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漠不关心拈轻怕重思想狭溢见异思迁
B.走路蹒跚单枪皮马周而复始销声匿迹
C.耐人寻味不计其数俯首贴耳麻木不仁
D.无忧无虑千呵万护不胜玫举拍案叫绝
3.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缥缈虚无(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戛然而止(停止)羁绊(束缚)
B.歌喉遽发(急速,骤然)清而不寒(寒冷)冗杂(繁杂)
C.左右逢源(左和右两方面)俯拾即是(俯视)谐谑(滑稽而略带戏弄)
D.雅俗共赏(欣赏)浑然天成(浑浊的样子)粗犷(豪爽)
4.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课文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云:
何陋之有?
②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甚异之。
④于是宾客无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⑦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⑧急应河阳役,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怀旧。
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①《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__________》,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读书,很有成效,鲁肃认为他早已不是“_____________”。
吕蒙则自信地说:
“______________”。
可见,课文人物语言简洁传神,极富表现力。
②柳宗元的一则_______________(体裁)《__________》(篇名),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通常把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该成语出自晋代诗人_______的《___________》。
写出与课文有关的另外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不同类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①A.《观书有感》B.《泊秦淮》C.《黄鹤楼》D.《夜雨寄北》()②A.《石壕吏》B.《观沧海》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相见欢》()
③A.《愚公移山》B.《黔之驴》C.《陋室铭》D.《工之侨献琴》()④A.《社戏》B.《敬畏生命》C.《七根火柴》D.《小橘灯》()
⑤A.《热爱生命》B.《挖荠菜》C.《绝唱》D.《在声音的世界里》()
7.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fú
____水②yù
n____藻③一小chuō____④wè
i____然成阴
⑤和xù
____⑥希jì
____⑦há
n____养⑧盘qiú
卧龙
8.解释加点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不可亵玩焉()
④以为神()
⑤弦而鼓之()
⑥老翁逾墙走()
⑦欣然规往()
⑧众妙毕备()
⑨卿今当涂掌事()
⑩环谒于邑人()
9.解释句中的“焉”字:
①父异焉()②且焉置土石()
③始一反焉()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⑤不可亵玩焉()⑥作古窾焉()
10.翻译文言句子: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二、阅读:
(一)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声了,还有几点火,料想像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1.春夜出航,充满诗情画意,作者是从多种角度进行描写的。
试以第一段文字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①所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闻:
③所感:
12.划横线的文字使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却以为船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2段文字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描写景物的。
15.第2段中加点的词“跑”与第1段的哪个词相呼应?
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第1、2、3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___________”标出;
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泼轻松)
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切焦虑)
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惘然陶醉)
17.对上文大意概括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二)
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
虽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洁净。
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
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钅从钅从弹起。
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
右手持了鼓锤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急高忽低;
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
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
又将鼓锤子轻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了我;
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
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
乃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
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隧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一起飞起,既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和弦()皓齿()五脏六腑()
顷刻()周匝()屏气()
19.本文选自清朝________的《____________》,这部作品与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称之为晚清四大___________小说。
20.本文中心写王小玉高超的表演艺术,写其外貌时却较简单,而写黑妞外貌时写得很细致,为什么这样安排?
21.读“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后,你能用一句最恰当的诗句概括此时的意境吗?
22.文章写王小玉高超的歌唱艺术,用了许多新奇、形象的比喻,把歌声描绘得生动具体,充满美感。
请找出这些比喻句,填写下表格。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相似点
听初唱声
数十句后声音越唱越高
于极高处回环转折节节高起
极高后陡然一落
声音渐起
琴唱相合
23.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