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斜井及井底车场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8017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斜井及井底车场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主斜井及井底车场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主斜井及井底车场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主斜井及井底车场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主斜井及井底车场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斜井及井底车场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主斜井及井底车场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斜井及井底车场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斜井及井底车场铺轨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本矿井属高瓦斯矿井,但该施工地点处在矿井全风压进风风流之中,通风状况良好。

开竣工日期:

2009.12.16--2010.01.25。

第二节铺轨材料、工程量及技术要求

一、铺轨材料为:

(1)30㎏/m钢轨:

1620米,24kg/m钢轨:

380m.

(2)30kg/m混凝土轨枕:

1158根,24kg/m混泥土轨枕:

272根。

道岔用的木道枕30根。

型号为:

2000*200*180

(3)DK630-4-12右1副,DK624-4-12左3副,DK624-4-12右开道岔2副。

二、铺轨工程量为:

38kg/m轨道810米,24kg/m轨道190m,道岔6副。

三、井下巷道铺轨技术要求:

(1)主斜井钢轨采用30㎏/m轨型;

井底车场钢轨采用24kg/m轨型,轨枕采用混泥土轨枕;

铺道岔时,采用木道木;

道床选用固定道床,混凝土浇筑厚度为250mm.

(2)钢轨轨距设计为600㎜;

轨枕间距为:

轨道接头、弯道、道岔处为550㎜,轨道过渡段为600mm,中间轨枕间距为700mm。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

第一节材料运输

计划定于2009年12月16日开始铺轨工作,为了不影响铺轨工期,必须把铺轨的所有材料先放入至井口。

第二节施工方法与工艺

铺轨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矿建生产任务,所以必须制定好最佳的铺轨路线及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对矿建生产的影响。

主斜井铺轨应从上向下进行,主斜井的坡度为23°

.

铺轨前,技术员应先把巷道的中、腰线严格的按设计坡度标注好,5米一个点。

腰线到底板距离为1.5米,

根据质量标准,施工工期要求,队组应先制定好每班的工作量,验收员按设计标准进行验收,并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按施工方法设三个班,每班12个人,八小时工作制,每班交替作业。

铺轨工作必须严格按中腰线进行施工。

一、铺轨材料及工具:

弯道器起道器尖钎手镐道锤风镐

卡轨器钢卷尺铁锹水泥道枕轨距尺

鱼尾螺丝道夹板扳手坡度仪等

二、铺轨操作程序:

(1)检查并处理工作区域的顶板、邦部围岩及支护。

(2)检查所需使用的工具。

(3)检查道枕、钢轨及螺丝、道夹板等材料的质量。

(4)清理道面浮碴。

(5)铺道枕,铺轨,连接钢轨,盤道枕U形环,调道。

(6)检查施工质量,并处理不合格区段。

(7)清理现场,清点工具,现场交接班。

三、道轨铺设前的准备工作

标定中线:

1.直线段每隔20—30米设一标桩,曲线段每隔5—10米设一标桩。

2.曲线起止点,直线变坡点、道岔交点,平交道中心点等均需设桩标明。

检查整修路基:

根据中心桩进行水平测量,编制路基纵断面,据此整修路基,使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检查铺轨材料:

对铺轨材料、规格、质量进行检查,并按计划提前运到施工地点附近。

四、永久道轨的铺设方法

1、摆设混凝土轨枕

(1)轨枕的布置位置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轨枕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枕宽面应朝下

(3)钢轨接头下应铺双道枕

(5)在清理好的道床上摆设道枕时,勿使轨枕受损,保持道床完整。

2、摆设钢轨

(1)两条平行钢轨的接头,直线段可采取相对式;

