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六大系统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9309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六大系统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煤矿六大系统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煤矿六大系统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煤矿六大系统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煤矿六大系统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六大系统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煤矿六大系统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六大系统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六大系统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方向,直距约17Km,属珙县巡场镇管辖,其中心点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4°

38′10″,北纬:

28°

28′05″。

主平硐井口直角坐标:

X=3151104,Y=35464551,Z=+521m。

井田面积0.2418km2。

开采C5,B3+4煤层,C5平均煤厚1.36m,B3+4平均煤厚1.84m煤层倾角在65-85°

之间,属低瓦斯矿井,煤层易自燃,煤尘不具有爆炸性。

矿井为平硐上山开拓,正常涌水量4m3/h,最大涌水量6.5m3/h有少量水经水沟自排出井。

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三类二型。

井田采用平硐开拓,主平硐长680m运煤、矸、行人、运料、进风。

主平硐采用砌碹支护、锚喷联合支护。

二、“六大系统”现状

1、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装备有KJ90NA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两套,并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对井下风门安装有风门开启传感器,局扇及其它主要设备开停传感器;

对井下采掘各工作面分别安装有瓦斯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一氧化炭传感器、风筒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温度传感器和瓦斯断电仪,实现了地面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炭浓度、井下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测监控。

并且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有专人负责,定期对各种传感器进行校检。

在保证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监控有效,同时确保系统正常运转。

2、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安装有KJ129人员定位系统一套,全面覆盖矿井井下人员分布状况,实现了地面对井下实时监控和及时调度,做出准确指挥。

3、供水施救系统;

地面建有200+150m3的消防降尘水池,供水系统联网向井下各用水地点供水。

由主巷铺设直径108mm管路向井下主要轨道巷,辅助供水管道直径57mm,32mm的钢管向井下各个用水地点供水。

在主巷、主要运输大巷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每隔100m预设一个三通阀门,做到了每条巷道都有供水管道。

4、压风自救系统;

矿井地面利用、安装3台LG-10/8型空压机(容积流量10m3/min;

额定排气压力0.8Mpa;

额定功率55kW)。

向井下供风,主管道采用直径76mm钢管、辅助管道采用直径54mm钢管向井下各采掘地点供风,主要巷道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袋,采掘工作面25~40m处设有压风自救袋,每组不少于5个。

避灾硐室设置不少于55个的压风自救袋。

5、通信联络系统;

地面机房装有HJD-2000型程控电话交换机一部,MYQ-0.3/0.5KW通讯电缆和KTH矿用防爆本安型电话机通讯,目前井上、下安装通讯电话25部(地面2部,井下共架设23部),铺设线路3000余米。

实现了井下每个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20m范围内都装有畅通电话,同时在井下井底车场、变电所、绞车房、机电硐室、各机头机尾等重要地点全部安装了通讯电话,保证井下各工作地点,岗位能与地面安全生产调度室、领导办公室、主管科室等部门直接联系,确保井上、下通讯畅通。

6、安全避险系统;

井下作业人员配备有AZY-45型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500台。

三、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

组长:

﹙矿长﹚

副组长:

﹙矿长﹚﹙技术负责人﹚。

成员:

具体分工:

1、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自动化安全生产调度系统;

金安达监控设备维修中心和机电科负责。

2、供水施救系统和避难硐室;

生产科负责

3、压风自救系统和45分钟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

安监科负责

4、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机电科负责

四、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目标任务

建立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是以超前预防为主的“防灾”和以应急避险为主的“减灾”有机统一;

是防范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的要求;

也是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到实处的有力举措。

建立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任务是:

用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全面达到“探头看门,鼠标检查”安全监控和井上下安全生产指挥调度自动化、数字化;

全面推广人员定位系统,所有入井人员佩戴识别卡或携带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

进一步提高井下通信、压风、供水系统可靠性;

建立健全应急避险设施。

到2013年底前使矿井“六大系统”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

五、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基本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地面中心站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做到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电源保持闭锁状态;

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保证设备性能稳定、灵敏可靠;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预警作用。

2、人员定位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要求,在矿调度监控中心设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心站,配备显示设备,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按规定设置井下分站和基站;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对出、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对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实时准确掌握;

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3、紧急避险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三级紧急避险系统,一要为井下作业人员配备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供氧时间不低于45分钟的自救器,为灾变发生后人员快速脱离灾害影响范围或到达安全避灾地点提供支持,构成井下第一级紧急避险。

二要在+521m石门附近建设固定式避难硐室,配备一定数量的食物、饮水和呼吸支持系统,使逃生人员能够就近快速进入安全环境紧急避险,构成煤矿井下第二级区域避险。

三要在采区上下山附近或井底车场建设固定式避难所,利用贯穿岩层达到地面的钻孔或井下自生氧装置以及压风、供水、通讯等系统为避难所内持续地输送氧气和洁净水,实现通讯、环境监测等功能,具备最可靠的等待救援能力,为整个采区或矿井避灾人员提供应急避难空间,构成煤矿井下第三级避险;

矿井紧急避险系统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险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45分钟的自救器。

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实际,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5111采面、521东C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559石门附近固定式避难硐室避难,避难硐室外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避难硐室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

硐室内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根据井下采掘实际及时对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补充完善和调整。

4、压风自救系统。

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更新完善现有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管路:

地面至井筒主管路φ76mm;

井下各运输大巷分管路(采区主压风管路)及岩巷掘进工作面φ54mm;

煤巷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φ54mm;

所有采区避灾路线上均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100米。

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米3/分•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做到系统操作简单、快捷、可靠,外表面光滑无毛刺,管件表面涂、镀层均匀;

系统零、部件连接牢固可靠,不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

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MPa(在0.3MPa压力时,每台压风自救装置的排气量应在100~150L/min范围内);

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dB(A);

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设置压风自救装置;

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增设压风自救装置的设置组数,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可供5~8人使用;

采掘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的压风自救装置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压风自救装置设置要求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保持在0.5米以上)。

5、供水施救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在采掘作业地点和人员较集中地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供水管路无跑、冒、滴、漏现象。

供水水源引地面自消防水池和井下水源供水管网形成系统,采区避灾路线上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安装供水阀门,阀门开关灵活、流水畅通;

供水管路与紧急避险设施相接,水量和水压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需要,接入避难硐室前的20米供水管路采取有保护措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6、通信联络系统。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地面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入井口处具备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

在主井口、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等主要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安设矿用本质安全型通信电话;

井下避险硐室、变电所设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距掘进工作面30~50米范围内、采煤工作面两端10~20米范围内分别安设矿用防爆通信电话,井下主要运输大巷运输设备机头机尾安设防爆电话,在没有运输设备长度大于1000米的巷道中增设电话;

系统终端设备的输出功率、信号装置数量、终端设备数量、信号装置或系统内终端设备并发数量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电网停电后,系统中设备的备用电源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小时。

另一方面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发生险情时,要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

六、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规划和方案

一、井巷工程

工程(设备)名称

工程量(台)

开工时间

竣工时间

投资金额(万元)

主平硐

750

2013.1

2013.9

800.3

中央变电所

25m

2013.5

2013.6

15

避灾硐室

30m

2013.6

25

消防材料库

60m

2013.3

18

材料上、下车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