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武侯祠导游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7607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武侯祠导游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

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

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

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

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

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

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

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

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

  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

  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

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

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

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

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

名工匠鲁建镌刻。

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

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

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

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

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

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

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

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

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

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

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

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

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

但刘禅不听。

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

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

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

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

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

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

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

  关羽(?

一219),字云长。

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

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

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

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

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

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

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

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

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

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

张飞(?

一221),字益德。

《三国演义》称“翼德”。

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员虎将。

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

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

说:

“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

”曹军居然不敢过桥。

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

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

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

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

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

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

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

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

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

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

曹操曾说:

“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

”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

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

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

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

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

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

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

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

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

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

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

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

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

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

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

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

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匾额对联。

  诸葛亮殿

  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

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

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

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

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

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

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

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

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

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

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

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

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

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

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三义庙

  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

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

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

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

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

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

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

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

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

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

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

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

这些画的内容是:

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

夹道尽处,是刘备墓。

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

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

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

据史书记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

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

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

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

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

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

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