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兴隆11路给水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7407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兴隆11路给水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9兴隆11路给水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9兴隆11路给水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9兴隆11路给水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9兴隆11路给水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兴隆11路给水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兴隆11路给水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兴隆11路给水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兴隆11路给水工程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2机械设备配置10

3.3工期安排11

4、给水工程11

4.1管道敷设地基要求及处理11

4.2沟槽开挖及回填11

4.3管道安装13

4.4管道试压14

4.5附属构筑物15

4.6管道清洗消毒15

5、雨季施工措施16

6、安全应急预案16

7、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17

7.1目标17

7.2管理体系17

7.3环境环卫措施19

7.4扬尘控制措施20

7.5噪音与振动控制措施21

7.6水污染控制措施22

8、夜间施工22

8.1夜间施工安排22

8.2夜间防扰民施工23

8.3夜间照明24

8.4夜间施工注意事项24

9、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25

9.1质量保证体系25

9.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6

9.3组织保证措施26

9.4思想教育保证措施26

9.5技术管理保证措施27

9.6施工保证措施27

1、编制依据及原则

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建设工程相关的标准规范。

本工程招投标文件、招标答疑文件、中标通知书及施工承包合同书。

兴隆11路施工图设计及图纸答疑文件等。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兴隆11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单位施工人员对拟建工程的施工环境、地下管线的调查及地上面障碍物的调查情况。

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等资源;

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机械机具设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认真贯彻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

遵循该工程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范,充分认识本工程的特点、难点,确保关键路径、关键节点的施工按计划完成。

质量是工程的灵魂。

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和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编制切实可行的工期保证措施,合理组织机械设备,科学地安排夜间、雨季、夏季和冬季的施工,使工程施工均衡连续进行。

安全是根本。

没有安全保障,就没有工期保障。

施工中,我部将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安全保证措施,在安全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指挥下,使一切生产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妥善处理与地方关系是各项施工计划按期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兴隆11路项目设计南起深圳路桥下,接老成仁路,北至广州路,由南至北沿鹿溪河、泄洪道西岸,沿线与8条规划支路,3条规划次干路,3条规划主干路相交,全线长3632.162m,道路红线宽度30m,下传深圳路加宽至33米,下穿成华铁路处加宽至42米。

本道路全路段(K0+000—K3+632.19)道路西侧敷设一条DN300配水管。

道路起点至南宁路段(K0+000—K2+400)道路东侧敷设DN600输水管。

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所示:

2.2道路横断面管位排列图

2.3地形地貌

2.3.1地理位置、气象及地形、地貌

⑴、地理位置

道路片区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镇凉风顶村及煎茶镇五里村交界处,交通较方便。

⑵、气象

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

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①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

②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

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

③蒸发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

④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为82%。

⑤日照时间:

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

⑥风向与风速:

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

⑦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

⑶、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沿线现状为施工区、林地、农田农房等,地形起伏较大,勘察期测得钻孔孔口标高:

456.73~508.52,相对高差51.79m。

拟建场地跨越鹿溪河一级阶地及浅丘丘陵地貌,其中K0+920里程往前段为浅丘丘陵地貌。

2.3.2地层结构

在钻孔深度范围内,一级阶地范围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砂质泥岩(K2g);

浅丘地貌范围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砂质泥岩(K2g)。

详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①杂填土:

杂色。

由粘性土、岩块、碎屑及少量垃圾组成,硬杂质含量约40%;

K3+320里程往后杂填土为附近工程弃土堆填,主要为岩块岩屑及粘性土,堆填时间约1年左右,硬杂质含量约45~50%,结构相对杂乱,欠固结。

松散。

湿。

部分场地分布。

②素填土:

灰色;

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混少量砖瓦碎屑等;

可塑;

稍湿;

大部分场地分布。

③素填土①:

灰色、灰黄色,部分受侵染呈灰黑色,软塑,分布于10#、16#、17#、71#、21#、78#、38#、98#等钻孔及附近。

人工填土厚度为0.3~17.6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①粉质粘土:

