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笔记1011014Word下载.docx
《管理学笔记1011014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笔记1011014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要求:
●1、有与产出物结构需求一致的资源配置结构
●2、对资源的市场价格变化做出反映,在配置资源过程中,既要保持所需结构又要随时做适当调整,在保持产出物品质条件下利用资源之间的相互代替性,保持资源占有费用最小的问题。
●资源配置过程:
●实现以上两个要求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过程。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人力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工人的努力程度和性质。
●工人的数量与产量并不成正比!
值得注意的是: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人力资源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工人的数量与产量并不成正比!
组织成员能力和技能的发挥与其当时的情绪、积极性、心理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机器设备同样也不起决定因素。
●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工人的努力程度和性质。
那么如何对资源进行配置呢?
(三)资源配置机制
●1、行政机制:
是指依靠各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法定权力,通过命令、指示、规定、规章、制度以及具有约束性的计划等行政手段来管理企业的方法。
●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无偿性、垂直性等特点。
行政方法是管理企业必不可少的方法,是执行管理职能的一种根本手段。
●它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利用科层制的行政官僚机构,通过命令、执行、监督、检查等手段来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其优点是:
●A、权威的存在保证了命令的畅通。
B、严格的等级式科层结构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层层分解,使分工合作有效。
C、上下信息沟通方便便于监督。
D、由于监督方便,可以减少偷懒行为,使资源配置有效。
E、可以将资源集中起来,提高效率。
●2、市场机制(经济手段):
市场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需求决定价格?
)
●问题:
行政机制是否一定是死板的?
市场机制是否就是万能的?
点拨1:
市场是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
--价格、供求、竞争等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扩大----->资源流入
资源流出<-----生产缩小<-----价格下跌<-----供过于求
“看不见的手”(“无形的手”):
价值规律在起着根本作用,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
人性如此
第二节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一、受雇人-----对被雇佣者的认识(许可证制度)
资本家对工人的认识:
人是会说话会吃饭的工具,雇来从事生产经营,受雇人在老板手中都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没有责任心的恶人,如果这些人受雇于企业而不加严格管理,不给予处罚、不多加看管,就会偷懒、不听使唤、破坏、甚至会闹事。
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因此,对他们的管理是:
大棒
头疼:
●工人:
●怠工消极破坏
●例:
圈地运动时代的情形。
●典型理论
●X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DouglasM.McGregor,1906-1964)
●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
“动机、发展潜力、承担责任的能力……都是人所表现出来的,而不是由管理所给予的。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管理方式:
X理论
●管理者关心的是工作效率和完成任务
●管理者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
●管理者用职权发号施令使下属服从
●不考虑感情上和道义上的尊重
●强调严密的组织、规则、制度
●用金钱收买下属的效力和服从
人性假设:
X
雇员:
天生懒惰
工作是为了生活
回避责任
没有抱负
寻求安全
你认同这种假设吗?
●这种对工人的看法忽视了工人的一切需求和对利益的追求,抹杀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非常紧张,工人把工作仅仅视为糊口的手段,不满与反抗时常在企业中爆发。
二、经济人
●典型理论-----科学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工人的积极性对生产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工作的动机是获得经济报酬,人是主动追求金钱的典型动物。
●泰罗认为工人:
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激励他们工作,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工资收入。
经济人假设利用人的这一经济动机,来引导和管理人们的行为,是个创新。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从企业家和工人双方都有的个人主义的利益出发,来寻求他们双方为提高效率和改善管理而进行的努力的方法。
(双赢)
●如何实现双赢?
--------制定工作标准,用工资的方式来激励工人。
●为了目的可以使用一切方法
●泰罗的经济人假设: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评价人---人是纯粹的经济动物,因此需要制定一个工作标准,使企业主和工人实现双赢。
在企业家和工人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但现实的情况如何呢?
●20世纪60年代,泰勒开始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猛烈抨击。
后者指责他的管理方法把工人工具化,管理变成了简单的衡量,人的尊严却受到了践踏。
三、社会人
●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等,梅奥的“社会人”假设: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社会人”不仅要求通过劳动获取收入,而且作为人,他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和归属感,“社会人”是结成团体而行动的,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导致工作失去了其内在的意义,因此需要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中找回来;
职工对管理部门的反应是主管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能满足的程度决定的。
●“社会人”的基本观点:
●1、管理人员要有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
●厚黑学的产生
●2、让职工参与决策:
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工会制度、代表制度)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人的参与积极性。
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改善人际关系。
●实际上是满足人的成就感,也就是虚荣心的行为。
●3、上下沟通:
调研
●4、提案制度:
两会的提案
●5、面谈制度
●实质就是对人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四、管理人
●人的双重身份: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被别人管理同时又管理自己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西蒙的观点:
●评价:
●1、确认员工是决策者---工作不同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2、分权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佳整合
●3、员工有成就感,有利于培养人。
五、自我实现的人
●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才能的要求,只有这些要求得已满足,人才会感受到满足。
每个人都有上进心
●其理论基础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要使员工成为自我实现的社会人,必须给员工一个领域,而这其中的关键是授权,并且明确员工的责任。
●合适的授权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员工所处岗位的特殊性
●2、员工需要做出决策的范围大小
●3、决策的频度
●代表人物有:
●
(1)麦格雷戈的Y理论:
多数人是勤奋的,人们可以做到自己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对目标负有责任是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的报酬的函数,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能学会接受责任和主动承担责任,多数人具备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创造性。
Y
天生勤奋
自我约束
勇于承担责任
具有创造能力
有高层次的需求
Y理论
●管理者的任务是创造使人能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不是指挥家、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辅助者、支持者、帮助者
●让下属承担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
●给与更多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参与管理的决策
在X理论下,管理人员要采用高压政策;
在Y理论下,可通过鼓励激发员工的潜能。
●
(2)需要层次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我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
●他的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
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
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健全社会的职能在于促进普遍的自我实现。
人类需求层次学说
亚伯拉罕.马斯洛(美)
自我实现的需要
地位及受人尊重的需要
感情归属上的需要
安全上的需要
生理上的需要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会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WiFi需求
电量需求
我国关于人性的认识
●我国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先哲们就已经对“人性”问题有了相当深入、全面的认识,提出了相当精深系统而完善的理论,在许多范围内都得以广泛的应用,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指的人性的养成。
“人性论”,不光适用于完善自身,还广泛应用于治理家庭及家族式的作坊、店铺、行商,乃至于治理整个国家、平定天下。
因此,在学习西方管理思想时,还应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认识到东方思想的博大精深。
儒家的人性假定及管理思想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对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
●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
“天地之性人为贵”。
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
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
●既然是管理人,那么就要对人进行分析。
首先是对人性的假设。
●性善论是孟子的主张。
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的本性看,人是可以使之成为善良人的,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掩盖起来了。
另外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去追求善,则善就会丢掉,而表现出来的是恶。
至于恶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来源于耳濡目染,另外是追求感官刺激的结果。
如果人能把握住这两道产生恶的来源,人通过自我的追求就能够达到善的目的。
●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生来就是这样的。
由于人的本性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