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2291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为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

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

7.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A.N一氧化.苯胺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

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

C.环氧化,苯并(α)芘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

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

8.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9.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

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10.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滤过

1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A.肝

B.肾

C.肺

D.小肠

12.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

13.外源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血流量

C.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D.器官和组织所在部位

14.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A

B.主动转运

D.胞吞

15.外源化学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哪项条件

A.水溶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和脂溶性

D.分子量小于100

16.外源化学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食管

B.胃

D.大肠

17.外源化学物体内生物转化I相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

A.微粒体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18.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

A.毒作用发生快慢

B.毒作用性质

C.代谢解毒

D.毒作用持续时间

1.生物转运:

环境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类似的机理,均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统称为生物转运。

2.生物转化:

环境化学物在组织细胞中发生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过程,成为生物转化

3.代谢饱和:

当毒物达到一定水平时,其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基质可能被耗尽,或者参与代谢的酶的催化能力不能满足其需要,这样单位时间内的代谢产物量就不再随毒物浓度升高而增大,这种代谢途径被饱和的现象成为代谢饱和。

4.靶器官化学物对其积聚的部位可直接发挥毒性作用,该部位称为靶器官

5.贮存库有的部位化学物含量虽高,但未显示中毒效应,这些部位称为该化学物的贮存库。

1、阐述毒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及其机理。

P7-10

2、环境污染物吸收有哪些途径分析影响吸收的因素P10-12

3、肾脏排泄毒物的机理包括哪几种方式P16-17

4、简述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P25

5、何谓肠肝循环P17

6、外源化学物分布的特征是什么

7、如何理解生物转化的复杂性

8、举例说明毒物代谢酶被诱导和抑制的毒理学意义

第三章环境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1.毒物是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的概念是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统计值)

3.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4.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D.一种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体的损害的剂量

5.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

变化的最低剂量

6.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

A.绝对致死剂量

B.半数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7.对LD50描述错误的是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C.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正比

8.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9.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1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11.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1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

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D.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13.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

A.LD50

B.LD0

E.LD100

14.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

D.LD100

15.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16.用“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称为

A.效应

B.反应

C.量效应

D.质效应

17.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

A.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吸收途径

C.剂量

D.作用时间

18.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其原因不包括:

A.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宿主的其它因素

19.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

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

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

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

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

20.化学结构与毒效应

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性质

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

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

21.化学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

A.电离度

B.熔点

C.挥发度

22.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的目的是

A.寻找毒作用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B.预测毒牲大小

C.推测毒作用机理

23.甲烷(CH4)若用Cl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

A.CH3Cl

B.CH2Cl2

C.CHCl3

D.CCl4

1.毒物: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娇小计量就能引起生物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

2.毒性:

是指一种物质能引起机体损害的性质和能力。

3.剂量:

指给予机体或机体接触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又可以指外来化学物吸收进入机体的量,还可以指外源化学物在关键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浓度或含量。

4.效应和反应:

效应是指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机体的生物学变化。

反应是指机体与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接触后,呈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比例。

5.危险度和危害性:

危险度是指在一定暴露条件下化学物导致机体产生某种不良效应的概率。

危害性缺乏定量概念,未考虑机体可能接触的剂量和损害程度,一般指化学物对机体产生危害的可能性。

1.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

2.试述影响毒作用的机体因素及其意义P59

3.什么是化合物的联合作用主要有那些类型P49

4.如何判断化合物的联合作用类型联合作用系数法和等效应线图法P50

5.外源化学物联合作用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6.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有何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何实际意义P57

7.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P57

8.试述化学毒物对机体损伤的主要机制。

P52

第四章环境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及其评价

1.毒理学体外试验常选用

A.大鼠和小鼠

B.果蝇

C.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

D.鸟类

2.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

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

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

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

3.急性毒性是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融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