灰黄色;

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可塑为主。

部分钻孔分布,厚度约0.6~3.4m。

②粉土:

含铁、锰氧化物;

稍密;

局部地段分布,厚度约0.4~4.0m。

③细砂:

黄色;

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其他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

松散;

湿;

9#、62#、63#钻孔揭见,厚约1.0~2.3m。

④松散卵石:

灰黄色、褐黄色。

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

多呈圆形~亚圆形。

湿~饱和。

一般粒径3~5cm,部分粒径大于8cm;

充填物为中砂及少量粘性土,含量约40%~45%。

钻进容易。

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

黄色、褐黄色;

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含铁锰质氧化物,部分充填灰白色粘土条带,局部夹有粘土。

稍湿。

部分钻孔分布,厚度约0.5~3.9m。

②粉质粘土(软塑):

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含铁锰质氧化物,软塑;

仅34#钻孔及附近揭见。

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砂质泥岩(K2g)

棕红~暗红色,局部青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部分岩体夹石英、云母和石膏等矿物质。

本场地的砂质泥岩层因差异化风化,强风化砂质泥岩和中风化砂质泥岩互层现象显著,中风化砂质泥岩较为稳定。

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如下三个亚层:

全风化砂质泥岩:

岩体结构已全部破坏,呈土状结构,遇水泥化,夹碎岩块,用手可捏碎。

强风化砂质泥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状结构,薄层状构造。

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芯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干钻可钻进。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破碎,属软岩。

该层内夹有薄层、风化呈土状的全风化砂质泥岩和中风化砂质泥岩块。

中风化砂质泥岩:

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泥状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或长柱状,岩质软,部分岩石被节理、裂隙分割,呈块状。

裂隙中充填少量风化物,局部可见溶蚀小孔。

局部地段岩芯为破碎,沿水平结构面夹薄层强风化砂质泥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处印痕,属较软岩。

与强风化砂质泥岩呈互层状分布。

干钻钻进困难。

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RQD为70.本次勘察未揭穿。

2.3.3地质构造

成都地区大地构造体系的西部为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

其东部是新华夏系龙泉山构造带;

处于两构造单元间的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脉、东达龙泉山,惯称成都坳陷。

总体来说,成都地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2008年5月12日,汶川龙门山褶皱带发生8.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0日,芦山发生7.0级强震,均对成都城区影响较小,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属稳定区。

场地属稳定场地。

2.4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

①地表水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现状鹿溪河宽约20~30m,河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及上游来水,在钻探过程中,水深约0.5m左右,水面高程约为452.5m,流速约0.1m/s。

②地表水水质分析成果

根据水质分析成果报告,河水为:

HCO3ˉ—Ca²

+型和HCO3ˉ—Ca²

Mg²

+型;

pH值为7.52~7.55;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第12.2.1条~第12.2.4条,拟建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河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地下水

①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

场地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及埋葬于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

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填土为主要含水层。

其特征为水量不均,受大气降水及场地环境变化影响大。

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河水,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

②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勘察期间为枯水期,勘察结束后测得场地上层滞水初见水位1.0~1.6m左右,其特征为水量不均,受大气降水及场地环境变化影响大。

测得孔隙潜水水位埋深3.9~7.1m,相应水位标高为452.69~452.86m。

成都地区孔隙潜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2.0m左右。

③水质分析成果

本场地上层滞水为HCO3ˉ-Ca²

型水,pH值为7.47~7.55;

孔隙潜水为HCO3ˉ-Ca²

型水,pH值为7.54.上层滞水及孔隙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平水期4~6月,丰水期7~9月,其余月份为枯水期。

3、人员机械配备及工期安排

3.1人员配置

根据本项工程特点,按照分工明确、突出专业化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

投入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参加本项工程施工,配备具有多年公路施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加强施工配套机械设备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推动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采取用工弹性制度,根据工程进展进行合理安排人员投入。

项目部管理人员配置表

姓名

职务

职责

蒙海源

项目负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