曲线段采取相互式错接,其错距不宜小于3米。

短轨最小长度不小于2米。

(2)用相对式铺轨时,两相对钢轨的接缝,在直线段必须使其与轨道方向成直角。

3、安设防滑装置

根据设计要求,主斜井轨道每隔20米安装一组防滑装置。

4、盤轨枕U形环

初次盤环与轨道接触不要太实,便于调道。

5、串动轨枕

(1)按照轨枕间距要求,用样板尺及粉笔将轨枕位置划在钢轨里侧轨腰上(直线段画在左股钢轨,曲线段画在外股钢轨)

(2)用撬棍拔串轨枕,使轨枕中心线与钢轨腹部标志吻合,并与钢轨中心线成直角

6、固定轨道

(1)固定轨距,直线段先固定左股钢轨,曲线段先固定外股钢轨。

目视瞄正方向,置轨距道尺于此股钢轨上,使其与钢轨成直角,然后调另一股钢轨,卡量轨距符合要求后,再固定。

(2)轨距按照设计调好后,再次盤轨枕U形环,使U形环紧密接触钢轨的轨底,浮离不大于2mm。

(3)补齐鱼尾螺丝,在钢轨内外侧交互拧紧,并将弹簧垫圈开口朝下,紧固鱼尾螺丝。

7、拔道校正

(1)拔道:

按照中心线拔正轨道,直线上目视顺直;

曲线上目视圆顺,轨道中心线误差不得超过50mm

(2)校正轨距,检查轨缝,使其符合要求

(3)校正轨枕间距,补齐所有配件,达到良好程度。

8、水泥浇筑固定道床

(1)道轨铺好后,在道枕之间的两股钢轨下面铺设料石,使道枕悬空30-50mm,料石上面垫薄铁片,调整轨道水平,水平不大于5mm。

(2)混泥土道床的技术要求:

混泥土道床的材料配比为,水泥:

沙子:

石砟=1:

2:

4。

道床厚度:

大于250mm,道心水泥面高于轨道底面50mm,。

材料搅拌均匀,施工中要加强捣鼓,保证面平滑,不得出现麻面。

五、质量要求

1)轨道线路的质量标准:

轨距:

600mm,允许误差+5mm,-2mm。

水平0mm,允许误差不大于5mm。

接头平整度不大于2mm。

轨缝不大于5mm。

方向与轨面高低:

目视直顺、圆顺、平顺,接茬无硬弯。

扣件包括鱼尾板、垫圈、螺丝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紧固有效

2)、轨枕:

木道枕中心间距700mm,误差+50mm、-50mm,U形环浮离不大于2mm。

3)、道岔执行行业标准,达到一级标准其数据如下:

⑴尖轨前端轨距605mm,误差+3mm,水平不大于5mm。

⑵尖轨根部轨距605mm,误差+3mm。

⑶曲直连接轨,曲轨611mm,误差+3mm,水平不大于5mm。

⑷道岔端头600mm,误差+3mm,水平不大于5mm。

⑸、除6处轨距5处水平外,心轨至护轨工作边间距572mm,误差+2mm。

⑹、搬道器采用新进铸钢搬道器,要求灵活可靠,拉铁成型规格,施工完后覆盖盖板,衬砣不落地。

六、轨道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及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及说明

中心线距

不超过设计+50mm,双轨中心距不小于设计规定,不超过+20mm

选点挂中、垂线检查

轨距

直线段不小于设计2mm,不大于5mm,曲线段加宽后偏差+5,-2

选点检查,用轨距尺量出两轨内轨间距

接头平整度

上下及内侧都不大于2mm

选点检查,用钢尺和钢片塞量

水平

直线段不大于5mm,曲线段加超高后误差不大于5mm

用轨距尺选点检查

曲线半径与加宽加高

半径符合设计规定,超高加宽不大于设计规定数值的10%

曲率半径用支距法实测,竣工一次检查,弯道超高用水平尺及钢尺(或钢片)检查,加宽用钢尺量。

有一项不合格点算不合格。

坡度

50米内+0%(50米内高差不超过+50mm)

轨道接头间隙

井下主运输直线不大于5mm

选点检查,用钢尺和钢片量出最大间隙

道岔

规格符合设计,尖轨底面紧靠滑板,其间隙不超过2mm,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岔尖不得高于基本轨,不低于2mm,,转辙器操作灵活可靠

竣工一次检查

车场铺设

位置、竖曲线、曲率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竣工后一次检查,必要时进行一次甩车试验

道床

厚度及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选点检查,

轨枕间距

不超过规定±

50mm,轨道接头采用悬接,直线段应尽量对接,相对错距大于5mm.

