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证治名家心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825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厌食证治名家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厌食证治名家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厌食证治名家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厌食证治名家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厌食证治名家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厌食证治名家心得.docx

《厌食证治名家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厌食证治名家心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厌食证治名家心得.docx

厌食证治名家心得

厌食证治_名家心得

江育仁:

小儿厌食症,城市儿童多于乡村。

以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为其主症。

病因虽多,但以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喂养方法不科学,片面强调给孩子以高营养的滋补食品,超越了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或过于溺爱,养成孩子偏食和喜吃零食的不良习惯,皆可导致脾运失健,胃不思纳。

临床除大便较干结、舌苔较厚外,无其他明显的证候。

治法宜运脾为主。

药选苍术、陈皮、鸡内金等。

所谓运脾,乃健中有消,消不伤正,属和法范畴。

可将上药共磨成细粉,2岁以下,每次1克,3~5岁每次1.5克,日服3次。

服时加用适量蜂蜜调和后开水冲服。

半月为一疗程,一般可服2—4个疗程,过去认为苍术性燥,易伤胃阴,一不敢长期使用。

然临床所见脾运失健的患儿,皆因脾气虚弱,脾阳失于运化,湿困中州,舌苔多见薄腻或厚腻,脾喜燥而恶湿,得阳则运,遇湿则困,故运脾最宜苍术,取其芳香悦脾耳!

由于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多面色萎黄,精神萎倦,大便稀溏,舌苔多见薄净或花剥,宜以参苓白术散。

党参,山药益气健脾,白术、茯苓、扁豆渗湿补中。

脾虚厌食的小儿,多伴有贫血,上药中可加入红枣适量,皂矾少许,制成糖浆,便于服用。

对增强食欲,提高血色素有一定的作用。

    黎炳南:

小儿厌食症,治疗应重在脾胃,以补其气阴为要。

因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病之本,若单以消导一运脾、温中或清热等法恐难于根治。

余于临证中多以健脾胃,益气阴为主,佐用消导之品。

“虚则补之”,不应恐参、术壅滞而忌用,但当补而不滞。

小儿肝常有余,可出现烦躁不安、夜寐不宁等症,宜加入平肝安神之品。

若见夹寒j夹热、’食滞等,随证加减可也。

临证中余常以自拟基本方加减调治之:

人参(暑天用西洋参)4克(另炖,如无人参可倍用党参代之)、麦冬8克、五味子4克、自术4克、白芍8克、龙骨lO克、独脚金6克、鸡内金4克。

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能健脾胃、益气阴;自芍、龙骨平肝安神,肝平则胃气自和;龙骨、五昧子并能止虚汗,汗止而气阴不泄;独脚金清肝热、消食积,鸡内金消积和胃,诸药合奏健脾胃:

益气阴、消积滞之功效。

脾阳虚者,加益智仁温肾以暖土;热象明显者,可加少量黄连以苦降泄热;便秘者可酌用胖大海l以润肠通便。

本方性味甘和,小儿易于服用,惟因病久不能速去,须坚持治疗,’令其脾胃功能渐复,诸症自能趋于痊愈。

    

    除药物治疗外,尚可配合饮食疗法。

以腊鸭肫(或鲜品)一个(切碎),怀山药10克,苡仁10克,大米适量,文火煮稀粥,有健脾开胃、益气生津之功,暑天烦渴者服之尤佳。

(黎世明整理)

    温振英:

厌食是儿科常见之症,可因温热病后余热未尽、痰客中焦或脾胃受损未得恢复。

这类厌食,时间短、病情轻,可随主要疾病痊愈而恢复。

真正的厌食症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损伤脾胃,则病缠绵难愈,导致不同程度的虚损、营养不良。

    厌食症临床常分虚、实两大类。

实证多急性发病,常为其他疾病引起。

治宜在清除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消食化滞,可选保和丸加减,如山楂、神曲、麦芽、陈皮、枳壳等。

虚证多发病缓慢,有单纯胃阴不足,亦见于急性热病之后灼伤胃阴。

治宜养阴和胃,可选花粉、乌梅、枇杷叶、生谷麦芽、荷叶、石斛等。

脾胃虚寒多系慢性消化道疾病,或肾病激素治疗前的见证。

治疗以健脾温中,可选理中丸加减,如党参、白术、茯苓、草蔻、陈皮、干姜。

生谷麦芽等。

若脾胃气虚或气阴两虚,则治以健脾气、养胃阴,选用异功散加味,如党参、白术、茯苓、花粉、乌梅,生谷麦芽、陈皮等。

患儿因脾胃虚弱,饮食稍多即可引起停滞。

但其本虚,虽有滞而不宜过于消导化食。

用药宜选平和而有鼓动胃气之功者。

   

