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864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8120582

课程名称:

比较文学原理

英文名称:

Comparativeliterature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时:

32学时

学  分:

2学分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

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通过大量比较文学研究事例,在跨文化的文学视野中,揭示中外文学的异同和特点,并分析其深层的文化原因,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开阔其人文视野,培养其文学、文化的比较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英文简介

ComparativeLiteratureisabranchforthetheoryofliteratureandartthatcomparativelystudiestheinteractionprocessoftwoorabovenationalliteraturesaswellasthemutualrelationbetweenliteratureandotherartisticartsandotherideologies.Itincludesinfluenceresearch,parallelresearch,and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ThecourseteachingofComparativeLiteratureistohelpstudentsmasterthebasicconcept,principleandresearchmethodofcomparativeliterature.Throughlotsofcomparativeliteratureresearchcases,itcanreveal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swellascharacteristicsofChineseandforeignliteraturesinthecross-culturalliteraryvision,andmeanwhile,analyzethedeeperculturalreasons,soastoimprovestudents’literaryaccomplishment,broadentheirhumanisticvision,andcultivatetheircomparativeconsciousnessanddivergentthinkingcapacityforliteraturesandcultur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学及艺术作品的比较赏析问题,从哲学、艺术学、心理学、媒介学等角度进行的一种综合类理论课程。

通过比较文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能初步运用有关理论方法观察解读中外文学,并能用比较、联系、汇通的立场观察、分析问题;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培养学术能力,为四年级毕业论文的撰写拓宽路径。

在融合课程的思政方面,本课程重点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视野中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把握中国文化在西方现代性确立过程中的建构功能。

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中阐发研究在当前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对话中的重要性,把握中国学者在阐发研究确立过程中的建构作用,切实认识中国文化传统中求同存异的关联型思维与学科建设中的独特价值和人类意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比较文学的ABC及其简史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何为比较文学;

2.理解比较文学的发展史;

3.掌握比较文学的特征及其学科意义;

(二)教学内容

导言文学是座立交桥

文学可以到达文学,文章互文性联系比较。

文学可以到达其他艺术或其他学科。

如文学改编成电影,文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联系比较研究。

或文学与哲学的联系研究。

等等。

如,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语言文学与其他爱情主题的文学比较。

或者是跨国际的比较文学研究等等。

还有文学与心理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等。

文学可以到达文学,文学可以到达其他学科,文学与文化相连。

文学是座立交桥。

影响,平行,阐释,接受等角度的研究模式。

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描写女性心理活动的杰作。

以细腻的心理刻绘再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对于爱情的遐想和坚持。

对女性心灵压抑和本能冲动有一种同情之理解的表述。

文字语言优美而又富有音乐性,缠绵哀婉又流溢着浓烈的激情。

作品与其他爱情主题的作品形成了一种互文的效果。

原来爱情可以是这样的,我爱你与你无关,通过激越的自我言说式进行爱情描述。

1.什么是比较文学

任何一门学科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定义。

每一个定义的诞生都是需要一番探讨和争论。

比较文学也不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关于学科界限和定义的争论,都会引发一次关于比较文学生存危机的讨论,而每一次危机,都成为比较文学发展的一次转机。

迄今为止,比较文学的定义之争形成了三次学科理论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在欧洲,以法国学者学派理论为核心,第二次在美洲,以美国学派理论为核心,第三阶段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

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

1.史前史

A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的西晋时期。

当时佛教界产生了一种称之为“格义”的研究法,这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

此外,还有“合本”的译本合编方法,也开启了译本的比较研究。

B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二阶段发展——鸦片战争至五四前夜——王国维、梁启超、严复、林纾、苏曼殊等学者的贡献

C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三阶段——五四前夜至1949年

2.学科史

中国内地建立在70年代末80年代建立起比较文学学科,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比内地早十年左右。

1985年在深圳大学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

目前普遍认同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一门新兴的、发展的、边缘的学科。

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各种文学关系

•事实关系

•价值关系

•交叉关系

 

2.比较文学的性质

1)比较性:

2)跨越性:

3)开放性:

4)理论性:

3.比较文学的意义

1)开拓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以往的文学研究着眼于自己地域中的事情,当各国文学接触交流的增加,必然会有比较跨越性的问题出现。

比较文学的诞生是应时而生。

2)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与把握

4)促进世界文学的交流以及世界文化的交流。

双向平等对话。

4.比较文学的历史:

学科发展:

①第一阶段(19世纪末——1958),法国学派为主

②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派确立

③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东西比较文学的崛起

(三)课后练习

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有何区别?

