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7917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Word下载.docx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Word下载.docx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

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

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浮华的骈文,创立了一种自由流畅合于实用的新散文。

韩愈以其创作实绩进而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运动。

唐传奇: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变文:

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在敦煌说唱类的作品中保存较多。

现知明确标名“变文”或“变”者有八种:

《破魔变文》、《降魔变文》、《大目乾连民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八相变》、《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汉将王陵变》、《舜子变》、《前汉刘家太子变一卷》。

大历十才子:

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

十才子为: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温韦:

温庭筠、韦庄

温李:

温庭筠、李商隐

《花间集》:

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简答论述题:

1.如何理解“建安风骨”

2.曹操的文学成就

学习汉乐府,有许多的诗歌成果,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生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3.曹植一生遭遇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

1前期(建安25年,其29岁前):

渴望建功立业,诗歌充满了俊逸的少年意气,才华横溢,恃才傲物

内容上看,数量较多些贵族生活,另一类写动乱的社会现实,第三类表现雄心壮志

2后期(曹丕继位后):

从悠悠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受打击的对象,满怀忧愤、痛苦。

基调:

哀怨、悲愤、铁骨铮铮,不向现实低头。

4.蔡琰《悲愤诗》的独特价值

中国诗歌史、文人创作的第一首五言长篇叙事诗。

以作者悲惨的一生为线索,展开了汉末动乱的现实,把人们带到了屠刀和铁蹄震颤下的时代。

此诗非亲历无可作,对于动乱的现实,建安诗人以政治家的身份居高临下,或以旁观者的眼光悲天悯人,而蔡琰则作为一个普通人,承担了那个时代所有妇女的苦痛命运,字字饱沾血泪写成。

建安时代的动乱通过蔡琰的特殊经历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5.阮籍咏怀诗思想艺术特点

继承庄骚古诗十九首表现方法,大量运用比兴、象征,思绪恍惚玄远,寓意隐晦曲折,往往能创造出一种高远清明而又阴郁沉重的意境。

6.左思《咏史八首》思想艺术特点

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义气干云,为古今绝唱。

诗人以自身经历表达了对塞上不平以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表达了对古代门阀制度的控诉。

诗多引史实,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

7.陶渊明的隐居思想及其诗歌艺术成就

隐居思想:

1他的隐居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的意义,他的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与前代、后代许多隐士不同。

2陶渊明的隐居不仅是独善其身、全身远害,而且要有所作为,追求精神不朽、清节永传的目的。

他在隐居中坚持劳动,认识到了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在劳动中提出桃花源的理想,歌颂劳动。

3陶渊明弃官归隐,是质性自然的结果,有着葆性养真、追求自由独立、提升个体生命价值、护卫人格尊严的目的。

4对功名的厌弃也是他归隐的原因。

5陶渊明回到乡村也有过自己的痛苦、矛盾乃至挣扎,但他都靠自己的艰苦努力度过了。

这样他在诗中就为自己留下了一个真实可信的隐士形象。

6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感叹时光流逝、死亡渐渐逼近、委运承化的人生态度。

艺术成就:

陶诗分为两类:

咏怀诗(主要表达陶由出仕到归隐的心路历程,体现他热爱自由的高贵品质);

田园诗(归耕之后的生活,更具有美学价值)

艺术价值:

1风格朴素自然,擅以平淡真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抒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

2善于从生活感受中提炼艺术语言,通过景物描绘创造出艺术境界,表达一种浑融完整的艺术感受;

3善于融兴寄于自然美,把比兴寄托和对自然的观赏融为一体,创造出抒情主人公自我的艺术形象;

4语言:

通过朴素的语言写出深刻的人生阅历,警快透辟;

5陶诗风格总体平淡,但也有豪放之气,只不过不易让人察觉。

文学史上的意义:

1开创确立了以自然平淡朴素为上的诗风,影响到了后世各个艺术门类,确立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标准;

2扩展了诗歌的审美范围,把诗人的审美视野扩展到了乡村、田园,是田园诗成为中国古诗歌的一大流派。

8.试说明南北朝乐府民歌思想与艺术的差别

思想:

南朝:

400首,情歌,表现青年男女在爱情中的各种情况;

多出自女性之口,通过其述说,传递了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北朝:

60首,反映战争、游牧生活、思想、草原风光

艺术:

清丽俊美、婉转温情,多用双关、比喻,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雄浑刚健、豪迈亢直、抒情直率、语言朴实,既有哀苦愤懑之调,又有悲凉激越之音。

9.比较大小谢山水诗异同

同:

1善于写山水景物,同时谢眺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精细清俊

2二人均善于熔裁警句,风格清晰,浑然天成

异:

谢灵运:

