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0448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Word文档格式.docx

《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Word文档格式.docx

  1995年9月通过的“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以国家文件形式确立了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框架和基本任务,反映了它对独联体的战略需求。

  首先是确保切身利益。

俄罗斯在经济、国防、安全和保护俄罗斯人的权利方面的主要切身利益都集中在独联体境内,因此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在俄罗斯政策中占有优先地位。

  其次,俄罗斯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把独联体建成能够在国际社会占据应有地位的一体化的经济和政治联合体。

  第三,对独联体的四项基本任务是:

(1)保障独联体的政治、军事、经济、人文和法制稳定;

(2)促使独联体国家成为政治和经济稳定、对俄罗斯奉行友好政策的国家;

(3)增强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建立新的国家间政治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4)加快独联体内的一体化进程。

[2]

  简而言之,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战略目标是:

近期目标——确保独联体国家成为对俄罗斯友好的近邻地区,在国际舞台上协调行动;

长远目标——建立独联体国家共同体,在内外政策上采取共同立场。

  为实现上述目标,俄罗斯将利用经济、军事、政治和人文等手段,确保在独联体经济、政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分时间分层次地推进军事、经济、政治、人文一体化;

通过集体安全条约和双边防务协定、军事基地网、维和行动,建立地缘政治控制机制。

  俄罗斯重视独联体是基于两点战略需求:

一是地缘政治,俄罗斯需要安全的周边环境;

二是发展经济,俄罗斯需要独联体市场。

俄罗斯前负责独联体事务的副外长帕斯图霍夫曾说过:

俄罗斯所以把对独联体外交作为优先方面,“首先是从我们的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考虑的,也就是说,我们周围要有一些友好国家,要有一个安全地带。

其次是我们不能失去自己的传统市场。

”[3]

  地缘政治需求是决定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基本因素。

“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的出台与北约1994年底开始正式启动东扩进程有直接联系。

在北约东扩已至独联体边境的情况下,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俄罗斯最为担心的就是北约吸收独联体国家入盟,这将带来如下后果:

(1)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将会失去“缓冲带”,它将身陷北约的军事和地缘政治包围之中,极大地恶化国防形势;

(2)生活在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俄罗斯族人[4]将风雨飘摇,族际冲突加剧,大批移民涌向俄罗斯;

(3)俄罗斯将被“边缘化”,即在地缘政治上逐渐远离欧洲中心,其欧洲和世界大国地位将会因此而下降;

(4)在与西方的关系上,俄罗斯将被迫做出新选择,要么加强对抗甚至于不惜关系破裂,要么委曲求全甚至于屈膝投降,而这些对它都是不利的。

这些后果不啻一场地缘政治灾难,将彻底打乱俄罗斯的强国战略,因而是它极力防止的。

  维护经济联系、扩大相互经济需求,是决定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重要因素。

独联体合作部前部长图列耶夫曾说:

“我们的商品打不进西方市场,即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要使我们的商品有竞争力,至少需要数年时间。

现在,需要想方设法保住俄罗斯工业现有的最大市场,即国内市场和独联体国家市场。

”[5]不过,俄罗斯经济对独联体市场的依赖已大大下降,如:

同独联体国家的贸易在俄罗斯外贸中的比重1991年占54.6%,1999年降至18.7%;

2003年和2004年,这一比重分别为17.6%和18%,其中,对独联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5.1%和16.4%,从独联体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3.5%和21.4%;

1999年俄罗斯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约50%,对独联体贸易的依存度为9%,2003年和2004年俄罗斯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在45%左右,对独联体贸易的依存度分别为7%和8.3%。

[6]须注意的是,在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出口中廉价能源占相当大比重,如果剔除其中的援助性因素,俄罗斯经济对独联体市场的依赖度应比数据表现的要低。

  既然独联体市场对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性下降,那么,何以说经济问题仍是决定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重要因素?

这是因为在俄罗斯对独联体关系中经济问题已超出了经济本身,具有广泛的政治意义。

正如“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所强调的:

经济互利合作是解决与独联体国家相互关系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

  普京政府制定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明确规定:

“俄罗斯将致力于建立能够真实反映当今世界及其利益多样性的多极国际关系体系”,确保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牢固和权威地位,这种地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大国、当今世界一个有影响的中心的利益”。

[7]俄罗斯要想保持在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地位,就必须保持它在独联体的影响力。

对它而言,这不仅具有地缘政治和国防安全意义,而且也是身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标志。

  2004年初,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副主任特列宁曾提出俄罗斯对外战略“独联体方案”,其要点有二:

一是在目前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俄罗斯应重点经营独联体,以形成新的力量中心;

二是新的力量中心应以经济联系为纽带,俄罗斯要确立在独联体的领袖地位,就要成为“经济磁铁”。

[8]

  俄罗斯副外长、总统独联体特使特鲁布尼科夫不同意“独联体方案”,他说:

“由于其历史和地缘政治原因,俄罗斯不可能只局限于某个地区,即使这个地区很大,如独联体地区。

我相信,我国在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一极之后,可以取得恰如其分的地位。

俄罗斯已具备这样的条件:

它是核俱乐部中的一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特鲁布尼科夫观点代表了官方的俄罗斯是世界大国的立场。

但他也承认“俄罗斯是否能够起大国的作用取决于它的经济实力”。

[9]

  撇开“地区大国”或“世界大国”之争,“独联体方案”所体现的理念实际上是无可争议的,即:

世界政治大国首先应当是经济强国;

只有牢固确立地区大国地位,才有可能进而成为世界大国;