当前比较文学有几种流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以及课堂讨论

第二讲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种类;

2.理解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基本理论;

3.掌握运用某一理论方法进行文学个案分析。

(二)教学内容

导言回顾比较文学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

各个学派有自己特有的主要观点,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在不同时期产生、有不同的理论基础,角度和对象皆有不同。

但研究方法可以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不同,研究范式可以进行诠释性综合利用。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1.影响研究

1)影响研究的概念:

对超越国家、语言、文化界域的不同文学之间进行基于事实联系的影响与互动关系的研究。

2)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

3)影响研究的三分支:

①流传学:

从放送者的角度研究放送国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和反响

②渊源学:

从接受者的角度对接受国文学中的新因素进行追根溯源

③媒介学:

对导致影响产生的中介或媒介进行的研究

4)影响研究的步骤:

①提出影响存在

②寻找事实联系:

材料的搜求与考订

③证明影响的存在及受影响的方式与程度

④影响发生的机制及其转化形态

5)影响研究的个案列举:

外国文学与现代名家

2.平行研究

1)平行研究的概念:

考察在跨国家、跨文化和跨语言背景下没有明确的事实关系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以探寻文学的普遍规律。

2)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

①后者重事实联系,前者考察没有明显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的异同

②后者用历史实证法,前者用美学的、逻辑的分析法

③后者较关注文学的边缘,前者则关注文学内核

总结:

平行研究突破了事实联系的束缚,接近文学的审美共性和规律。

但忽略事实基础,结论的准确性及理论深度参差不齐。

3)平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可比性。

可比性不仅在文学之间还可以在跨学科之间进行。

无联系的两物之间具有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①人类心灵的相通和文化的差异

②人类文学艺术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和文化个性的差异性

 

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结合,进行多维角度的综合性研究

3.阐发研究

1)阐释学的历史:

古代训诂、考据,义疏之学,以禅说诗,近代中西互释。

2)阐发研究的概念:

以中外不同的理论话语互相阐释双方文学的内涵,或中外两种诗学直接进行比照对话,辨识异同、寻求互识、互证、互补。

(引述李标晶《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三点归纳说明内涵)

3)阐发研究的现状:

作为中国学派普遍采用的新型的研究方法,有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阐发研究由于往往是在文化传统差距很大的两种或数种民族文学间进行,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它们在宇宙观、自然观、文学观、心理结构、表达方式、批评标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而要真正做到这种,必须要有“和而不同”的意识,平等平和看待各种差异和差距之间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现象的不同。

中国学者在阐发研究中倡导的跨文明原则、对等互动原则、有效性原则,不仅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学的风格和特色。

4.接受研究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不同

接受理论的要点:

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存在多样性与相对性。

理解是当下的理解。

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时空背景,受其影响。

理解是期待视野的修正过程。

理解无需重建作者意图。

文本本身的空白点,会引发读者的多重理解。

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读者层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比较学者所谓的接受研究是在两种民族和文化的范围内进行的。

这不仅因为读者对一部外来作品的接受作品和对本民族作品的接受方式的不尽相同,还因为只有跨越民族和语言的界限,才能构成比较文学的基础。

1.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的兴起

2.接受研究的概念:

从接受者的角度对文学在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接受过程中发生的意义、价值等的异变进行研究,对接受过程中的空白填补、还原异变以及正误、反误等现象寻根朔源,以把握文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对话与互动的规律。

3.接受研究的意义:

是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拓展与补充,视角新颖。

四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综合性的将比较文学的比较性、跨越性、理论性的学科特点落实到实践研究的过程。

比较文学作为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