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9258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9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文档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文档格式.docx

shēng

nuò

ruò

zīshì

ōuzhōu

liá

npé

ng

2.(10分)词语积累与运用。

(1)写出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①严监生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②完了,师傅露馅儿了。

③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

(2)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分类。

①膀大腰________ 

 

②________步如飞 

③________头丧气

④语重________长 

⑤结实________棒 

⑥大________大摆

以上词语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有________;

描写人物神态的有________;

描写人物动作的有________;

形容人物言辞诚恳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3.(9分)多音字组词

调 

tiá

o________ 

dià

o________ 

壳qià

________ 

4.(2分)填一填。

丈二和尚--------________有借有还--------________​

5.(4分)连一连

古诗

白日依山尽________ 

 

吹度玉门关

长风几万里________ 

归来泪满巾

昨日入城市________ 

黄河入海流

至今思项羽________ 

一吟双泪流

二句三年得________ 

不肯过江东

6.(2分)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正确。

(1)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

(2)题目“有的人”是指鲁迅先生和一切革命者。

(3)“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是对的。

(4)这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批判了反动统治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7.(2分)判断正误。

(1)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2)纸是我们中国发明的,后来传到了国外。

(3)改进技术后,纸的价钱也便宜了。

(4)造纸术的发明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8.(2分)(2019六下·

福建模拟)判断正误。

(1)“对称”、“相称”、“匀称”、“称心”,这些词语中“称”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

(2)《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雷锋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3)我们读过的《草原》《北京的春节》和《养花》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

(4)“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句中“好像”去掉,句子的意思没变。

(5)《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外国长篇小说。

主人公鲁滨孙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漂流到一个孤岛上,并独自在那生活了十八年后才回到英国。

9.(5分)读诗文《望洞庭》,翻译句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阅读理解(共2题;

共27分)

10.(14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1)把诗句补充完整。

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

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2)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突出反映了农事的紧张和繁忙的程度。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13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1)理解,填空。

①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的情景。

②孩子读的是《________》。

③第一句中“喧闹、声高”写出了________的外界环境,“听不见、哪管”写出了________。

(2)按要求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第二句中的“________”一词说明孩子懂得爱护书,一个“________”字说明孩子的笑是不自觉的,他一定是觉得书中的故事有趣而情不自禁地笑了。

②第三句中的“________”通过阳光的移动来说明时间在流逝;

“________”指李逵,“________”指张顺。

三、语言表达(共2题;

共10分)

12.(5分)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3.(5分)“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

池子:

享受安逸,抛开负重、前进、忙忙碌碌的生活。

河流:

抛弃安逸,不知疲倦,流动不止,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人们利益。

参考答案

答案:

1-1、

考点:

解析:

2-1、

2-2、

3-1、

4-1、

5-1、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8-1、

9-1、

10-1、

10-2、

10-3、

11-1、

11-2、

12-1、

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