选点检查,量轨枕中到中的距离

配件零件

鱼尾板、螺栓、道钉扣件等的规格符合要求,数量齐全,安装严紧有效

选点检查,零件齐全、合格、无失效者,该点及算合格

七、安全技术措施

1、在地面提前将道轨、道枕、道岔等装在事先准备好的平板车上且捆扎牢靠。

2、捆扎所用的绳头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安排专人捆扎。

3、在装道轨、枕木等材料时,要装平稳,不得超高、超宽、超长和超重,如果采用电机车牵引,必须设跟车工沿路监视运输状况。

4、用平板车运输道轨时,每层道轨间必须用木板背好,防止斜巷运输时滑落伤人。

拆下的螺栓等零部件,要装入专用箱子里,避免丢失。

5、将装好的平板车,安全的运到主斜井井口,在铺设好的轨道上准备下放井下。

6、下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下放,并与井下信号硐室把钩工事先联系好。

确保安全下放。

7、道轨装车后,要捆牢固,平巷运输时,两车之间要拉开一定距离,拐弯时要发出信号,斜巷运输时,听从上下车场把钩人员的指挥。

8、上、下口的信号工、把钩工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

取得上岗证书后,方可上岗。

信号工要集中精力,车辆走钩时,必须做到目迎目送。

9、绞车司机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且要双岗,做到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严禁一人脱岗,一人操作。

10、绞车必须做到挂牌使用,牌板上注明绞车型号、用途、绳长、钢丝绳规格、坡度提车数量和使用地点等技术参数。

11、串车提升必须使用保险绳,保险绳的长度不得低于整个列车的长度,主钩头必须使用安全可靠、不可自行脱落的装置。

12、绞车钢丝绳钩头必须加装护绳桃形环及保险绳,钩头插接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30倍。

保险绳与主绳的连接采用环套环式。

13、每次挂车走钩前,把钩工必须认真检查每辆矿车的连接装置是否可靠,保险绳是否连接到位,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知信号工发出走钩信号。

14、信号工在接到走钩通知后,必须先向下(上)口发出通知走钩信号,在接到回复后,方可向车房发出走钩信号。

15、绞车司机在接到走钩信号后,应认真、仔细地检查电压、电流是否正常,油温、油压是否稳定,机械有无异常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操作运行。

凡遇到信号不清等情况时,必须先联系清楚后方可开车。

16、发现钢丝绳打结或断丝超规定时不准开车,必须及时更换钢丝绳。

钢丝绳在滚筒上排列整齐,不爬绳、咬绳、跳绳。

17、巷道内必须设置临时的“一坡三挡”装置。

挡车装置应牢固可靠,使用灵活,并符合有关要求。

18、绞车运行途中,绞车司机应随时观察电压、电流、油温、油压等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车检查、处理。

19、斜井中如遇车辆掉道,必须人工复道,严禁利用机械复道。

复道时必须在车辆的下方打上安全戗柱。

20、绞车检修人员必须每天对绞车的液压系统、制动系统、各种保护装置、提升钢丝绳、主提钩头、保险绳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及时停车:

(1)、车辆在在下放时,发现有行人;

(2)、发现由于掉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绞车超负荷;

(3)、有异常响声、异味、异状。

(4)、钢丝绳有异常跳动,负载增大,或突然松弛。

(5)、有严重咬绳、爬绳现象。

(6)、电机单相运转或冒烟。

(7)、突然断电或有其他险情时。

(8)、发现其他不安全情况或听见有人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