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趣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3561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书法趣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书法趣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书法趣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书法趣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书法趣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趣闻Word格式.docx

《中国书法趣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书法趣闻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书法趣闻Word格式.docx

”夫人一看:

“喔!

这是刚刚在灶炉下做饭时碰到的锅灰!

”说完,就用手拍来拍去,但怎么也无法处理掉袖子上的脏东西。

这回,邢夷又高兴地说:

“这下可好了,锅灰可比我检来的松炭更黑,粉末也更细,用它来写字是最好不过的了”。

邢夷便把锅灰弄下来再跟水一起搅拌,用筷子蘸了些,就在墙上画了几笔,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墨汁。

虽然邢夷发现了这样可以方便写字,但它却携带不便。

邢夷就用之前的办法把糯米熬成粥,和松炭及锅灰混合着搅拌,再经过揉搓后变成方条,然后拿去晒干,要用时只要再加一点水磨一下,就可以用来写字和作画了。

邢夷刚开始把这个墨条取名为“黑土”,又觉得不妥,便把“黑土”两字合为一起单字“墨”,历史称这为“邢夷墨”,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一块墨了。

《述古书法纂》有记载:

“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指的就是这个。

中华老字号:

“戴月轩”毛笔

湖笔产于浙江天兴县的善琏镇,历史上属湖州管辖,因而所产之笔称为“湖笔”。

湖笔风格齐全,品种繁多,根据使用和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羊毛)、紫毫(兔毛)、狼毫(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兼毫(前三种毛的混合物)四大类,规格有250多个。

羊毫最软,紫毫最硬,狼毫锐而健,兼毫则刚柔相济。

  

湖笔关键在于毛尖上那段透亮的部份,称为“颖”。

制成一支湖笔要经过7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要求都很严格。

湖笔内外优美,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而由戴月轩制造的湖笔更是品质精良,具有提而不散、铺下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的特点,故而深受文人墨客、画家学士们的喜爱。

“戴月轩湖笔徽墨店”是整个北京琉璃厂惟一一家以人名作店名的老字号,它以制售湖笔而闻名。

该店原名“戴月轩笔墨庄”,后改为“戴月轩笔铺”,匾额是徐世昌所书。

戴月轩,名斌,月轩是其号,是“湖笔”故乡浙江湖州人。

幼年来京,在北京琉璃厂东口的贺莲青湖笔店当学徒。

他学艺刻苦,短短几年便掌握了制笔诀窍,未出师便小有名气。

他制笔的技艺高超,经他整修出的笔特别好,书写者使用起来与同样的湖笔相比有迥然不同之处。

后来,他便在毛笔杆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出售。

天长日久,这家笔店的毛笔声誉大振,戴月轩三字也出了名,在许多书画家笔筒中都备有戴月轩毛笔。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戴月轩和几个制笔工友在琉璃厂开设了一家以自己名字为店名的前店后厂式笔墨庄——“戴月轩笔墨庄”。

店中所制售湖笔的原料均由浙江湖州进货,再亲手加工、精修、整理后出售,以保证其正宗。

戴月轩毛笔具有毛笔尖、齐、圆、健的“四德”,品种繁多且各有特色。

山羊毛制作的羊毫笔性柔软;

野兔毛做的紫毫笔性硬健;

黄鼠狼毛做的狼毫笔性中常。

还有用羊毛、兔毛、狼毛混合制成的羊紫狼毫笔;

也有用貂毫、鸡毛制成的毛笔,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

另外,有些采取特殊工艺加工的精品,如乌木镶头、玉杆或玉顶,再配上锦盒包装,更是古色古香,格外珍贵。

“荣宝斋”字画

在琉璃厂西街,有一家经营字画的百年老店——荣宝斋。

有多少人知道,一百多年前,荣宝斋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店;

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年荣宝斋曾经靠出售官员名录《缙绅录》而发家,分店遍布南京、上海?

据有关史料所载,荣宝斋的前身是南纸店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后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松竹斋的创办者是浙江绍兴人氏,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

纸店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三部分:

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等;

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

三是书画篆刻家的笔单(所谓笔单就是书画篆刻家们经过名家推荐,订出其作品出售的价格标准)。

松竹斋代客订购,可以从中提成。

同时挂笔单的书画篆刻家们又在该店购买纸张笔砚等各种用品、使松竹斋有一笔很可观的稳定收入。

那时琉璃厂内最出名之南纸店,首推松竹斋,因其承办官卷、官折而得名。

盖专制承平时代,朝内衮衮诸公无所事事,乃于阅看外省各大吏呈递奏折时,挑剔其件中之破体字及与各种款式之不符者,以为尽心于国事也。

大凡臣下呈递折件,字要工楷洪武正韵,尤当谨记本朝历代皇帝之庙讳,与天边皇、背旨、落地臣,种种之避忌。

稍有疏忽,即被阅折大臣指出,轻则罚俸,重则降级,是以封疆大吏均皆引以为戒。

故对于选用奏折,必须纯洁无疵者为上上品。

琉璃厂松竹斋深知奏折关系本人前程者甚大,对于此事十分留心,每一白折必经十数人之手拣选而得,稍有微细之墨迹即打入残货推内,故其价比较他铺昂贵半倍有余。

凡售出者,绝无丝毫毛病,用主买去准可放心。

因而各省疆吏,皆知松竹斋货物可靠,由此生意更见发达。

但是,松竹斋的店主毕竟是官宦之家,并不精谙于经商买卖之道。

到了道光年间,松竹斋的生意传到了张仰山的手上。

张仰山的书法篆刻堪称一流,但兴致用心却不在店铺的生意上,松竹斋的生意日渐萧条了,到了难以维持的境地。

不久,气恨交加的张仰山便撒手人寰,紧随其后的独生儿子也不幸英年早逝。

整个家族的重担都落在了张仰山的儿媳张李氏的肩上。

此时的松竹斋已是债务缠身。

在众人眼里,这份家业似乎已走到了油枯灯尽的一天。

在张李氏的主持下,松竹斋聘用商人庄虎臣为经理,下决心弃旧图新、改变面貌。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曾任国子监祭洒)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

