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9745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比较文学》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比较文学》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比较文学》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比较文学》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比较文学》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文学》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列王纪

贤愚经

古兰经

应劭《风俗通义》

……

《图兰朵》Turandot的演变

1761年,意大利剧作家高齐:

《图兰朵——中国的公主》

1801年,席勒:

《图兰朵》

《—千零一夜》:

《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

l924年,普契尼:

歌剧《图兰朵》

中国歌舞剧张艺谋

《图兰朵》《图兰朵》

外国文学的翻译

比较文学=文学比较?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

比较文学=世界文学?

三、知识储备

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

文学与文化素养+丰富的历史知识

努力掌握多种语言+了解其他艺术形式

网络知识

理想的比较学者

“我希望我们的比较学者学识尽可能渊博,我甚至希望他们有百科全书派的学者那样的、狄德罗那样的雄心大志”

“希望他不仅具有历史学修养,而且具有社会学修养;

倘若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当然更求之不得。

“在不久的将来,处于最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是这种人:

具有极为广泛的爱好,通晓几种将在2000年前后用来写作的最重要的语言,并且具有对文学的美的深切体会。

——艾田伯

比较文学的“精英化”

《比较文学与精英化教育》(《中国比较文学》2010.1)

十年专业连续培养 四门外语能力打造

“如果一般的高等院校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像复旦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就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

如果所有的大学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这些大学的人文学科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

如果所有学科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至少,比较文学这样的少数学科,应该独自坚守精英化的理想。

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

——钱锺书

第二讲比较文学的定义之争

比较文学至今没有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定义。

一、为什么会有定义之争?

1、与比较文学的学科特点有关。

边缘学科

建构中

研究者对于比较文学的看法不同

2、与“比较文学”的名称及其含义本身有关。

(1)汉语“比较文学”

(2)印欧语系下的困惑与误读

ComparativeLiterature

(3)东西方语境下“文学”被误读

二、代表性定义

(一)法国学者

1、最有代表性、最明确的权威定义——卡雷

2、特点:

历史意识,崇尚考证

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

指出比较文学与比较方法的关系

3、代表:

卡雷、基亚、梵·

第根

4、局限

在开放性中透露出一种封闭的民族主义心理

拒绝美学,缩小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

(二)美国学者

1、最洗练、最有概括性的定义——亨利·

雷马克

2、功绩:

大大扩张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不仅是国与国文学之间的研究,也是文学与人类一切知识领域、学科领域的比较研究,即所谓“跨学科”研究。

二者的不同:

关于比较文学的学科归属

卡雷:

文学史的一支

雷马克:

文学研究的一种

关于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事实联系

事实联系、价值关系、交叉关系

两派的靠拢与融合

“比较文学是有条理的艺术,是对类似、亲族和影响关系的研究……比较文学是从历史,批评和哲学的角度,对不同语言间或不同文化间的文学现象进行的分析性描述、条理性和区别性对比和综合性说明,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为人类精神的特殊功能的文学”。

——法·

布吕奈尔

(三)俄苏学派:

日尔蒙斯基的定义

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文学事实相同,一方面可能出于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相同,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与文学接触;

相应地区分为:

文学过程的类型学的类似和‘文学联系和影响’。

通常两者相互作用,但不应将它们混为一谈。

(四)中国学者的部分观点

“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

这也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

广义上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

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

杨乃乔主编的《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

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汇通。

三、对比较文学定义的认识

(一)其定义必须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学科性质与目的、宗旨;

2、学科的独特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3、学科研究独特的方法。

(二)一种尝试

“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

它是以世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的跨文化的研究。

“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

“跨文化的研究”

“文化”指民族文化

“文化”的范畴>

“民族”

“文化”>

“语言”

“跨文化”的表述,解决了学科定位问题

“跨文明”研究

1、“跨文化”的提法有一定歧义。

(1)文化的概念在当今已被滥用。

(2)“跨文化”往往会产生许多误会。

2、“文明”则是指具有相同文化传承(包括信仰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共同体。

3、“文明”概念的涵义明确。

小结

1、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即“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2、比较文学研究的性质即“四个跨越”(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3、比较文学的“三个特性”(开放性;

宏观性;

文学性)。

七点注意

1、基本精神是加强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精神沟通与平等对话;

2、核心概念是“多元视域”;

3、研究基础是“可比性”;

4、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文学关系;

5、研究的中心是文学问题;

6、基本目标之一是共同诗学的建立;

7、根本目的是世界各文明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体现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促进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共生与共存。

四、比较文学学科的诞生

1、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掀起的浪漫主义潮流,因其国际性特征的缘由,形成了即使在研究一国文学之际,也不能无视这同外国文学关系的风气。

这样,便催发了比较文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萌生。

”——日本,大冢幸男

孔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英国诗人吉卜林:

“啊,东便是东,西便是西,/这两者永不会相遇,/直到在上帝最后审判的宝座前,/地和天都静静候立;

/可是当两个壮汉彼此相对,/哪怕他们来自地球两端,/便不再有东西之分,不分民族,也不分血统的高低贵贱!

2、诞生标志

(1)杂志出现

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世界比较文学》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

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又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

(2)理论著作问世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3)作为一门正式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1870年,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开设总体文学讲座;

1871年意大利桑克蒂斯在那不勒斯主持比较文学讲座;

同年,谢克福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开办“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讲座;

1892年,法国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了比较文学讲座。

(4)学位论文与工具书出现

1895年戴克斯特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

1895年贝茨完成博士论文《海涅在法国》,并于1899年发表了《比较文学目录初稿》;

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完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潮》(1872-1890)。

3、比较文学在中国

(1)先驱开拓(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鲁迅……)

(2)学科形成:

讲座课程的开设;

西方比较文学论著的译介;

比较文学专家学者(吴宓、郑振铎、茅盾、许地山、陈寅恪、朱光潜、钱锺书、季羡林……)

(3)六七十年代比较文学在港台地区的发展;

(4)比较文学的崛起

走出国门,进入世界。

1983年出席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年会

机构建立。

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学科的确立。

部分高校于80年代初相继开设比较文学课程,1993年,第一个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专业在北京大学设立。

(5)三代学人

推动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第一代学者:

以钱锺书、杨周翰、季羡林、贾植芳等为代表;

推进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发展和繁荣的第二代学者:

以乐黛云、饶芃子、倪蕊琴等为代表;

当前已形成了第三代学者,他们中间已经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学人。

五、主要分支(比较文学的重要实践)

“神话学”(神话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文类学(诗歌小说戏剧的比较研究)

主题学(题材主题母题形象情境研究)

形象学(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研究)

比较诗学(文艺理论的比较研究)

科际整合(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六、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

北师体系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

北大体系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川大体系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

天津师大孟昭毅《比较文学通论》

苏州大学方汉文《比较文学基本原理》

华中师大胡亚敏《比较文学教程》

北师体系

宏观层面

学科基本问题

中观层面

基本类型与方法

微观层面

重要的实践领域

北大体系

比较文学的意义、途径、历史、现状;

差别·

类同·

流变;

接受·

影响·

交流;

诠释·

理解·

翻译;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文类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

跨学科研究。

(13章4板块)

川大体系

一个基本特征:

“跨越性”;

四大研究领域:

“实证性影响研究”、“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五块具体内容

七、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学科诞生与法国学派

第二阶段(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学派的崛起和平行研究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受三股世界性潮流冲击,面临新的挑战和生机

(二)学科现状

1、三次浪潮的冲击

(1)理论热:

“诗学复兴”

(2)东方热:

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

(3)文化热:

文化研究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