    此外,厌食症患,儿不少是因自幼添加辅食不当,饮食单一,多高梁厚昧,少清淡蔬柒所致。

最可焦虑冉勺是,家长因患儿厌食,营养不够,强迫多食,纵容冷食,如过食酸奶、雪糕、汽水等.或一见停滞,便授以消食化滞中成药,久之脾胃虚弱,且越消导越虚,以致痼疾难复。

因此厌食症以脾胃虚弱型为多见,治疗原则应以健脾养胃为主。

饮食调护应按此辨证论治进行配合,切忌饮食单一、过食寒凉和滋腻之品。

    马莲湘:

厌食之病因内则脾胃素虚,外则食养失宜,特别近年来,家长溺爱小儿太过,多致饮食失节或长期佩食而损伤胃气,厌食之症日渐增多,影响小儿正常发育。

   

    该病起病缓慢而病程长,初起戏嬉如常,日久则体虚形瘦,面色少华,但鲜有积滞之实象、疳证之赢状。

辨证以胃阴不足,脾气虚弱居多,胃乏津液,釜中无水不能腐物则不纳,脾气虚弱,不能散精则不运,不纳不运则不欲食矣。

治疗无需消积导滞和大补脾胃,仅以平补气阴,调和胃气为宜。

我常用明党参、怀山药各

9克,新会皮,乌梅肉各5克,炒白术、茯苓各6克,甘草3克为基本方。

明党参旨在平补,佐乌梅、甘草酸甘化阴,养胃生津,配苓、术、山药健脾和中.偏于胃阴不足者加石斛、麦冬、生谷麦芽以养胃助运,偏于脾气虚弱者,明党参易党参,酌加黄芪、苍术以甘温运脾。

如此,胃中津液充盈,脾气散精有源,则纳化复常。

此外,对厌食患儿不能强行进食,选择食物以清淡微酸微成为宜,一少给油炸甘甜厚腻之品,耐心诱导与药物治疗相配合,胃开脾醒,食欲可增。

(盛丽先整理)

    张锡君:

小儿厌食症临床以乳食积滞,损伤脾胃和脾虚弱,乳食停滞为多见。

我常以开胃进食汤(藿香、佩兰、厚朴、陈皮、甘草、鱼秋串、侧耳根、炒三仙)为基础方加减,配合中成药,多获效益。

1.乳食积滞者以开胃进食汤加莱菔子治之。

伴腹痛便结者加大黄,呕吐甚加白蔻、苏梗。

中成药可选消食冲剂、一厘金、小儿化食丸、山楂丸等配合。

2.禀赋不足:

脾胃虚弱者用开胃进食汤去厚朴、陈皮、炒三仙,加党参、白术、茯苓。

畏寒加制附片、干姜,乏力加黄芪。

可配胚宝片、党参马蹄冲剂、参芪王浆等同服。

3.外邪犯胃、胃纳受阻者用开胃进食汤去炒三仙加紫苏叶。

呕吐加生姜、法夏,腹泻加炒白术、荷叶,身痛加葛根;伤暑加香薷、厚朴.可配藿香正气水、小儿四症丸,夏季配香苏jE胃丸等同服。

4.惊恐气逆、脾胃失调者用开胃进食汤去藿香、佩兰、陈皮,加钩藤、朱砂、灯芯、茯苓,惊畅加蝉衣、僵蚕,呕吐加生牡蛎。

可配合沉香化气丸、大山楂丸同服。

5.热病之后、胃阴受伤者用开胃进食汤去藿香、佩兰、厚朴、陈皮,加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炒三仙改为生麦芽,便结数日不行者加玄参、生地、制大黄,呕吐加藿香。

可配石斛露,玉桔冲剂同服。

6.久病不愈,脾胃虚弱用开胃进食汤去陈皮、厚朴,加党参、山药、扁豆、茯苓。

呕吐加苏梗、白蔻,湿甚加苡仁、苍术,畏寒肢冷加附片、肉桂。

可配合附子理中丸、党参马蹄冲剂、小儿健脾丸、,健脾糕片等同服。

   

