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790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docx

《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docx

世界史名词解释00002

世界史名词解释

第三章、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史前人类:

1、【进化论】:

生物物种起源和发展的理论,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动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发展的进化学说。

1871年又出版《人类起源和性选择》,其中论述了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人和高等动物的亲缘关系及其区别。

他认为人类起源于动物,是由已经灭亡的古猿进化而来。

进化论理论的提出科学认识人类起源问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图腾崇拜】:

原始社会早期的宗教形式之一。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人奥季布瓦族语言,原意为“他的亲属”。

图腾崇拜产生于旧时代晚期,它是标志或象征某一群体的动植物或其他物件。

图腾崇拜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但在各民族中的含义不尽相同。

有的将它当作氏族标志或象征,有的认作部落或氏族的血缘关系等等。

二、古代西亚诸文明:

1、【苏美尔文明】:

两河文明早期文化。

BC4300—3500年为军事民主制阶段。

BC3500—3100出现小城市,产生早期文明。

BC3100—2900年进入奴隶制城邦盛期,乌鲁克、拉格什、乌尔为主要代表。

BC2378年乌鲁卡基那改革,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社会改革。

BC2371年为北部的阿卡德所灭。

2、【乌鲁卡基那改革】:

苏美尔城邦末期,拉伽什国王乌鲁卡基那执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据《乌鲁卡基那改革铭文》记载,改革的主要内容:

禁止贵族侵夺平民财产,废除向祭司征收重税,减轻平民负担,兴修水利等等。

约前2371年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攻占那伽什,乌鲁卡基那改革失败。

这次改革增强了祭司贵族的力量,削弱了王权,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阿卡德王国】: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由阿卡德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

约BC2371年,萨尔贡击败卢伽尔扎吉西,征服了苏美尔诸城邦,建立阿卡德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

在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

阿卡德王国至纳那姆辛时期,国势最盛,后逐渐衰落。

约BC2191年,库提人入侵两河流域南部,阿卡德王国灭亡。

4、【乌尔第三王朝】: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

约BC2113年,乌尔王乌尔纳姆在乌尔建都,统一南部两河流域。

建立乌尔第三王朝(BC2113—BC2006)。

乌尔纳姆颁布了现今世界所知的第一部法典《乌尔纳姆法典》,约BC2006年,埃兰人俘虏伊比辛,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南部两河流域重新进入诸城邦分立局面。

5、【《乌尔纳姆法典》】: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法典,约BC2113年乌尔王乌尔纳姆统一南部两河流域,建立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姆颁布了现金所知的最早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自己在南部两河流域的最高统治。

基本内容为规定不准非法占用他人土地;不许女奴擅居其女主人的地位:

反对行巫术;带回逃往城外的奴隶,主人要给予适当的报酬等等。

6、【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

巴比伦城市出现较早,但作为城邦大约是BC1894年由阿摩利人苏穆阿布姆建立的。

到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巴比伦逐渐强大起来。

汉谟拉比登位后开始进行统一两河流域的战争,他在位时期,除亚述和埃什嫩那末被最后征服外,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至萨姆苏伊鲁纳统治时期,王国多地发生暴动,巴比伦王国逐渐衰落。

约BC1595年,被赫梯人所灭。

7、【《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什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

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1901年发现于伊朗苏萨古城。

法典由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等等。

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

法典在一些法律原则上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8、【新巴比伦王国】:

BC626年赛姆族迦勒底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的奴隶制国家。

BC626年亚述人派迦了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率军进驻巴比伦,他到巴比伦后发动了反对亚述人统治的起义,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并与米底王国联合反对亚述人的统治。

BC612年,亚述帝国灭亡,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瓜分了亚述帝国,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取得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新巴比伦王国走向衰落,BC539年被波斯帝国灭亡。

9、【尼布甲尼撒二世】:

新巴比伦王国国王,BC604派兵征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

BC598年BC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BC586年攻陷耶路撒冷,灭亡犹太国,将犹太国人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BC567年远征埃及。

在位时建造了古代世界7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罗门教开始衰落。

后来婆罗门教融合了佛教和其他民间信仰形成了印度教。

4、【瓦尔那制】: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该制度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正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

婆罗门教的典籍规定了四个瓦尔那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个瓦尔那是婆罗门,主要担任祭司;第二个瓦尔那是刹帝利,主要为武士;第三个瓦尔那是吠舍,为平民,与婆罗门、刹帝利同属于再生族;第四个瓦尔那是首陀罗,从事各种低贱职业,是非再生族。

瓦尔那制度形成以后,个人地位高低决定于他的家庭出身和职业世袭。

各种族不得通婚,瓦尔那制度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5、【阇提】:

印度中古时期的种姓制度。

该制度按行业划分成众多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设置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章者要受到惩罚。

阇提之间互相隔绝,不许通婚。

随着手工业的加细,各种手工业阇提的书目不断的增加,城乡居民全部组织于阇提之中,处于封建主的统治之下。

该制度成为印度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的阻碍。

6、【耆那教】:

BC6世纪兴起于印度的宗教,创始人是第二十四祖筏陀摩那,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

该教认为世界永恒,无始无终,只有形式的变化;世界分为两部分,即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

认为要使灵魂超越轮回,必须奉持“三宝”:

正信,正知,正行;五戒是不杀生、不欺狂、不偷盗、不奸淫、不蓄私财。

耆那教教人以身体的极苦去追求灵魂的极乐。

7、【早期佛教】:

古印度宗教,又称原始佛教。

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所创立。

基本教义为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和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命、正业、正精进、正念、正定)。

