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0652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文档格式.docx

《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文档格式.docx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点:

归纳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项进步。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

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

新课教学

(一)人类的起源

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

学生讲述后,教师再问:

在这些说法中,你最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又问:

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看《从猿到人演化示意图》,并说明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

教师提问:

我们是怎样知道人类进化的过程的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卡通问答,说明主要是根据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才知道的。

这些实物资料包括古猿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等。

根据对考古资料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做了怎样的解释呢?

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多媒体播放录像《人类的起源》,同时教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

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如下答案供学生参考:

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

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会不会制造工具?

不会。

所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因此说,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据科学家考证地球上最早出现人类大约是在什么时候?

学生答出至少在3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教师讲解: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请同学们看书,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找出元谋人、北京人的位置。

教师讲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很广。

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遍布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

说明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并且远古人类遗址数量多,在我国20多个地方发现有三四百处遗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谁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元谋人遗址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篇章,因此中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究竟元谋人已经开始从事哪些活动了呢?

今天的人们是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显示《元谋人遗址图》,教师讲解:

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用火。

科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石器、灰烬。

可惜考古资料有限,我们对他们的活动还所知不多。

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远古人类的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多媒体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全图)及两个提问:

北京人遗址是在哪里发掘的?

距今约多少万年?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3.北京人

①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生活的环境。

②请一个同学上台做模特,下面的同学对照投影仪上的北京人站立像及复原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有哪些不同。

③展示仿制的石器、木棒,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用途。

教师作一小结,强调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火也是当时重要的工具之一,它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意义十分重大。

然后说明:

在发掘北京人洞穴时,考古学者又意外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

4.山顶洞人

多媒体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山顶洞人复原胸像》。

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

(距今约30000年前。

)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呢?

多媒体显示《北京人复原胸像》、《山顶洞人复原胸像》和《山顶洞人磨制的骨针》、《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图。

人们是如何得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

学生得出如下结论:

骨针、装饰品的发掘。

骨针是用来缝制衣服的,这说明山顶洞人已有了羞耻之心;

装饰品的发掘说明人类还有了原始的爱美意识、审美意识。

这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说

明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美。

山顶洞人还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这进一步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所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大大进步了,虽然这个进步还很缓慢。

五、课堂练习

1.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

提示:

①体质特征不同。

②北京人能制造工具。

③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还有了简单的语言。

④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

2.讲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想一想,为什么北京人的上肢与现代人相似?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头部还保留一些猿的特征。

如前额向后倾斜,眉骨粗大突出,鼻子扁平,嘴巴前伸。

古猿从森林到林间草地生活,遇到猛兽时就会拾起现成的树枝、石块进行抵抗和回击,用树枝和石块打下树上的果实或挖掘地下的块茎、块根。

他们被迫在平地上采取直立行走的姿势,上肢得到解放。

随着劳动的增多,手臂、手指更加灵活发达,于是也能进——步从事更复杂的劳动,上肢得到进一步的解放。

手劳动越多,进化越快。

3.你能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

可以从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他们制造和使用的工具、使用天然火、猎取动物、采集植物、共同分享食物等方面来想像并描述。

这节课我们从探讨人类的起源问题入手,初步了解了我们的远古祖先。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人类的哪些早期文明?

七、作业布置:

同步指导第2页(课堂针对训练)

八、课后反思:

第2课氏族村落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河姆渡、半坡遗址原始农文化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的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和实物模型及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回顾第1课:

元谋人、北京入主要靠渔猎采集为生,住在洞穴里或树上,生产力极为低下,生存问题一直是人类诞生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

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后多媒体演示骨耜、石刀、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盆的图片。

展示骨耜、石刀、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盆等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

做什么用的?

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说明:

这些就是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中,我们的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骨耜、石刀及居住的房屋——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的半地穴式房屋,还有墓葬用的人面鱼纹陶盆。

读图学习:

1.在中国地图中用动画显示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彭头山、城头山等遗址的位置,使学生明白在原始农耕时代,氏族村落遍及中华大地。

同时重点显示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位置,教师进行说明:

今天我们就通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这两个典型代表来说明我们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状况。

2.关于河姆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手段(或者通过讲故事、表演),再现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

(1)河姆渡人住在于栏式房屋里生活的场景(教师简单介绍这种房屋的构造)。

学生读图后讨论:

河姆渡人修建的这种房屋叫什么房屋?

为什么要这么修建呢?

然后教师点评。

(2)河姆渡人在土地中生产的场景:

用骨耜耕地,播种,用石刀收割。

学生讨论:

河姆渡人种植的会是什么农作物呢?

教师可出示出土的骨耜和水稻粒的图片,说明骨耜的构造和用途,重点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河姆渡人在有井架的水井里打水的情形。

(4)河姆渡人在房屋旁边圈养猪、狗、水牛等家畜的情形。

3.关于半坡人的社会状况,再次在中国地图上显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教师说明这两个氏族村落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虽基本上同属一个时期,但从考古发现来看,他们的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之处。

我们现在就来找一找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到底有哪些不同?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论,回答。

教师出示出土的历史文物的图片(粟的朽粒、菜籽和石斧、石锄等工具,饲养的家畜骨骼化石)和复原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图片,让学生对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有个直观印象。

教师对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饲养的家畜、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进行说明。

教师出示半坡出土的陶轮,说明半坡人已能纺织麻布,缝制衣物。

教师出示仰韶文化的原始艺术珍品,如人面鱼纹陶盆、狗首鸟尾陶塑、骨珠、刻有符号的陶片等,说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半坡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重点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4.关于氏族,出示《半坡遗址示意图》,包括居住区、公共墓地、制陶窑场三个部分,进而说明什么是氏族及其特点。

注意指导学生对历史文物和遗址图片、示意图进行观察、分析时,应注意:

(1)注意图片中表明的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便联系已有的知识。

(2)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结构和材料,以便对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测。

(3)注意联系课文的大、小字内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特征,有的是对文物的背景作介绍,有的是说明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情况。

学生在讨论归纳时,应注意:

①从出示的动画、历史文物图片、示意图和地图中捕捉有效信息,从而得出简单的历史结论。

②通过讨论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社会生活的不同,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各小组派出发言人阐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发言,点拨分析,归纳总结。

五、练习巩固

1.仔细观察《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