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解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8021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解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解读文档格式.docx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解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解读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解读文档格式.docx

3496

29.9

1981

2893

24.7

1991

3304

28.2

2001

2455

21.0

1972

2607

22.3

1982

3684

31.5

1992

3392

29.0

2002

2574

22.0

1973

3906

33.4

1983

3223

27.5

1993

3273

28.0

2003

3124

26.7

1974

3257

27.8

1984

3686

1994

2962

25.3

2004

2397

20.5

1975

3470

29.7

1985

3862

33.0

1995

2596

22.2

2005

2718

23.2

1976

3377

28.9

1986

3566

30.5

1996

3131

26.8

2006

2581

22.1

1977

3267

27.9

1987

3516

30.1

1997

2411

20.6

2007

2323

19.9

1978

3270

1988

3564

1998

2997

25.6

2008

3036

25.9

1979

2865

24.5

1989

2920

25.0

1999

2674

22.9

1980

3954

33.8

1990

3476

2000

2429

20.8

图6.2内蒙古1971~2008年雷暴年际变化

6.1.1.3季节变化

图6.3为内蒙古雷暴次数随月分布图,由图可见,内蒙古雷暴活动期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雷暴日的96.6%,其中6~8月占78.5%。

发生雷暴最多的是7月份,总计36329,每站平均雷暴日达8.2。

6月次之,总计29712,每站平均雷暴日达6.7。

图6.3内蒙古1971~2008年雷暴月变化

6.1.1.4日变化

对全区117个观测站38年资料统计(图6.4),内蒙古雷暴主要集中在13~18时,占总数的67.9%,雷暴在10~20时之间的占94.7%,出现时段在0~6时的雷暴仅占1.8%。

由此可见,内蒙古雷暴高度集中在午后。

图6.4内蒙古1971~2008年雷暴日变化

6.1.2冰雹天气时空特征统计分析

6.1.2.1地理分布

内蒙古117站的年平均降雹日分布如图6.5所示。

年平均大于3个雹日的区域在东部地区沿大兴安岭山脉呈准南北走向;

说明多雹地区与山脉分布和走向关系较密切。

多雹中心,一个在乌兰察布市中部和呼和浩特市北部地区的武川,年均雹日达5.3;

另一个中心在锡林郭勒盟南部的太仆寺旗,达4.3雹日。

这些多雹中心分布大多在山区,其拔海高度约为1500~2000m。

图6.5内蒙古117站冰雹年平均日分布

沙漠地带中阿拉善盟的额济纳十年未出现降雹。

除巴彦诺尔贡和巴彦浩特外,阿拉善盟的其它地区是少雹区。

河套平原大部地区年降雹日少于1天。

兴安盟的扎贲特旗一带地区亦是少雹区,通辽市北部、辽河平原地区,年雹日≤1天。

综上所述,内蒙古冰雹集中在山区(年平均3~6雹日),平原较少(0.5~1雹日),沙漠地区基本无冰雹。

由逐月平均雹日分布图(图6.7)可看到,雹区分布随季节变化不明显,6~9月各月多雹地区仍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附近;

10月,东部大兴安岭的多雹区已消失,西部仍有少量降雹,说明西部的降雹结束期较晚。

6.1.2.2年际变化

若将一天内内蒙古117站中有一站或以上降雹,定为一个雹日,38年共有2889个雹日,年平均雹日为76.0个。

若将一个站有一日降雹统计为一个站日,则共有7793个站日,年平均为205.1个站日。

每站年平均降雹日为1.8个。

1971~2008年期间,1976年降雹最多,达111个雹日、394个站日。

2007年雹日最少,只有33个雹日、46个站日。

由图6.6可见,1993年以后雹日下降明显,而历年站日呈波动下降趋势,1978年为前一周期波谷,站日为253个,之后站日逐渐增多,1982年为波峰,站日为326个,之后下降趋势明显,2007年站日只有46个,是1976年的九分之一。

对图6.6站日和雹日比较可见,站日较雹日下降明显,说明冰雹过程影响范围在减小。

表6.2内蒙古1971~2008年冰雹年际表

雹日

站日

站均

87

314

2.7

79

217

1.9

203

1.7

51

94

0.8

78

196

106

326

2.8

88

239

2

60

130

1.1

95

344

2.9

83

257

2.2

71

194

63

114

1

81

202

92

321

58

97

80

0.7

104

300

2.6

90

317

68

146

1.2

59

107

0.9

111

394

3.4

89

262

69

174

1.5

44

77

258

48

33

46

0.4

82

253

179

57

84

277

2.4

75

183

1.6

70

120

103

307

99

237

53

图6.6内蒙古1971~2008年冰雹年际变化

6.1.2.3季节变化

图6.7为内蒙古冰雹站日随月分布图,由图可见,内蒙古3~11月都能发生降雹,但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雹日的92.6%,其中又集中于6~7月,占46.9%。

发生冰雹最多的是6月份,平均雹日达17.7,7月次之,5、8、9月年平均都有9~13个雹日。

发生冰雹的高峰(6月)是在内蒙古降雨高峰(7、8月)之前。

这同冰雹的形成特性和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进退有密切关系。

图6.7内蒙古1971~2008年冰雹月变化

6.1.2.4日变化

对全区117个观测站38年资料统计(图6.8),内蒙古降雹主要集中在13~17时,占总数的67.9%,降雹在10~20时之间的则占94.7%,出现时段在0~6时的冰雹仅占1.8%。

由此可见,内蒙古降雹高度集中在午后。

图6.8内蒙古1971~2008年冰雹日变化

6.2强对流天气的天气气候分析

6.2.1雷暴的天气气候统计

根据内蒙古117个气象(候)站的记录,选取了2008年71个大范围雷暴过程。

选取标准是一日内内蒙古有10个站或以上有雷暴的过程。

内蒙古地域广阔,天气气候复杂,大范围雷暴天气时有发生,仅2008年就71次,一日内全区范围都有雷暴天气的有37次,占总数的52.1%,仅中部地区有大范围雷暴天气的有58次,占81.7%,东部地区有大范围雷暴天气的有51次,占71.8%。

中部地区或东部地区有大范围雷暴天气的总数是109次。

同一天由同一系统造成大范围雷暴天气的有25次,占总数的35.2%,同一天由不同天气系统造成大范围雷暴天气的有12次,占总数的16.9%。

雷暴的天气型

综合多种天气资料我们将2008年全区大范围雷暴天气划分为四类,见表6.3:

表6.32008年全区大范围雷暴天气分型

天气型

高空槽型

冷涡型

西北气流型

平直西风型

总计

41

6

29

109

百分比

37.6

30.3

5.5

26.6

500hPa等压面图上沿35~50º

N,经河西走廊东移的西风带短波槽为高空槽型。

500hPa等压面图上为西北气流,而在低层是低压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这样的高低空形势配置,既造成上冷、下暖的温度差动平流,有利于层结不稳定度的增大,又有低值系统的抬升作用。

500hPa有冷性闭合低压。

冷涡从48º

N以南移过时,就可能产生雷暴。

如果低空条件同西北气流型相似,则雷暴较强。

500hPa等压面图上为平直西风气流,低层温度、湿度较高,层结不稳定度较大,此类天气归为平直西风型。

6.2.2.4冰雹的天气型

表6.5冰雹的天气型

西北气流

前倾槽

冷涡

后倾槽

28

11

12

54

21

23

注:

从全区52个冰雹天气过程站数不少于7站的雹日统计得出

划分冰雹的天气型,既要考虑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