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师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9392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师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高考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师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高考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师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高考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师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高考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师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师用Word格式.docx

《历史高考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师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师用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高考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师用Word格式.docx

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

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故A项正确;

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为,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只学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故C项错误;

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5·

山东文综·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

试举例明之。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材料“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可知此时期洋务派关注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而题干强调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洋务派正在关注西方技术,故B项错误;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的主张时“中体西用”,而并不学习英、美、法等国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此时期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并没有强调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4.(2015·

天津文综·

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内地的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

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但是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全面”冲击,故C项错误;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

5.(2015·

浙江文综·

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

【解析】帝国主义垄断近代工矿企业,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不是失败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题,故B项错误;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是由于其他行业变化导致的,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材料中“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说明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国内丝织业出口困难,故D项正确。

6.(2015·

福建文综·

24)表2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

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表2 

出超(+),入超(—);

单位:

百万元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09—1911

-90

+56

+46

1919—1921

-89

-110

+32

+14

1929—1931

-205

-76

+40

+53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入超额不断增加,即商品出口总额低于商品进口总额,说明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

从1929~1931年中国对美英入超额比较可以看出,英国对华贸易不具有优势,故B项错误;

从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对法国贸易是处于出超状况,即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是贸易顺差,故C项错误;

从1909~1911年与1919~1921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对俄国(苏联)贸易在下降,而1919~1921年与1929~1931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对俄国(苏联)贸易在上升,故D项错误。

7.(2015·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解析】英国主要是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占据主导,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德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开始侵略中国,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以及对中国贸易变化图不符,故B项错误;

俄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就开始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与题干所给的开始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以及数据变化,可知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故D项正确。

8.(2016·

江苏单科·

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

“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试题解析】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对洋货的需求,并没有说店铺增多,故A项错误;

材料

”表明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

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洋货的销售并没有遭到抵制,故C项错误;

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表明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没有促进手工业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6·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试题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误;

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

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故D项错误。

【答案】C

10.(2016·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试题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相继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大门被迫向世界开放,不是主动开放,故A项错误;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结构,但整个近代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商品经济并没有取代自然经济,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日常生活用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和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但并非完全丧失,故D项错误。

11.(2016·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知识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试题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项错误;

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B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只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C项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D项错误。

12.(2015·

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 

47

1918

1334.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