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5课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3042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5课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5课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5课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5课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5课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5课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5课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5课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第5课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3)秦王还柱而走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反 返 返回

(2)振 震 惧怕

(3)还 环 绕

(4)卒 猝 突然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战国策》一共________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

时代上接__________________,下迄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________________或进行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

最后由西汉__________________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33 春秋 秦并六国 游说诸侯 谋议论辩 刘向

5.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为变徵之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发尽上指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敢与忤视

忤:

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

表被动关系。

C.愿足下更虑之

更:

改变,读作“ɡēnɡ”。

D.士皆瞋目

瞋目:

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解析:

B项“被”应作“遭受”。

B

2.下列多义词中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荆轲顾笑武阳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顾野有麦场

D.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A、C、D项回头看;

B项拜访。

3.下列句子中的“见”字与“图穷而匕首见”的“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吏见丁宁

B.见燕使者咸阳宫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都当“显露”讲。

A项,称代我;

B项,接见;

D项,被。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乃令秦武阳为副

A.乃为装遣荆轲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D.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都是动词,例句中“为”译为“做”,A项“为”,译为“准备,打点”;

B.介词,被;

C介词,替;

D.介词,因为。

A

5.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使工以药淬之

C.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都当“因为”讲。

B项,介词,用;

D项,连词,表目的。

AC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愿大王少假借之

“切齿”古今都表示愤恨。

A项“无信”的意思是“没有信物”,今义“不讲信用”;

C项“骨髓”的意思是“内心深处”,今义“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D项“假借”的意思是“宽容”,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而乃以手共搏之

B.太子迟之

C.群臣怪之

D.发尽上指冠

B.“迟”为意动用法;

C.“怪”为意动用法;

D.“上”为名词作状语。

8.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B、C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而D项为被动句。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狠毒

B.顾计不知所出耳顾:

只是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

捶击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

木匣子

名词作状语,用木匣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为之奈何

C.乃遂私见樊於期

乃今得闻教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伏尸而哭,极哀

A项前者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

B项前者表被动,后者为动词,做;

C项前者为于是,后者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D项都表示修饰关系。

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在太子丹不忍心杀掉樊於期的情况下,自己主动前去向樊於期献报仇之计,促成了樊於期的自杀。

B.从樊於期的自杀上,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秦王的痛恨和对荆轲的信任,也表现出樊於期的义勇精神。

C.荆轲对樊於期说的一番话,语言委婉,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来意,但樊於期还是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D.当太子丹听说樊於期已经自杀身亡后,表现出极度的哀伤,但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依计而行。

“语言委婉”,“没有直接说明来意”错。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并且报樊将军的仇恨,怎么样?

(2)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报道,我国每年餐饮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面对如此庞大的“舌尖上的浪费”,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①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

(反问)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引用古诗)③“光盘”光荣,“剩宴”可耻(对比、谐音)(内容符合要求;

表述无毛病,运用修辞手法)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9×

4=36分)

1.填空。

《战国策》又称________,是一部________体史书,是西汉末年________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共________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国策》 国别 刘向 33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淬(  )火 忤(  )逆 徵(  )音

瞋(  )目拊(  )心陛(  )下

拜谒(  )箕(  )踞揕(  )之

cuì

 wǔ zhǐ chēn fǔ bì

 yè

 jī zhè

n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谒:

拜会,前往

C.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钱币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

举起

币:

礼品。

4.下列各句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人不敢与忤视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秦王目眩良久 ⑥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D.④⑤⑥

①“反”通“返”,回来。

③“振”通“震”,惧怕。

④“卒”,通“猝”,突然。

5.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进兵北略地 ②樊於期乃前曰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⑦群臣怪之 ⑧箕踞以骂曰

A.①③⑧/②⑥/⑤⑦/④

B.①③⑧/②④/⑤⑦/⑥

C.①③④/②⑧/⑤⑦/⑥

D.①②④/③⑧/⑦/⑤⑥

①③⑧均为名词作状语。

②④为名词作动词。

⑤⑦为意动用法。

⑥为使动用法。

6.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今行而无信

古义:

今义:

(2)今闻购将军之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