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树德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8251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树德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树德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川省树德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树德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树德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权威的根基被摧毁”可知为梭伦改革期间推行的以财产等级制取代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的举措,打击贵族血缘、世袭的基础,故排除D,选择B项;

A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

C是伯里克利时期。

3.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

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B.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C.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D.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解析】据材料“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邦非常重视公民的参政意识的养成,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公民必须参与城邦事务,故A选项正确;

直接民主与派系林立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B选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道德与自由的关系问题,故C选项错误;

材料也不能说明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4.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

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A.人民主权的危害B.精英文化的缺失C.直接民主的弊端D.城邦制度的衰落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国家的治理……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民主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与滥用,故A选项正确;

古希腊存在精英文化,例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故B选项错误;

人民主权本身没有危害,直接民主的弊端才产生危害,故C选项错误;

城邦制度的衰落的原因之一是直接民主的弊端,故D选项错误。

5.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称《十二铜表法》禁止一切特权,并强调其中“执法不应因人而异”这一条款是罗马法律中的传统。

该说法旨在说明《十二铜表法》

A.树立了法律权威B.实现了社会平等C.保护了私有财产D.确立了民主制度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干的关键:

禁止一切特权,并强调其中“执法不应因人而异”。

这样就树立了法律的权威,故A正确;

实现了社会平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

保护了私有财产与题意无关,故C错误;

确立了民主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6.罗马帝国时期,“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

”这表明

A.法官代行地方行政之职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政治经济基础

C.公民法推广到帝国全境...

D.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解析】材料中罗马法“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

”说明了罗马法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有效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所以答案选B;

AC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材料并未直接体现,D项说法错误与题意相反。

故选B。

点睛:

材料中“罗马帝国时期”,可知此时罗马法按形式来分当属于万民法,所以排除C。

罗马法的优点在于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这就排除D。

材料没有涉及法官代行地方行政之职,排除A。

7.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

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

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

这说明罗马法

A.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B.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C.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D.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

【解析】从材料中的“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可以看出罗马法更加注重实用性。

故答案为A项。

对罗马法影响巨大的自然法,其源头在古希腊,排除B项;

法学家解答法律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法学家立法,排除C项;

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8.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

苏格拉底相信自己的“灵机”不是传统的邦神,成为了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这表明两人

A.公开反对宗教神学B.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批判雅典人的愚昧D.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二人都反对神、注重于对人的思考,故D正确;

A、B、C材料无法体现。

9.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

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依据题中15世纪的西欧流行写自传可知当时人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即肯定人重视人的价值,故答案为C项。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是自传数量大增的条件A项不符合题意。

B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题意不符。

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大力宣传的思想主张,故D项与题中的15世纪不符。

10.有学者指出:

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

A.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

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

材料强调宗教改革是“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的群众基础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故C项正确;

AB项是启蒙思想,排除;

D项错误,错在“摧毁”。

11.下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

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

路德仍坚持对上帝的信仰,故A项错误;

图片无法体现“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信息,故C项错误;

结合材料“1535年”可知此时宗教改革己经开始,而天主教漫画形式讽刺“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进行反击,说明了当时新旧教派斗争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

12.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新教徒占70%,他们认为通过认识自然,人们能够认识上帝,发展科技是对人类有益的工作,能够荣耀上帝、有益于人类。

这表明

A.信仰宗教有助于科学的发展B.新教一度成为科研活动的精神动力

C.新教是科学家们的思想源泉D.新教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完全一致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信息涉及的是“新教”而不是“宗教”,故A项错误;

材料的中心是强调新教徒重视科技,故B项正确;

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自然是他们的思想源泉,而不是新教,故C项错误;

新教归根到底是宗教,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科学是强调客观反映外在世界的,故D项错误。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3.在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

这表明英国

A.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B.责任内阁已经形成

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国王拥有行政实权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责任内阁已经形成”,排除A、B;

《权利法案》使王权受到制约而不是制止,并不能体现《权利法案》遭到破坏,排除C;

材料表明国王仍拥有行政实权,故D正确。

14.1726年,伏尔泰访问伦敦,在格林尼治集市看到所有人都穿着节日盛装,他分不清楚哪些是仆人、学徒和主人,哪些是乡下人和城里人。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工业革命促进服装业发展B.节日活动不存在等级差异C.民主政治使阶级差异消失D.社会等级和身份关系弱化

【解析】“分不清楚哪些是仆人、学徒和主人,哪些是乡下人和城里人”反映了英国服饰阶级属性弱化,传统的等级秩序瓦解,故D正确;

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排除A;

B不符合材料主旨;

D不符合史实。

15.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四分之一;

贵族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反映出

A.中等阶级发展受到抑制

B.贵族政治逐渐走向瓦解

C.工人运动有了法律保障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议会

【解析】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四分之一,所占比例是增加了,贵族在议会中所占比例减少了,表明贵族政治逐渐走向瓦解,故A错误,B正确;

C与材料无关;

D明显不符合材料,排除。

【名师点睛】

1832年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适应了工业革命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16.19世纪英国法律明确规定:

英王可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英王还拥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

这些规定的原因是

A.延续专制传统B.国王崇尚法律C.尊重历史传统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就英国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一系列权力,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尊重历史的传统,故排除AB,C项正确。

国王权力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许可下运行,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

所以选C...

17.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

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

可见

A.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解析】依据材料中“文艺复兴时期……在魔鬼的引导下……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强调的是魔鬼,意指文艺复兴借助宗教外衣,没有完全脱离宗教,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突出了单个人的力量,故A项正确;

启蒙运动时期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而“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述不合史实,故B项排除;

启蒙运动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故C项排除;

材料不是两个浮士德本身的阐释,而是借助浮士德来说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故D项排除。

18.康德认为: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思想自由B.人身自由C.推翻专制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