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

公元前3世纪被阿育王选为国教,后佛教传入我国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8、【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

姓乔达摩,名悉达多。

相传为古印度北部净饭王的太子。

19岁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伽那的一颗菩提树下得道成佛。

他的言行说教被弟子整理成经、律、论“三藏”,奠定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10、【孔雀王朝】:

古印度王朝。

BC324年,荼罗芨多在西北印度自立为王,而后向东攻占摩揭陀首都华氏城,推翻难陀王朝的统治。

随着马其顿驻军的撤离,整个北印度在他的统治下基本统一。

他利用人民的力量成为新王朝的统治者,因其出身于养孔雀的家族,故名。

定都华氏城。

孔雀王朝传至阿育王时代,对南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征讨,除南印度的一部分以外,悉入孔雀帝国版图。

至此,孔雀帝国疆域广大,达到极盛。

BC187年,孔雀王朝末代国王布利哈德罗陀被部将普士亚密多罗所杀,孔雀王朝统治结束,孔雀王朝奠定了印度的大体疆域,使佛教得到空前发展。

11、【阿育王】:

古印度孔雀帝国第三代国王。

又称无忧王。

宾头娑罗王之子。

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即位后,向外扩张。

(约前261),羯陵伽国被征服;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

继而,除半岛南端外,统一印度全境。

他大力弘扬佛教,宣扬仁爱和慈悲,鼓吹宗教宽容和容忍,要人们尊重他人教派,还大力倡导非暴力。

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强盛时代。

12、【《摩诃婆罗多》】:

古印度两大梵文史诗之一。

《摩罗衍那》即罗摩的故事,全书共7篇,其中心故事为讲述阿瑜陀国十车王的长子罗摩远征愣伽岛的恶魔十首波罗那的故事。

 

五、古代希腊文明

1、【《荷马史诗》】:

古希腊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两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著。

两部题材均与特洛伊战争有关。

《伊利亚特》讲述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参战击毙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的故事。

《奥德赛》讲述了英雄奥德修斯参战后回国漂泊十年,历经艰苦的故事。

《荷马史诗》为希腊文明奠定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2、【希腊城邦】:

古希腊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希腊城邦的形成途径,有通过氏族部落转化而来,也有通过殖民活动建立。

希腊城邦具有以下特点:

统治者是由一部分特权社会成员组成的公民集体;各公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公民集体定期召开最高权威的公民大会;实行公民兵制;城邦国土一般为农区和城区两部分。

3、【来库古改革】:

古希腊斯巴达早期历史上的一次改革。

BC825年——BC800年,来库古宣传他从神谕中获得改革的《大瑞特拉》文件。

改革的内容包括:

组成新的部落和选区,建立三十人议事会,并按季节召开民众大会,设立五名监察官,重新分配土地等等。

这次改革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盛的基础,对斯巴达古典时代产生了既积极影响。

4、【提秀斯改革】:

古希腊雅典早期的一次改革。

提秀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其所谓改革是指当时雅典某位头领和民众共同进行的创建城邦制宪的活动。

其中心内容是联合境内各村社建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另一项内容是把境内公民分成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规定贵族充任官职,执行法律,农民和手工业者不能当官掌权。

提秀斯改革把公民分为贵族和平民,为日后的雅典贵族政治奠定了基础。

5、【梭伦改革】:

BC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推行的宪政改革。

背景是贵族与平民斗争激烈。

BC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改革的内容包括:

(1)实施“解负令”,取消债务。

(2)废除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

(3)改革政治机构。

恢复和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设立新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4)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

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繁荣强大奠定了基础

6、【僭主政治】:

古希腊城邦政治中的独裁政治体制。

专指依恃武力和非法手段僭越夺权而建立的独裁,即不经过公民选举而握有终生独裁之权,还可以将僭主之位传给儿孙。

公元前7—前6世纪,希腊的科林斯、亚哥斯、雅典等城邦都出现过这一统治制度。

僭主为取得群众的支持,往往打击贵族,争取平民。

它对发展经济,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7、【克利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508年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实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改革内容包括:

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传统的4个氏族血缘部落;组成五百人议事会,代替梭伦创设的四百人议事会;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由军事执政官任主席;实行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

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8、【陶片放逐法】:

古希腊雅典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于BC6世纪创立,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将威胁雅典民主政治的人放逐出去。

陶片放逐法的初衷是为了防止恢复僭主政治的雅典政客。

9、【希波战争】:

BC5世纪古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而引起的战争。

战争的导火线是BC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起义。

波斯以雅典曾援助米利都起义而入侵希腊。

主要战斗发生在BC490年和BC480——BC479年的两次波斯军队入侵期间。

但波斯均失败。

直到BC449年双方缔结合约。

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使世界文明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东西方并存之势,影响深远。

10、【马拉松战役】:

BC490年雅典与波斯在马拉松的决战。

BC490年,米提亚德指挥雅典军队和普拉提亚援军,采取密集方阵队形,两翼包抄战术击败了波斯军队。

战后雅典派士兵腓力普斯在受伤的情况下跑步回雅典城通知胜利的消息,最后在完成任务后力竭而亡。

后世因之诞生了马拉松长跑运动。

11、【伯罗奔尼撒同盟】:

古代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组成的军事同盟。

斯巴达是同盟的核心与领袖,享有召集全体同盟国会议的特权。

并在战时任同盟军统帅。

斯巴达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作为控制入盟各邦的工具,曾与提洛同盟一起抵抗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