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翠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表完整优秀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0216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翠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表完整优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郑翠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表完整优秀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郑翠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表完整优秀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郑翠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表完整优秀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郑翠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表完整优秀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翠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表完整优秀版文档格式.docx

《郑翠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表完整优秀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翠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表完整优秀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翠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表完整优秀版文档格式.docx

观察记录

每当老师提醒大家去小便时,新迪自己一个人去了,不用老师陪伴在身边了,一旦老师不提醒,孩子就又尿裤子了。

教师反思

老师为她的进步感到欣慰和高兴。

但我们还要对个别孩子的工作要针对实际情况,要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跟踪辅导

我们继续采取定时提醒小便、鼓励、帮助等办法,使新迪逐渐建立了自信心,使她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了憋尿和尿裤子的不良习惯。

2021年10月

袁浩宇

袁浩宇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

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

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

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2021年11月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

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

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021年12月

孟嘉怡

嘉怡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子。

她有一个特殊嗜好,喜欢吮吸手指头,经常一个人偷偷的将手指头放在嘴里津津有味的吸,吸的手指头都蜕皮了,大拇指关节处被吸的肿的高高的。

据父母反应,这个习惯在2岁就已形成。

嘉怡又将小手放在嘴巴里了,好象婴儿吸奶瓶一样,老师告诉她,这样很不卫生的,请她拿出来,可是转个身她又我行我素了。

睡着的时候,我又发现她将手指头塞在嘴巴里,香甜的进入了梦乡……我们悄悄的将她的手指头拔出来,没有想到,她居然能在睡着的时候,将手指头继续塞回嘴巴里。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

由于父母和奶奶的教养态度不同,嘉怡在奶奶处“一切由着他”的行为在父母处受阻,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

嘉怡就是希望通过吮吸手指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

创设温馨轻松的环境,创设温馨轻松的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采取孩子能接受的干预手段,

2021年1月

宋袁欣洲

欣洲是个比较早熟的孩子,他的言行举止完全像一个大人,经常会发表一些惊人的言论。

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平时在家要什么买什么。

因此,养成了孩子骄纵、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逆反性格。

欣洲是大家公认的“大哥哥”,而且这个“大哥哥”很有自己的主见。

你让他往东他绝对向西,你让他排好队,他肯定跑到旁边去玩,上课教师提问,小朋友都回答“是”,只有他一个人大声地回答“不是”。

儿童期的逆反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引导好的话,随着儿童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这种逆反行为也就随之而消失。

但如果在这个时期教育方式不恰当,可能导致儿童将这种行为方式沉淀下来作为一种习惯,这对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非常重要。

只有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才谈得上教育。

对待像欣洲这种逆反心理很重的孩子,我们要更多地去理解他,认真分析,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行为?

是由于自己教育方法不当,还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若是前者,就要注意改进方法;

若是后者,应要认真分析查明原因,提高教育的艺术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唐凤

辅导对象

李慧梅

性别

年龄

辅导时间:

2014。

3.27

问题

表现

孩子今年8岁,一年级,很聪明,只要他想学的东西很快就学会,可就是懒散,不喜欢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从来不主动看书做作业,能拖就拖。

原因

孩子很聪明,想学的东西很快就可以学会,可见他的智力不错,主要是对学习没兴趣,所以,首先应该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辅导对策及过程

兴趣是认识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学习兴趣是鼓舞孩子克服困难,努力并愉快学习的重要动力。

低年级学生学习目的还不明确,其学习主要靠兴趣。

特别是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

年纪越小的学生越要靠兴趣来克服困难,学习枯燥抽象的知识。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联系学校和老师,共同关心教育孩子.第一,要晓之以理,懂得为国为家为自己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抓住儿童期的最佳学习时机,发奋努力,充实自己。

第二,要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从易到难,一步步创设机会,使他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求知欲,变”苦学"为"

乐学"、"要我学"

为”我要学",从而自觉探求新知。

辅导

追踪

希望与大人平等交流,不喜欢居高临下的管教.命令式或"打是疼,骂是爱"的管教,往往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差,甚至适得其反。

效果

慢慢学会了独立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心理辅导员:

曾琴

杜海姗

9

:

2014.5.15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

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继续帮助制定近期目标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通过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心理辅导员:

李志芳

朱瑾

10

辅导时间2014.9。

18

反复说自己感觉跟同学说不上话,找不到真正的朋友,很孤独。

觉得跟其他同学交往不安全,有被欺骗的经历。

让其烦恼的还有与别人说话时有顾忌,不能无拘无束.觉得别人在说话时,自己插不上话。

而且他跟班上同学说话,很少有人能很耐心地听他说完。

针对在同伴交往中“不说就不说了”的消极观念和做法,引导他意识到这种观念和做法的危害,鼓励他与别人多说话,并要求他及时记录与别人交往的积极情绪,来请强化多与别人交流的想法.

对班级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的专题辅导,来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交往环境。

通过一段时间的个别辅导后,他的情绪体验有了一定改善,不再觉得自己特别孤独,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也有了一定提高,如课间想说话时敢开口说话,也懂得如何寻找话题,如何把话题维持下去

努力构建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辅导员:

高永红

马雪

辅导时间2014.10.9

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思维比较迟钝

因其父母是在外经商的,所以在家里除了奶奶到中午时回来做饭外,她几乎是一个独处,父母只是匆匆的回来吃完饭,就匆匆的走了.因而,使得父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只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她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与她父母的接触,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几乎不可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遗传因素非常小的。

通过让她与陌生的孩子(同龄)交往,或做错什么事,我都鼓励她,给她一个宽松的环境.她比以前活泼多了,而且也变得自信了些,自卑感减少了许多.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刘某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

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她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赵辉

张俊治

辅导时间2014.10。

30

上课特别不认真,成绩很不好,自己不听还经常影响其他同学。

很喜欢搞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