随有时光的推移,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后荣宝斋又以其绝技木板水印闻名中外。

木板水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印刷技术,用这种方法印制出来的中国画酷似原作,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是当今任何印刷方法都无可与之相比的。

当年,就连齐白石老先生面对荣宝斋复制后的自己作品,也难辨真伪。

“一得阁”墨汁

北京“一得阁”墨汁,距今已有近140年的生产历史。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位姓谢名松岱的书生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不想身边盘缠又已用尽,不得不流落北京街头。

正值穷愁潦倒之时,他忽然想起当时在考场上研墨的情景,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

既然在考场上研墨既费时又费力,能不能有一种可以直接用于书写的墨汁呢?

于是,谢松岱亲自动手试验,经过多次的选料研制,终于摸索出用油烟加上其他辅料可以制成同墨块效果相同的墨汁。

他将自己精心研制出来的几瓶墨汁拿到考场外面兜售,结果深受考生欢迎。

于是,这位书生放弃了考试做官的念头,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在北京琉璃厂西街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自书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并取上下联的头一个字“一得”,亲手书写匾额“一得阁”,悬挂于门前。

自此,一得阁的声誉不胫而走,蜚声京城。

谢氏身后无子,在他去世以后,店铺传给学徒。

后来,“一得阁”声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

当然,“一得阁”其后的大规模生产墨汁,已经改造制墨原料和工艺,而非早期的制墨之法了。

现今“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自贡的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

四川自贡的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

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湮;

冰片、麝香均为香料,清香四溢;

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所以,“一得阁”墨汁具有书写流畅、色泽乌黑光亮、香味浓郁、写后易干、耐水性强、适宜揭表等特点,得到了书画界的一致好评。

“胡开文”墨店

墨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历史悠久。

西周时期出现了人造墨,春秋战国时期墨被广泛使用,以后不断创新、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墨创始于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战乱,携子廷圭南逃至歙州,因此地多松,又有清泉可供制墨,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

不久,他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遂令奚廷圭为“墨务官”,并赐姓李,奚氏一家从此变为李姓。

李墨顿时名扬天下,时有“千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

在这种风气的激荡下,各朝制墨高手纷纷涌现,推动了徽州墨业的发展。

到了清代,徽墨制作出现四大名家,即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

胡开文墨店作为后起之秀,善于把握时机,在商业竞争中逐渐领先,名列清代四大墨家之首。

胡开文旧居位于休宁县海阳镇齐宁街育才巷内,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由大厅、客厅、花厅、八合院、四个四合院、五个大三间以及帐房、厨房等组成的建筑群,内有128个门洞相互连接。

房屋前后还有花园式的庭院,现已毁坏过半。

胡开文是绩溪人,旧居却座落休宁县城;

其本名胡天柱鲜为人知,却以开文名世。

欲解其中之谜,不能不说到其创业的历史。

胡天柱(1742年~1808年),原名胡正,字柱臣,号在丰,绩溪县上庄乡人。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从家乡来到休宁县城汪启茂墨店当学徒。

由于干活勤快,不怕吃苦,为人诚实,善于经营,因此在16岁时被汪启茂招为上门女婿。

乾隆三十年(1765年)承租屯溪汪采章墨店,这标志着胡氏墨业的肇始。

乾隆四十蒳年(1782年)承继汪启茂墨店。

胡天柱接管墨店后,回想到孔庙内“天开文运”匾额的象征意味,于是撷取中间两字,将“汪启茂墨店”改名为“胡开文墨庄”。

关于改换店名一事,在民间还流传着李廷圭梦点胡天柱的传说。

胡天柱继承岳父汪启茂墨店时,已濒临倒闭,他日夜思索着如何振兴店业。

有一次他从老家绩溪上庄村省亲回来,经过一座叫“溪源”的山。

爬到半山腰,天色已黑,只得摸到附近一座山神庙里宿夜。

睡至半夜,忽然眼前一亮,只见一位白发老翁手托一墨,飘然而来。

老翁在他面前站定,问道:

“你就是休宁汪氏墨店的胡天柱吗?

”胡天柱说:

“正是。

老翁怎知贱名?

老翁笑道:

“我便是南唐李廷圭,知你接替汪氏墨店,店业待兴,特来转达神明旨意。

你可将店号改为‘开文’,取‘天开文运’之意。

”说罢,将印有“岭耀彩”字模的神墨交与胡天柱,飘然而去。

胡天柱从梦中惊醒,朦胧间见庙堂正上方有一块斑驳的匾额,上书“岭耀彩”四字,大喜过望。

胡天柱回到休宁,当天就挂出了“胡开文”招牌。

接着,根据梦中的幻境,融合徽州山水的风光,花了九九八十一天时间制作了一套“岭耀彩”墨模,用它制出的墨立刻震动了制墨界和文坛。

胡开文墨店很快兴旺起来。

胡开文墨店之所以卓立于世源于其一流的质量,而产品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

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胡天柱令其子在黟县渔亭办了一爿正太烟房,利用渔亭一带丰富的优质松木,精炼松烟,这就为优质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证。

此外,他改革配方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标准,终于生产出一批墨质极佳的著名珍品,如“苍佩室墨”、“千秋光”、“乌金”等。

他所制作的“集锦墨”则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