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件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0274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件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件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件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件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件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件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件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件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生物必修二课件作业2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解析 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因而A、B、C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条件和目的性,是错误的。

D项表明了自然选择中起作用的正确条件。

3.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 B

解析 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

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性无关。

4.根据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短舌啄木鸟啄食不到树洞中的昆虫,因此现在看到的多是长舌啄木鸟

B.长着漂亮长尾的雄孔雀能得到配偶,因此雄孔雀的尾一代比一代长了

C.狼善跑是因为狼想捕到鹿,鹿善跑是因为鹿想求生

D.长期喷洒农药,农田中的害虫抗药性逐代增强

答案 C

解析 C项认为变异是由意愿决定的,是拉马克学说的观点。

A、B、D三项都是达尔文的观点。

5.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伸长的缘故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解析 A项的描述符合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观点,此观点是错误的,A项错误;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使抗药性的个体得到了保留,B项错误;

狼和鹿是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两者奔跑速度越来越快,C项正确;

人类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不会脱离自然环境的影响,D项错误。

6.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解析 在理解和解释生物进化过程中,很容易注重环境的影响,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如认为盲螈失明是黑暗中不用眼睛所致,食蚁兽的长舌是反复使用的结果,春小麦冬种变成冬小麦是因低温所致等等。

这种获得性状得不到现代遗传学“中心法则”的证实,因此A、B、D三项叙述是错误的。

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鹿和狼的关系是:

鹿在狼选择(捕食)条件下,使得体壮、敏捷、奔跑迅速等变异(特征)得到积累和发展,另一方面,狼在鹿的选择(是否能捕获食物,获得生存)条件下,使狡猾灵活、奔跑迅速、善于捕食等变异(特征)得到积累发展。

结果狼和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发展了各自的特征。

7.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

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

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比较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解析 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对该种变异进行了选择,使抗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比较不耐寒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自然淘汰,故A、B、D三项正确。

8.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观点的是(  )

A.后天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B.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

C.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

D.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后天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是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9.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

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解析 蟹的体色有多种,表现型是生物变异的结果,某一性状的出现不是新形成的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中间体色的个体数目明显占优势是因为与环境相适应(容易获得食物,不容易被天敌捕食等),某种性状的生物个体数目少不是某单一因素造成的。

10.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

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

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__。

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作________;

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作________。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

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并加强。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生物的________是不定向的,________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物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 

(1)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2)有利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内容,现分析如下:

………冲A挑战练………

11.下列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相关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拉马克进化学说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D.拉马克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A项正确;

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做出科学的解释,B项错误;

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但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致命的缺陷,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是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C项错误;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由于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因此拉马克进化学说无法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D项错误。

12.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可产生多种变异类型。

在与农药这种无机环境进行生存斗争时,只有少数个体保留下来,即a→b段,此后这些个体大量繁殖,即b→c段。

13.茎叶保水功能好、根系发达的植物,能在沙漠中生活,而茎叶保水功能差、根系不发达的植物,则不能在沙漠中生活,达尔文对这一现象的确切解释是(  )

A.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

D.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容易生存

解析 由题意知环境对茎叶的保水功能起选择作用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4.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

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

一组使用杀虫剂;

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

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的个体。

(2)在消灭害虫的方法上,从实验结果上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2所示的基因突变。

阐述你从图2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如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

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

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方面)的证据。

答案 

(1)抗药性

(2)电离辐射处理效果比杀虫剂好,杀虫剂处理时间长了害虫种群抗药性逐渐增强

(3)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内容正确即可)

(4)丙 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

解析 

(1)用药物处理,只能杀死抗药性差的个体,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

(2)从图中可知,应用电离辐射比使用药物的杀虫效果好。

(3)从图2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4)碱基序列越相似,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