分米,所以米和厘米的进率是100,对于米和千米的进率则是1000;对于面积单位只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而且是相邻两个之间的进率是100,以及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进率也是100,但对于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则是10000,以及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也是10000即1万,对于平方米和平方千米的进率则是1000000即100万

1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问题

①一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长是宽的2倍,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

(宽是3厘米,长:

宽×2=3×2=6(厘米),长方形面积=长×宽=3×6=18(平方厘米))

②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64厘米。

()

(错:

周长32厘米的正方形,边长=周长÷4=32÷4=8(厘米),面积=边长×边长=8×8=64(平方厘米),而此处说是64厘米,面积应该用面积单位,所以错,应是64平方厘米。

③用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

④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错:

如以前学过的画图题中,画出两个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可以画出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1厘米和一个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的两个长方形,但二者的面积不同,前者是5平方厘米,后者是8平方厘米;由此看来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⑤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正确:

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则周长除以4得边长,边长也相等,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所以面积也相等。

13、求经过的时间问题

①妈妈上午8:

30上班,中午12:

00下班,她上午共工作了3小时30分钟。

()

(12:

00-8:

30=3小时30分钟,里面的3小时30分钟不能写成3:

30,3:

30表示的是一个时刻,3小时30分钟表示的一段时间。

②一次考试从8:

45开始,到9:

35结束,经过50分钟。

()

(正确:

9:

35-8:

45,分钟数相减,减不开从小时数里借一位即一小时即60分钟,再用分钟数相减的50分钟,小时数被借走一位变成8,小时数相减得0,所以经过50分钟。

14、两种计时法:

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联系及其转换

22时15分就是10时15分。

()(错:

22时15分是晚上10时15分米。

15、平年、闰年的问题

①一年有365天。

()(错:

只有平年才是365天,闰年有366天。

②2012年是闰年。

()(正确:

2012÷4=503)

③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闰年的2月有29天()正确

④2013年是闰年。

()(错:

2013无法整除4,即除以4有余数。

⑤2月31日我参加了数学竞赛。

()

(2月最多有29天,最多有2月29日不会出现2月31日)

16、整数和小数的问题

①整数一定比小数大。

()(错:

反例1是整数,1.5是小数,但1小于1.5)

②小数都比1小。

()(错:

和上题类似)

17、小数大小的问题

①0.8和0.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错:

在0.8和0.9之间存在无数个小数)

②比0.3小的小数只有0.2和0.1.()(错:

再如0.1111111,0.111112等等也比0.3小,比0.3小的小数也有无数个)

在0.4和0.6之间只有1个一位小数。

()

(正确:

因为0.4和0.6之间有无数小数,但却只有0.5这一个一位小数。

18、考查统计中关于平均数的问题

①刘静所在组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张倩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刘静一定比张倩矮。

()(错:

平均身高只能反映整个组的身高水平,不能说明单个人的身高,刘静身高可能要高于132厘米如139厘米,张倩身高可能低于135厘米如132厘米,此时刘静就比张倩高,所以说刘静一定比张倩矮的说法是错误的,可以说刘静很可能比张倩矮。

②a,b,c是三个连续整数,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一定为b。

()

(正确,此时可举例说明如1、2、33、4、57、8、9等它们都是三个连续的整数,且每一组的平均数都是中间的,所谓连续整数即前后之间相差1)

③一条小河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下河不会有危险。

()

(错:

平均水深,是在测量小河多个地点的水深后求平均数得出的,如在小河的A地点水深是80厘米,在B地点水深是120厘米,在C地点水深是150厘米,在D地点水深是90厘米,这样四个地点的平均水深就是:

(80+120+150+90)÷4=110,但当小明游到C点时就会有危险被淹没,发生溺水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