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发展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校教师发展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师发展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还被评为南京市教育科研和德育先进集体、省“电化教育先进集
体”。
二、发展优势
1.学校有一个和谐合作、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业务精良、有强
烈的改革愿望、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2.学校管理科学规范。
学校提出了“不仅为学生六年着想,更为
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思想,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一系列素质
教育新鲜经验。
在“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发展智能,立足未来”的
教育观念指导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变革教学手段,将多媒体
引入课堂,教师自制课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变革教学
内容,将课内外知识有机融合,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改革考试评价,
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关注综合素养的提高;
为学生开设选
修课,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让学生拥有了
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3.名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
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
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学校依据梯级名师培养
工程,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比较成
熟的培养体系,涌现出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4.德育有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教
育为载体,立足课堂主渠道,在活动中深化德育。
坚持德育内容“小、
近、实”:
“小”——教育内容具体,“近”——教育内容贴近实际,
“实”——讲究实效、知行统一。
5.学校积极完善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方法。
作为与国际教育接轨的
学校,学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改进教育教学管理,
改革教育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确立考查、考
核项目,通过开设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的选修课程,开展传统节日活
动及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特长。
学校分阶段进行
达标、升级考查或考核,颁发素质发展证书。
并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学
生电子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家长都成为学生素
质发展评价的主体。
三、指导思想
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名
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
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
为导向,完善学校师资的自培,强调“因人施训”“因需设训”,关注
教师人文需求,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
坚持师德与师能同建原则,坚
持专业与特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家引路原则,提高教师专业发展
的针对性、时效性。
四、发展目标
6.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教师发展示范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
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
能力的,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
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
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学者型”、“专家型”
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经过学校三年的建设,力争省市级名师达到25人以上,推出在
全省有影响的名师3—5名,在南京市有影响的名师10—20名,2—3
个学科成为南京市名学科,争取学校有二分之一的教师能够成为各级
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
2.分级目标
①合格教师
对象:
职初教师(教龄0—1年)
目标:
使职初教师两年后基本能成为合格教师。
途径:
学校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选择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学
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结对子,根据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
注重
“培、用”兼顾,给于职初教师一定适应期,以利于青年教师可持续
发展。
达成标志:
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基本能做好学校安
排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能较好地
达到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②胜任型教师
教龄2—5年的青年教师
能达成新手阶段到胜任阶段教师的转变。
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
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
提倡多参加市、协作区
及学校层的面公开课等交流活动。
掌握初、高中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
知识扎实,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际教
育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③成熟型教师
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
完成胜任阶段教师到成熟阶段教师的转变。
选择校内外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校内
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
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
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能主持开展课题研究;
有较强的
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
有较强的自觉发展意识和能
力,主动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能为高一级职称评聘做好积极准
备。
④专家型教师
教龄13—25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完成骨干教师到名师的转变
选择名师、教育教学专家担任导师,选派参加高一层次的
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开展学校重点课题研究,
承担培养骨干教师的任务。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个人能完成一门自主
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
在市级层
面有一定的知名度,实际教育教学效果在同类学校处于明显优势地
位。
⑤资深教师
教龄25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
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回顾并推广教育教学经验,鼓励他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
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青年教师拜师,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
发挥好老教师的示范效应,好的经验和资料能得到延
续和积累。
五、工作措施
7.构建四个平台
①网络平台
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
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
资源使用效度。
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
创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
资源。
②展示平台
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做好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
干教师的评选工作。
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坚持开展“课堂教
学改革课大赛”活动,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
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
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③交流平台
邀请名师大家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每年有计划地组
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
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
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坚持教育
教学研究沙龙。
④科研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
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学习型办公室”评选活
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
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
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
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
力,真正能提高教学素养。
实施“六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人参与一
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
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
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
二是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
究效度,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在研究的状
态下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导向,
研究来源于实践。
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强调教学即研究,消除教育
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
聘请专家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使
教师了解教育研究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义与方法。
定期举办行动研究
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
四是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每节
课都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
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结构为载体,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
消除不良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优化教师素质的三个结构
①知识结构
专任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
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②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学科德育能力、
课程设计能力与开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收集
处理能力。
③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和专业伦理意识,
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3.抓实教师发展学校的四大要素
合作对话,实践生成,反思建构,专业发展。
这四大要素包括教
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目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还包括教师发展学校
的建设方式:
大学与中学的合作对话,主要是与原有经验的对话、与
理论的对话、师生在内的行动者之间的对话;
建设原则:
在实践中,
通过实践,为了实践;
建设途径:
形成教师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
作方式。
4.创造条件、建章立制
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
制度是理论发挥技术力量的
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
必须建立一整套旨在
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终身化的机制。
建立教学研究制
度、德育研究制度等,将教学研究与学习相联系,将德育研究与学习
相联系。
落实继续教育制度。
依据学校实际,鼓励教师参与岗位学历进修,
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符合要
求的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必须达到100%,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
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
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制度,对
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校本教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