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0676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沙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沙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沙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沙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沙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

《沙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沙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

林业产值6.54亿元,年递增8.5%;

畜牧业产值5.67亿元,年递增6.6%;

渔业产值1.02亿元,年递增4.9%。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128元,比2005年4597元增长55.1%。

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

200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完成22.75万亩,产量稳定在8.76万吨;

种植烟叶1.27万亩,收购烟叶2.8万担,实现烟农售烟收入2579万元;

果品产量13万吨,年递增6.4%;

蔬菜面积11.36万亩,产量18.1万吨,年递增2.4%;

茶叶产量0.44万吨,年递增7.3%;

栽培食用菌4000万袋,产量0.6万吨,年递增5.5%;

畜禽产品产量3.07万吨,年递增7%;

淡水鱼产量0.66万吨,年递增6%;

植树造林3.44万亩,商品材产量20.31万立方米,毛竹产量300万根。

㈢产业化经营步伐继续加快。

全县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各1家,市级14家,县级12家;

麦丹集团被省政府评为品牌农业金奖企业。

2009年,龙头企业实现产值9.36亿元,税利1.86亿元,带动农户2.19万户;

建成富口台湾农民创业园、高砂台湾林农创业园等2个对台农林交流合作基地,累计批办涉农台资企业5家,总投资1500万美元,引进台湾新品种32个、新技术18项,推广面积2.2万亩;

累计创建福建名牌产品4个、福建驰名商标3个。

㈣规模设施农业继续壮大。

土地流转带动转化,农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农业、机械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园区农业转变,全县累计落地农业项目106个,流转土地5.98万亩。

其中:

流转土地200亩以下项目33个,流转土地200—500亩项目39个,流转土地500亩以上项目34个;

规模种粮30亩以上农户481户,面积2.03万亩;

规模种菜农户46户,面积0.27万亩;

种烟面积户均31.6亩,为全省最高;

规模养殖大户170户,面积0.86万亩。

设施农业有效拓展,全县累计落地设施农业项目24个,建成温控大棚4个25亩,钢架日光温室大棚1300个800亩,普通大棚2500个1200亩,设施栽培面积达2000亩。

休闲农业崭露头角,初步培育形成以“渔、果、林”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雏形,累计建立生态休闲山(农)庄12个,总投资1.47亿元,流转土地0.75万亩。

㈤农业科技水平继续提升。

全县12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农业155”服务队,信息员覆盖171个行政村;

建成8个乡镇“三农”服务中心、12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

2009年,全县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02期,培训1.28万人次;

组织32名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推广农业“五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片)。

初步建成凤岗西霞、虬江柱源、夏茂儒元、富口姜后、高桥幼溪等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总规模达4.05万亩;

在建高砂台湾林农和富口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面积规模达0.3万亩。

农业机械加速发展,全县累计农机总动力达89735千瓦,农民购置新农机663台,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4.17万亩,机插面积1680亩;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7家,机防服务队1支,机耕服务队289支,服务面积达12.45万亩。

㈥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推进。

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成立林业要素市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探索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全县累计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1.56万亩,流转率达61.1%。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有“示范社创建活动,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0家。

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店149个,覆盖12个乡(镇、街道)和43%的建制村。

逐步完善农村“六大员”服务体系,全县已配备农村“六大员”队伍1464名。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是沙洋农业投入最多、特色农业发展最迅猛、土地流转最有成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最快的五年,为我县“十二五”期间农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存在不足:

“十一五”期间,沙洋农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农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突出问题。

一是特色产业规模不大,幅盖面不广;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幅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项目不多、渠道不广;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整体偏弱,特别是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设施设备装备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现代农业机械和机具应用比例较低;

六是农民素质偏低,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见识广、市场信息灵通的农村青壮年都外出经营沙洋小吃或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只剩下老弱病残、缺乏知识和技能的农民,他们的传统思想、定位思维等存在的诸多缺陷难以适应我县农村的跨跃式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三、面临机遇:

“十二五”及今后的一个时期,我县农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是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政策的新局面,将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一是农业资源丰富,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沙洋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环境、肥沃的山地良田、丰富的森林宝库、充裕的水利资源等,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良好条件;

粮食、林果茶、食用菌、苗木花卉等商品基地初具规模,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丰富原料。

二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条件。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根本,以改善农村民生为最终目的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将进一步完善,这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条件。

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当前,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努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四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空间。

“十二五”期间,以海西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优化城镇群功能布局,统筹城镇群要素资源配置,完善城镇群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化、市场化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将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按照统筹协调发展的城乡格局,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心城镇改革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也将为我县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新的空间。

我们相信“十二五”时期,通过科学组织实施,全县上下通力协作,将为沙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第二章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为保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全力实施“调优农业、做强农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创新,不断提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调整结构,突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做大做强种植业、养殖业、林竹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产品优势,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二是坚持科技引领、集约经营原则。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构建产业技术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大力推广种植业高产创建、畜牧业规模养殖、果茶业提质增效、蔬菜设施栽培等先进生产模式,不断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布局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进行具体的细化规划;

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产业覆盖面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

四是坚持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原则。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统筹人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原则。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营造有利于发展新产品、壮大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为农业和农村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发展目标:

力争全县“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业装备机械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发展循环化、农业服务社会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业和新兴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强,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1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4.6亿元,年递增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480元,年均增长10%。

第三章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现代种养业:

㈠现代种植业发展方向与目标。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到2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粮食生产总量达12万吨,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粮食优质率保持在85%以上;

果树面积稳定在13万亩,果品产量达15万吨,果品优质率达70%以上;

茶园面积达3.5万亩,茶叶产量达0.75万吨,名优茶产量占总产量的50%;

蔬菜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20万吨,良种覆盖率达85%;

标准化栽培食用菌4000万袋,食用菌产量达1万吨;

优质烟叶面积稳定在1万亩,产量达3万担。

㈡现代畜牧业发展目标。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绿色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

以高桥、富口、夏茂、青州、高砂、郑湖、凤岗(可养殖区域)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

以大通农牧为龙头,发展以虬江、凤岗、郑湖、富口、高砂、南阳、南霞为主的白羽半番鸭和肉鸡产业发展基地;

以福缘兔业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推进以夏茂、高桥、富口、大洛、湖源为主的肉兔、獭兔产业向纵深发展;

以祥云牧业、天成福地为肉牛养殖基地,通过引进夏洛莱、利木赞、南江黄羊等优质肉牛、肉羊品种进行改良,在全县适宜养殖草食动物区域全面推广;

以兴农特种养殖合作社为龙头,以青州、高砂、大洛、南霞、南阳、虬江、富口、湖源为重点区域,发展鸿雁、黑豚、竹鼠、野猪、七彩山鸡、蛋鸡等特种养殖产业。

到2015年,全县生猪年出栏控制在40万头以内,家禽出栏450万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