1谢灵运善于精细的刻画自然景物,也能用写意手法大笔勾勒,故其笔下的自然景物活泼可爱

2注重选取自然景色中色彩最鲜明的部分,使山水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注意画内景和画外音的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谢灵运的山水诗从景物中透露出事物的玄理,写景、抒情、说理

谢眺:

1善于写山水景物,其中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在他手里,山水摆脱了玄言的影响,将山水诗创作推向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境地,为盛唐的山水田园诗兴起开辟了道路

2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新鲜动人的美感,简淡而有情趣

3队长精工,音韵协和,是五言律诗的雏形,更接近“唐音”

10.鲍照的文学成就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骈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

他将满腔的的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发而为诗,因而其诗歌的突出内容,就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倍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诗为主的歌行体。

11.庾信的遭遇以及前后期诗风变化的关系

以42岁出使西魏为明显分期

前期:

常出入宫廷,深受梁武帝宠信,奉命而作,多为阿谀之词,声色犬马、思想贫弱、风格华艳

后期:

以悲哀为主的危苦之辞,抒发了异常沉痛的故国之思,悲哀、苍凉、雄浑、深沉

12.《世说新语》内容及艺术价值

选取最典型的细节,善于抓住言行片段,用精炼传神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口语提炼成生动活泼的的文学语言,创造了许多运用广泛的成语,为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启示。

13.《搜神记》内容及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内容:

1对统治者的凶恶残暴进行鞭笞,表现人们的反抗精神;

2反映广大百姓在动荡年月中的种种不幸遭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反映封建制度下男女青年对于自由婚姻的争取和渴望。

地位(艺术价值):

1志怪故事在艺术上显得幼稚粗糙,一篇作品只刻画一两个人物

2情节刻画线条较粗,一般只有故事轮廓

3带有浓厚的幻想成分和迷信色彩

4在时空处理方面表现了极大的想象力,人境、仙境、鬼境交相映衬,为后世的浪漫主义小说提供了启发

5为唐传奇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为后世戏曲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开启了笔记小说的先路

14.唐诗繁荣的社会文化原因

国势强盛、经济繁荣;

版图面积大,疆域广阔;

空前开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密切,南北文风统一;

采取科举考试,使大量中下层人士进入朝廷;

文禁松弛;

唐人任侠,大有胡气;

儒、佛、道三种思想并行,多元思想并存。

15.举例说明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异同

1王勃(649-676)子子安

多写抒情之作,辞藻华丽,风格清新雄放。

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对五言格律诗渐趋成熟,甚有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杨炯(650-695)

为人恃才倨傲,为政苛酷。

其诗擅长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寄寓工业报复,气势昂扬,风格豪放。

《从军行》

3卢照邻(632-695)字升之,号幽忧子

擅长七言歌行,诗彩富艳,韵致流转

4骆宾王(627-684)

长于七言歌行,对唐代七言古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五律亦有佳作。

1有壮大的气势,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2表现立功边塞的志向与慷慨情怀

16.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1唐人将隐居、学道、求仙看成是通往仕途的一条终南捷径

2繁荣的经济和安定的生活为大多数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寄傲林泉的物质条件和安逸的环境,多数文人亦官亦隐

3当时南北统一,交通方便,文人长途旅行,聚会离别、写诗作赋

17.以王孟作品为例说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点

兼得书法、绘画、音乐之美,有别人所不能达到的艺术境界;

善于用疏放的线条勾勒雄伟的名山大川,境界开阔,气魄雄伟;

善于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精致的描绘山林景色,创造优美清空的境界,显示出抒情主人公的高情雅致;

善于写田园乡村的风光,表现平远的乡村景色。

18.以高适、王昌龄作品为例说明盛唐边塞诗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1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

2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

3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

现实的情绪;

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4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19.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1)以庄子、楚辞为源,广泛地吸收了阮籍的渊放、郭璞的超达、鲍照的俊逸、谢眺的清秀,并且融合了盛唐清新豪放的共同点,形成壮浪纵恣的独特风格

1李白的诗歌由于把盛唐人的共同理想、不平之气夸大到了极点,把自我形象放大到了极点,在想象中为自己展开了来去自由不受时空和一切自然规律限制的广阔天地。

因此李白的诗歌有极强烈的个性,时常诗人强烈的主观性和主体性。

(自然万物完全成了李白的指示对象,在诗歌中听从李白的调遣,主体压倒客体,让自己的自由精神翱翔在万物之上,让自己成为万物的主宰。

2李白的杂言乐府打破了初唐骈偶齐整的约束,杂用古文和楚辞的句法,以豪放纵意的气势驾驭瞬息万变的感情。

用仙境和梦幻构成壮丽奇绝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