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作文训练教案2Word格式.docx
《精品高考作文训练教案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作文训练教案2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
①深刻透彻(如: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③生动形象(如:
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如:
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如:
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二、复习指导思想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
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
那么,以后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
我们不能肯定。
我们只能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上策。
1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
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
一)、1999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2000年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查。
估计高考命题组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
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
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才。
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
只要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
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
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理由有二:
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
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
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
二)。
学生进人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
比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模式训练。
3、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
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
因此,我们上学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本套路与审题训练,力图通过训练让学生作文达到基础等级。
下学期是不限文体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
鉴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三、具体实施方案
①、高三上学期(2000年下半年)着重审题能力(分记叙文和议论文)和写作基本套路的训练(分记叙文的物联式、领悟式、高潮式、镜头式和直抒式)。
②、下学期(2001年上半年)着重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进行训练,具体分为:
①、深刻透彻。
②、生动形象③、有文采④、创新。
第一课时
【议论文审题训练】
一、审题立论的要求
首先,根据题目确立论点要准确。
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第三,确立的论点要新颖。
即立论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求异思维。
二、根据命题立论
写命题议论文要注意区别题目与论点,凡题目是疑问句的,需要作者作出正确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就是论点。
凡题目是修饰句的,需要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修饰句内容具有相似点的生活道理,都可作为论点。
凡单概念型命题或多概念型命题,都要把题目补充为完整的判断。
比如《漫话入迷》可以补充为“在事业上入迷,才活得更有意义”;
《谈友谊》可以补充为“友谊要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上”。
其中多概念型命题首先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关系补充为完整的判断作为论点。
例如《汗水和灵感》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可以补充为“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灵感”。
三、根据材料立论
根据材料作文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议论的角度”一节中所说的“准、实、新”之外,还要注意审准材料、弄清题意。
下面举例说明:
。
1、要“全”不要“漏”
作文题:
情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此题除题目与字数的要求外,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
一是要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
二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
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
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
即生活离不开语文;
语文要在生活中学习。
这是文章的观点。
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
后汉时期,有人曾怀着十斤金子,向杨震行贿,说:
“暮夜无知者。
”杨保答道: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所知?
”使行贿者碰了一鼻子灰。
山东省曾有座“四知庙”,就是纪念这个杨震的。
请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此则材料涉及两个人物,我们应根据主要人物立论可拟题为《要发扬“四知”精神》,观点为“有职权者要清正廉洁”、如果根据次要人物行贿者立论,以《行贿者戒》为题,确立“行贿者必碰壁”为观点,则偏了题。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行贿者不一定“必碰壁”。
3.要“深”不要“浅”
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用哲学观点去分析材料,认识问题,往往会高屋建瓴,洞若观火。
一、命题作文:
《说说“眼见为实”》、《说“争”》、《发光与沾光》《小议“代沟”》、《说“风度”》《谈嫉妒》、《谈韧》、《“热”论》、《得与失》、《压力与动力》、《压力与潜力》、《荣与辱》、《红灯与绿灯》、《自卑、自负、自强》、《自责、自励、自强》、《小溪、大河、大海》、《护短、避短、补短》、《河、船、桥》
要求:
l、给以上题目各确立一个论点,要求联系实际进行立论且立论新颖。
2、任选一题写作;
不少于800字。
二、材料作文:
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
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
“这手像极了!
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
”
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
他猛然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塑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
罗丹解释说:
“这双手太突出了!
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
记住。
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根据以上文字,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800字。
第二课时
【记叙文审题训练】
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构思方法。
一、大中取小法:
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二、揭示本体法:
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
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
《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
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
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
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
《珍贵的礼物》。
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三、添加因素法:
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四、改造文字法:
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
五、扩大范围法:
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
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e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
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六、瞬间升华法:
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迁移训练】
《灯光》、《_的憾事》、《心灵深处》、《不能没有你》、《掌声》、《新生》《考验》、《桥》、《理想》、《心愿》。
1.选择恰当的角度,给以上题目拟出简明的提纲。
2.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第三课时
【议论文的总分式、递进式】
议论文的基本套路实际上就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
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纵向开拓的思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
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
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解释,不一定是下定义,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对比说明。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
如“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
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
‘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
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由上可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