如果俄罗斯连周边的独联体国家都无力吸引,遑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上述可见,对俄罗斯来说,它与独联体的关系意义之重大怎么说都不为过。

它的地缘政治和安全利益、大国地位、对外战略,以及俄罗斯民族未来在怎样的基础上重新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与独联体的关系。

俄罗斯的命运与独联体的命运息息相关。

二 对独联体政策的危机

  

(一)地缘政治的重大失败

  2003年底和2004年底,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先后发生了亲西方的“天鹅绒革命”和“橙色革命”。

俄罗斯再次经受地缘政治重大失败,其独联体政策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10]

  俄罗斯长期面对北约东扩和美国单边主义的压力,除经历了北约两轮东扩外,它还同西方进行了三次大的地缘政治较量:

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斗争主要围绕前南斯拉夫地区展开;

第二次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后与美国的冲突;

第三次始于此次格、乌事件。

俄罗斯均遭到失败。

现在的第三次较量还表明:

俄罗斯在中东欧和中东这些“外围”地区的地缘政治保护层几乎丧失殆尽,斗争正向独联体深入;

对于独联体这个俄罗斯的切身利益区,西方已由渗透变为直接发动攻势。

  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性地缘政治大退却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阿富汗撤军,接着是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其后便是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的彻底退出和在伊拉克的失败,现在轮到了独联体。

俄罗斯退却的终点在何处?

答案将由独联体的命运来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

“9·

11”事件后美国在国际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维护地区稳定三个方面加大了获取俄罗斯支持的需求;

俄罗斯在积极迎合的同时,作为交换,曾多次要求美国和欧洲承认独联体是其“战略利益区”;

而美欧则答之以积极支持格、乌两国的“革命”。

对俄罗斯来讲,这一事实的严酷性在于:

其一,美国确实有一个防止俄罗斯帝国重新崛起的独联体战略,“美国的首要利益是帮助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单独控制这一地缘政治空间”,[11]输出民主革命是这项战略的重要一环;

其二,美国对俄罗斯甚至持一种蔑视态度,在对俄罗斯的需要增大的情况下,它不仅冷对后者的利益要求,而且还加大了攻势;

其三,由于美欧不买账,俄罗斯确保“战略利益区”的地缘政治战略面临“崩盘”危险。

  

(二)难以克服的矛盾

  俄罗斯对外关系有两个基本矛盾是难以克服的,这两个矛盾的发展构成了对俄罗斯独联体政策的挑战。

  第一,与欧洲的地缘政治矛盾。

俄罗斯是富有扩张传统和极具“帝国”特性的国家。

只要俄罗斯不能在“帝国”问题上打消欧洲国家的疑惧,欧洲国家,特别是原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中东欧国家和部分独联体国家,就不会消除对它的防范心理,这将不断为北约东扩提供原动力。

北约东扩就是利用俄罗斯力量下降的历史时机,逐步消除它在欧洲大陆的地缘政治优势。

在较长时间内,东扩与反东扩的斗争仍将是欧洲与俄罗斯关系中的主要问题。

  第二,确保独联体势力范围与独联体国家主权发展的矛盾。

俄罗斯坚决反对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并运用经济、政治手段阻止这一情况发生,把北约是否吸纳独联体国家作为与西方关系的“试金石”和“风向标”。

限制独联体国家的安全选择也就是限制它们的主权,这被视为俄罗斯“帝国”政策的延续,不能不与这些国家的主权要求发生激烈冲突。

  这两个基本矛盾使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危机长期化,并殊途同归,最终形成对俄罗斯在独联体地位的挑战。

围绕独联体国家的地缘政治争夺势所难免。

  在这两个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同时形成了美国对独联体政策:

与欧洲国家一道保持对俄罗斯的压力尤其是地缘政治压力,鼓励独联体内部的分离倾向,防止俄罗斯“帝国”再度崛起并重新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

布热津斯基说:

“要阻止俄罗斯的帝国野心,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大力援助苏联解体后形成的独立国家。

”[12]在独联体问题上,与俄罗斯相敌对的,是欧洲的地缘政治安全、独联体国家的主权发展、美国的全球战略这三种利益结合而成的力量。

  须着重指出的是,独联体内部的离心倾向是西方对独联体政策得以成立的基础。

没有独联体国家的主权要求,外因很难发挥作用。

西方的策略是顺势而为,因而也是高明的策略。

它从主权原则出发,在法理上陷俄罗斯于被动。

正是以“主权”和“民主”为名,西方大肆批评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堂而皇之地向独联体进军。

  是否能够消除这两个基本矛盾,进而消除俄罗斯与西方在独联体问题上的对抗?

一些西方学者开出药方,即通过“民主改造”使俄罗斯成为没有帝国野心的“正常”国家。

但这意味着俄罗斯必须放弃大国思维,放弃现行的强国战略,听任国际地位下降,因而是它不能接受的。

  (三)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目标与手段失衡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另一基本矛盾,对独联体政策亦是如此。

在独联体早期阶段,俄罗斯人曾错误地认为,凭借原苏联共和国之间的传统联系,可以“使独联体迅速变为完全意义上的一体化联合体”,“但是,独联体国家的实际政策一开始就以加速度方式背离了这些目标。

政治、经贸、人文和其他领域中的离心倾向,使开展积极的互利合作之路困难重重”。

[13]俄罗斯前外长伊·

伊万诺夫认为这些离心倾向是:

(1)经济上分离。

10年间独联体国家相互间贸易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从60%降至22%,[14]相互间贸易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4降至不到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