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279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docx

《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 博大精深的.docx

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2博大精深的

学案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走进生活

目标导航

  中国的宋元时期,水利机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金属冶炼、纺织以及天文仪器制造等方面。

按照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这一时期的农业水力机械有用于灌溉的水车,有用于粮食加工的水磨、水碾、水碓,还有组合巧妙、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水轮三事”,以及用1个水轮带动9盘水磨,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九转连磨”。

思考 中华文化除了源远流长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什么特点?

材料中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有什么特征?

提示 中华文化除了源远流长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全面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感受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重点)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

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1)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

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3)重要地位: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我国古代科技独领风骚

(1)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意义:

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我国各地区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形成: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1.判断

(1)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  )

提示 错误。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一回事。

(  )

提示 错误。

二者强调的方向不同。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  )

提示 错误。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2.思考: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吗?

提示 不是。

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

但我们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而不是其他民族文化的全部,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探究点一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探究导引

材料一 2016年7月14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88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研究成果。

这项成果很可能颠覆古代中国给世界贡献的科技发明只有“四大发明”这一传统认识。

2013年8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历经近3年时间,组织百余名国内外专家进行考证与比较研究,最终推选出古代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共88项。

科学发现与创造类中包括干支、十进位值制与算筹记数、小孔成像等;技术发明类包括水稻栽培、含酒精饮品的酿造、养蚕等;工程成就类包括曾侯乙编钟、都江堰、长城等。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诗歌、散文、词、曲、小说、书法、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成就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诗经》《离骚》流传几千年仍脍炙人口。

现已译成多国文字,流传至海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盛行明清两代的中国古典名著至今仍在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意义。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3)思考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具有上述基本特征?

答案 

(1)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核心归纳

正确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角度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侧重点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见证或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联系

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典型例题

例1 (2016·天津高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传承的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所以③说法不正确;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选A。

探究点二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探究导引

材料一 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西藏文化是藏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在同其他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不断交融中得到发展的。

近年来,国家已累计投入4100多万元保护经费,专项用于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目前,全区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等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覆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所有资源种类。

通过近年普查,西藏共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800个。

材料二 西藏是个多民族地区,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优秀的文化,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相互欣赏。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活现代文化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进一步提升区域特色文化。

(1)根据材料,谈谈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如何进一步提升西藏区域特色文化。

答案 

(1)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它们中的优秀部分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文化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区域特征,提升西藏区域特色文化。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西藏的多元文化要相互交融,共同促进西藏地区的发展。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西藏要坚持时代精神,提升区域特色文化。

核心归纳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从外部看: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

从内部看: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

从内部看:

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

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

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典型例题

例2 (2015·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吴楚”“北人”“南人”表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应选B项;A、C、D项中的“源远流长”“多元一体”“自强不息”都不符合题意,舍去。

1.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A.源远流长B.多样性

C.民族性D.博大精深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

2.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

由此可见(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答案 B

解析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中华文化的精深,而非谈及时间久远。

B项符合题意。

3.“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使许多人动容。

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下列对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B.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C.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D.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