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1431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下载.docx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下载.docx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内容探究:

在高考命题中,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书法艺术、科技成就仍是命题的重点,而且需要注意和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联合命题。

古代文学一定要注意与当时经济的关系和时代特征,美术作品需注意派别和反映的现实问题,难度适中

形式探究:

本专题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尤其关注新情境、新材料,非选择题多集中在古代思想演变方面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网络构建※

※主线解读※

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之一,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不衰。

1.思想演变

古代中国思想上起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

创立(孔子:

仁、礼)→发展(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汉武帝:

独尊儒术)→改造、成熟(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2.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文学成就

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4.艺术成就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的国粹。

第一关 真题自测·

找差距

1.(2017·

全国卷Ⅲ·

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解析:

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

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

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7·

海南卷·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理好国家。

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

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

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D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3.(2017·

5)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

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图片中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服饰,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见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故A项正确;

京剧主要是由汉剧和徽剧融合而来,与元杂剧无关,故B项错误;

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故C项错误;

元杂剧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局限于宫廷生活,故D项错误。

4.(2016·

全国乙卷·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

《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

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五经”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项说法错误;

汉代儒学是在孔子儒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离,所以B项说法错误;

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以D项的说法错误。

C

5.(2016·

全国甲卷·

24)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首先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字已经趋于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后来产生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等都是由此演变而来,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

《三体石经》之所以写出三种文字是因为它为了体现汉字的发展过程,图片中显示出的文字是按照顺序的,这就体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因此选择B选项。

A选项与当时的情况不符,当时的文字基本统一,最流行的是楷体,其他的形式也存在。

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的流行情况并不能看出,当时最流行的是楷书,但是并没有从材料中体现。

B

6.(2016·

全国丙卷·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项错误;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唐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项错误。

7.(2016·

6)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

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对推动民族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

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

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8.(2016·

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民众崇拜的形成与民众自身的利益和政府的提倡有关系,不完全是英雄个人的品德决定,故A项错误;

由“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被世人称颂是其前提条件,不仅仅只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故B项错误;

关羽因为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

官府的造神运动最根本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与民众的信仰不符,故D项错误。

9.(2015·

全国卷Ⅱ·

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

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

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

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10.(2014·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

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通过法律规定的变化,由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延伸到无血缘关系的儿子,父亲可以处置儿子和养子的财物,体现了父权的强化,这是孝道的体现,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日渐蔓延。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父为子纲”,是儒家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故选D项。

D

11.(2014·

全国卷Ⅰ·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