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7106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表演《小雨沙沙》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2.再听范唱,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第二课《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设计

一、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二、表演《牧童》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牧童》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四、表演《放牛歌》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

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第三课手拉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二、教学过程: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

(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

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

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

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

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

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

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第四课《长鼻子》

教学内容:

1、聆听《小象》2、聆听《大象》3、表演《小象》4、表演《两只小象》

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一、1.听歌曲录音《小象》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

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2.听歌曲录音《小象》;

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二、1.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

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

(出示投影片)(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第五课《跳起舞》

1、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2、聆听《挤奶舞》3、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4、表演《小松树》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2、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3、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一、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提示:

乐曲主要用木琴演奏,表示骑马奔驰的音乐形象。

1)谈谈“草原、骑马”等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小骑兵由远及近采用民什么方法?

全曲节奏的特点是什么?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草原就是我的家》;

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体会旋律的起伏与蒙古民歌的风格。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1.歌曲学习:

听歌曲录音《小松树》;

2.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三、1.欣赏乐曲《挤奶舞》

2.跟着音乐跳一跳。

第六课咯咯哒

1、聆听《公鸡母鸡》2、聆听《我的小鸡》3、表演《母鸡叫咯咯》

4、表演《下蛋啰》

1、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一、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

1)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

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

4、歌曲学习:

二、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2、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蛋啰》,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七课大海的歌

1、聆听《大海摇篮》2、聆听《海上风暴》3、表演《海》

4、表演《云》

1、通过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海》;

二、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

2、教师范唱歌曲《云》;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云》,

第八课幸福生活

1、聆听《快乐的啰嗦》2、聆听《阳光下的孩子》3、聆听《夏天的阳光》

4、表演《彝族娃娃真幸福》5、表演《乃哟乃》

1、通过聆听的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族娃娃真幸福》。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3、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一、1、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

2、教师范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二、1、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

2)复听时,提示学生用轻声合着节奏拍手。

2、欣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3、教师范唱歌曲《乃哟乃》;

4、歌词学习:

5、歌曲学习:

6、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乃哟乃》。

第九课《巧巧手》

1.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2.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感受劳动的快乐。

3.唱好歌曲《粉刷匠》中的第三乐句。

一、导入。

师:

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谜面是:

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他也有;

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

十个小朋友,只会做事不会开口。

(生答:

手)对,就是我们的这双手。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三、学唱《粉刷匠》

(1)学唱歌曲,体验快乐。

(2)动手操作,参与实践。

(3)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用你们的这双巧巧手为歌曲创编了许多的动作,使得你们的这双手变得更加灵巧了。

我相信今后同学们一定能像歌中所说的那样:

样样事情自己做,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播放《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让同学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第十课:

汪汪与咪咪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