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2289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需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C

调查某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选高度近视在某学校范围内调查全体学生

D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制备体积不同的多个琼脂块模型模拟细胞

3.研究小组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

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

②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

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

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则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mol/瓶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mol/瓶

C.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mol/瓶

D.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mol/瓶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A.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B.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5.科学家发现一类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

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

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

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类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该类蜣螂与千足虫之间存在着共同(协同)进化

C.该类蜣螂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结果

D.如果该类蜣螂可与普通蜣螂交配,则没有生殖隔离

6.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7.去年年末,今年年初我国多省市遭遇雾霾笼罩,雾霾中含有大量的PM2.5,PM2.5首次被纳入标准.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PM2.5又称为“细颗粒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值越大,形成雾霾天气的可能性越大

B.PM2.5容易附着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对人体造成危害

C.城市由于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比农村形成雾霾天气的可能性更大

D.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食用油长期放置后有难闻气味,是因为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C.离子反应中一定有离子种类或离子浓度的变化.

D.钢铁生锈过程中,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均有发生

9.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类型与其它反应不同的是(反应条件略)

A.HOCH2CH2CH2CH2COOH

H2O+

B.CH2BrCH2Br+2NaOH→CH≡CH↑+2NaBr+2H2O

C.CH3CHOHCH3→CH2=CHCH3↑+H2O

D.CH3CH2Cl→CH2=CH2↑+H2O

10.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1molNH4NO3溶于一定浓度的稀氨水中,溶液呈中性,若不考虑挥发,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个NH4+

B.1mol/LCH3COOH与1mol/L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的总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3.6gH2O中含有电子数为2NA

D.含有2NA个氧原子的氧气与臭氧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2g

11.在一定条件下,C(s)+H2O(g)

CO+H2(g)△H>

0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放入足量的焦炭与一定量的水蒸气进行反应,下列有关图像正确的是

A.Ⅰ图表示反应进行过程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B.Ⅱ图表示反应进行过程中气体密度的变化

C.Ⅲ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移去焦炭后水蒸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忽略表面积的影响)

D.Ⅳ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CO的百分含量的变化

12.某有机物A7.4g与足量CuO共热后,所得气体产物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和碱石灰的仪器,两仪器分别增重9g、17.6g;

同温同压,A蒸汽的密度是H2的37倍,则能够与钠反应放出H2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A.8B.6C.4D.2

1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单质常温下有三种气态两种固态,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和C同主族,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E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最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

C>

D>

E>

B.A、C的氧化物均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C.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两两反应 

D.工业中常用电解熔融DE3制备单质D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O分)

14.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未测定出引力常量G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15.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

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

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如图所示。

A.x1一定等于x2

B.x1一定大于x2

C.若m1>

m2,则x1>

x2

D.若m1<

m2,则x1<x2

16.如图所示,离水平地面一定高处水平固定一内壁光

滑的圆筒,筒内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处于自然

长度.现将一小球从地面上某一点P处,以某一初

速度斜向上抛出,小球恰好能水平进入圆筒中,不

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抛出点P离圆筒的水平距离越远,抛出的初速度越大

B.小球从抛出点P运动到圆筒口的时间与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方向有关

C.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与小球抛出点位置

无关

D.小球从抛出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17.如图所示,从地面上A点发射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假设导弹仅在地

球引力作用下,沿ACB椭圆轨道飞行击中地面目标B,C为轨道的

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

力常量为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3

A.导弹在C点的速度大于

B.导弹在C点的速度等于

C.导弹在C点的加速度等于

D.导弹在C点的加速度大于

18.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单匝线圈abcd,电阻r,外电路的电阻为R,a、b的中

点和cd的中点的连线

恰好位于匀强磁场的边界线上,磁场

的磁感应强度为B,若线圈从图示位置开始,以角速度

绕轴

匀速转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图示位置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为Em=BL2

B.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

BL2

sin

t

C.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180o的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q=

D.线圈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Q=

19.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细线拴着两个小球在竖直平

面内各自做圆周运动。

某一时刻小球1运动到自

身轨道的最低点,小球2恰好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

高点,这两点高度相同,此时两小球速度大小相同。

若两小球质量均为m,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刻两根线拉力大小相同

B.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2mg

C.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1Omg

D.若相对同一零势能面,小球1在最高点的机械能等于小球2在最低点的机械能

20.某控制电路如图所示,主要由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与定值电阻R1、R2及电位器(滑动变阻器)R连接而成,L1、L2是红绿两个指示灯,当电位器的触片滑向a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L2两个指示灯都变亮

B.L1、L2两个指示灯都变暗

C.L1变亮,L2变暗

D.L1变暗,L2变亮

21.如图甲所示,MN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P是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d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

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号点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

第33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1道题,129分)

22.(6分)

某个同学分别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是该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理科综合试卷第7页(共19页)理科综合试卷第8页(共19页)

(1)若用游标卡尺测出光电门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cm;

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则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用字母表示);

(2)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并算出相应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处理数据时应作出(选填“v—m”或“v2—m”)图象;

23.(9分)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25kΩ,在测其阻值时,备有下列器材:

A.电流表(量程100μA,内阻2kΩ);

B.电流表(量程500μA,内阻300Ω);

C.电压表(量程10V,内阻100kΩ);

D.电压表(量程50V,内阻500kΩ);

E.直流稳压电源(15V,允许最大电流1A);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Ω,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