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史地高三历史考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1420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史地高三历史考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三政史地高三历史考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三政史地高三历史考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三政史地高三历史考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三政史地高三历史考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史地高三历史考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政史地高三历史考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史地高三历史考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史地高三历史考纲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秦朝(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

2.内容:

⑴皇帝制度—特点:

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⑵中央官制御史大夫:

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

监察百官。

(三公九卿制)太尉:

负责全国军务(虚设)

郡:

郡长(皇帝任命)向丞相汇报工作

郡县制县:

县令(皇帝任命)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3.影响:

积极:

⑴是秦国国力增强,灭六国,成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⑵对中国疆土的初定起重要作用。

政治

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格局,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⑷为封建经济奠定政治基础。

——经济

⑸统一了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思想文化

消极:

秦朝皇权至上,实行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灭亡。

补充背景:

⑴政治:

地主阶级兴起,要求当权;

农民为防止地主兼并土地,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⑵经济:

铁力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

私田出现(生产关系变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

⑶思想文化:

法家思想为其奠定基础。

4.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

⑴实行“推恩令”,不断削弱诸侯国的力量。

⑵地方行政区划郡国并行。

中唐:

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央宋:

⑴设文臣做知州。

⑵在地方设通判进行监督。

⑶收兵权到中央。

⑷设转运使

集到地方管理财政。

权元:

实行行省制度。

专汉:

设内、外朝,重用身边地位低的人,成为决策机构“中朝”。

三公九卿制

制魏晋:

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制度,相互制约。

主唐:

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归尚书省。

义宋:

设“两府三司”。

元:

中央只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执行相权。

⑴延续性强,历经千年未中断。

⑵君主专制主义以君主为中心,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⑶中央集权在分权的基础上控制地方,地方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

⑷官僚政治,人治高于法治。

⑸政治机构设置相对完备,统治网络严密。

⑹受宗法制的影响,父权观念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

⑺以儒家经典为理论基础。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基础: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确立: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入值文渊阁。

内阁大学士的职权:

有代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地位:

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或决策机构。

2.清朝军机处:

康熙:

设立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相互制约,集权与皇帝(南、议、内)

雍正:

设置军机处,将去全国军政大权收集到皇帝手中。

⑴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封建社会初期与中期有重要意义。

⑵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稳定、领土的完整和名族利益。

⑶利于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利于经济发展。

⑷有利于民族大融合,使古代人民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文明。

⑴经济:

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明末清初,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⑵政治:

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被剥夺,民主行动与思想受到打击。

⑶思想:

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八股取士),阻碍科技的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5.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1.形成条件:

1

地理环境:

位于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

山峦和海洋使各地面积狭小。

2政治:

小国寡民,城邦林立,战乱频繁。

3经济:

以工商业为主,海外贸易频繁。

2.时间:

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六世纪。

3.特征: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

1.特点:

⑴人民主权⑵民主监督⑶轮番而治⑷法律至上

2.基础:

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

⑴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社会等级。

⑵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利机关,各个等级的人均可入选。

⑶设立公民大会附属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的人可入选。

⑷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确立:

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期)

内容:

⑴建立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⑵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⑶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⑷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4.黄金时期: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公元前五世纪)

⑴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⑵进一步扩大公民大会的职能。

⑶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⑷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给担任公职的公民。

5.意义:

⑴减少了决策失误,有利于团结全国力量抵御外敌入侵。

⑵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集体管理形式,创造出了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⑶保证了雅典公民的较高的自由,使雅典人养成乐于探究的性格。

⑷推动了雅典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⑴是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⑵妇女、奴隶、外邦人无公民权力,民主的主体小。

⑶原始的直接民主,公民素养不同等级,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1.就具体主要内容:

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⑵保护私有财产和公民权利。

⑶渗透了自然法思想(天赋人权)。

2.就分类:

公法刑法

私法民法同态复仇法士族继承与遗嘱

3.形式:

习惯法、成交法

6.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诞生背景:

⑴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

⑵罗马只有习惯法,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权。

民法

⑴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十二铜表法》刑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

诉讼程序

⑵公民法:

限用于罗马公民,调整公民间关系,保护罗马公民。

2.发展背景:

⑴罗马帝国扩张,被征服者要求得到法律保护。

⑵帝国的范围不断扩大,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许多新问题。

⑴罗马帝国皇帝颁布法令是罗马法的组成部分。

⑵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充实罗马法律。

⑶帝国对上层阶级授予公民权,对外邦人给予司法保护。

⑷确立万民法,用于罗马统治的一切自由公民。

3.完善背景:

⑴统治者想要协调矛盾,巩固统治。

⑵历代法律庞杂,不系统。

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查士丁尼法大全》

局限:

⑴是维系“父权”和“夫权”的法律制度。

⑵从平等和性别决定

4.作用:

⑴性质:

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律。

规范人的行为,缓解阶级矛盾,巩固统治,保护统治阶级利益。

经济:

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调整经济纠纷。

,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社会生活价值:

缓和矛盾,维系社会稳定。

7.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

远古时期:

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出现耜耕和青铜工具。

⑴生产工具春秋战国: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西汉: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隋唐:

出现曲辕犁。

⑵耕作制度:

西汉:

一年一熟

宋以后:

一年两熟(全国)到三熟(江南地区)

春秋战国:

垄作法

⑶耕作技术西汉:

代田法

魏晋:

耕耙耜磨技术

战国:

都江堰

漕渠、白渠、龙首渠曹魏:

翻车

⑷水利灌溉唐:

筒车

宋: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2.土地制度:

远古时期:

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产品归公。

夏、商、周:

井田制、(贡赋);

土地国有制(私有制)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北魏:

均田制(至唐初)土地国有

唐:

租佣调制

明:

按人丁、田亩征收赋税。

鱼鳞图册—确认土地私有权。

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⑴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⑵以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⑶铁力牛耕,精耕细作。

⑷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⑸南粟北稻,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⑹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

8.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

2.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与农业分开。

夏、商、周:

为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

出现官营、民营、家庭三中形态。

明清: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3.主要部门的发展概况:

冶金业:

原始社会晚期(冶铜)→商(青铜制造)→西周(冶铁)→两汉(炼铁)杜诗

水力鼓风冶铁工具,高炉炼铁、炼钢技术→魏晋南北朝(灌铜法)

制瓷:

商周(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五大名窑)→元(青花瓷)→明(彩瓷)→清(珐琅彩、瓷都景德镇)

丝织业:

距今4000年(蚕丝)→商朝(织机)→西周(斜纹提花织物)→西汉(长安东西织室)→唐(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宋(花鸟/织锦/写意)→明清(缎)

4.特征:

⑴历史悠久,领先于世界。

⑵形态:

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明清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⑶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南移。

⑷明朝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9.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的发展过程及其史实:

⑴商人出现—商周(商业由官府控制)

⑵兴起阶段:

①春秋战国:

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出现了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②秦汉时期:

统治者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③隋唐时期:

A.都市贸易发展,商业繁荣。

B.市与坊分开(受地点限制)

C.市的开放时间由官府决定(时间受限制)

D.农村集市发展

E.广州成为重要的通商港口,政府设市舶使管理。

F.柜坊和飞钱等为商业服务的服务和金融业出现。

⑶繁荣阶段:

①两宋:

A.城市商业繁荣,彻底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地点)(草市),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夜市)。

B.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仅在四川地区)。

C.海外贸易发达。

D.农副/手工业产品开始转向市场。

②元:

A.都市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元最繁荣的大都市。

B.泉州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C.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D.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③明清:

A.商业市镇兴起。

B.晋商、徽商等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