    此外,要注意饥饱适宜。

寒暖适时,宁少勿多,宁饥勿嫩,宁慢勿速、宁热勿冷、宁软勿硬,以清、淡、软,易于消化而富有营养为宜,少予膏粱厚味,肥甘之品,否则脾胃呆滞,湿热内生,酿生它病。

小儿半岁以后,当添辅食,切忌强制进食;某些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

肝炎\肠炎、长期便秘、结核病、尿毒症等均可引起厌食症,应加强原发病治疗。

(余朋千整理)

    张介安:

小儿食欲不振是消化系统病变的主要症状。

多由喂养不当、饥饱失常等造成,治疗用消食散,其组方如下:

厚朴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广木香6克,槟榔10克,建曲6克,谷芽10克,麦芽10克,石斛10克,灯芯3只。

方中厚朴、木香行气宽中,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幞榔去陈荃以消宿积,建曲;谷芽、麦芽消食化滞,石斛养胃阴,灯芯清心火、’安神利小便全方具有消食导滞、行气消积、安神清心热之效,使积滞去,腑气通则脾胃受纳运化功能自复,食欲不振可愈矣。

小儿不懂卫生常识,易感染寄生虫。

若虫体繁殖过多,必然损伤脾胃,致使受纳运化功能失司,日久不愈,水谷之精微衰少,故面色萎黄,形体瘦弱,不思食,睡时磨牙,夜寐不安或肛门作痒,虫动则腹痛,巩膜有蓝斑点,面黄伴有白斑,下唇有细白点,均为虫积之征。

治疗用使君子散加减,。

其中使君子

10克,榧子10克,苦楝皮lO克,槟榔10克为驱杀诸虫之药,建曲6克、麦芽10克、焦楂10克、鸡内金lO克等为消积和胃之药,加川朴、广木香宽肠理气,共奏消积杀虫,宽肠导滞之功。

虫去积消,再予以调理脾胃,婴幼儿还有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疾病日久,伤及脾胃致食欲不振。

治疗上根据虚者补之的原则,治以健脾和胃益气,常用参苓自术散化裁,药用南北沙参各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莲肉10克,苡仁10克,建曲6克,扁豆10克,陈皮6克,炒麦芽10克等。

湿困脾阳不振,四肢不温,加炮姜少许。

    临床上食欲不振还可导致发热、咳喘、大便干结如羊屎等证,积滞久而生热化火,可见夜热早凉,口干喜冷饮,临床可酌加生石膏、连翘,如阴虚发热可加地骨皮。

乳食壅滞不化,聚湿生痰,肺为贮痰之器,痰阻于肺络,可导致咳嗽气喘诸症,可于方中加姜夏、苏叶、枳壳、桔梗,如见大便干结,状如羊屎者,可加当归、火麻仁等。

    张奇文:

余辨治厌食疗,多以“食滞”、“痰浊”、“湿热”、“气滞,虚寒”等五方面入手,其辨证要点:

食滞主要问饮食情况,有无暴饮暴食及嗜食生冷、难消化之物。

选方用药上,七、八岁以上,我常用平胃散加神曲、山楂、谷芽、白蔻。

苔腻湿甚者,稍加酒炒川连,多不过

3克,一般1.5克,用其苦降和胃。

神曲、山楂、谷芽皆’宜炒用,炒不宜枯黑成炭,宜炒香存性,食滞偏于肉食伤者,重用山楂,偏于面食伤者,重用神曲、谷芽,病程久而见“食积”者,加用炙鸡内金。

鸡内金不宜煎服,宜炙焦研细冲服。

七岁以内,我常用保和丸加减。

周岁以内,用药味数宜少。

凡见舌红,连翘为必用之药,甚至加酒芩以清肠热。

凡是腹胀、舌红、大便干结如羊粪者,均加酒炒大黄,泡水兑入药中,以通利为度。

痰浊的辨证要点:

首看是否合并痰喘咳嗽,有无舌苔厚腻。

治疗常用二陈汤加川贝、杏仁、竹茹之类,不用消导药,也常获效。

因湿热导致之厌食,组方宜淡渗芳化;辛开苦降相结合,我常用白术、茯苓、茵陈、扁豆、苡仁、白蔻、滑石之类,苔黄者稍加川连。

消导药不宜多用,特别是山楂,因其酸敛湿邪,不宜加入,可加炒谷芽或炒麦芽。

气滞厌食,常见于较大儿童,多有情志因素,常闷闷不乐,喜卧懒言,应首先开导、教育、劝告,使其通情达理,心悦诚服,以除致病之因。

可配用疏肝理气之品,佐以和胃。

导滞,理气药不宜久用。

脾虚或久病虚寒所致厌食的辨证要点为:

面色萎黄,神倦_乏力,形体消瘦;不思乳食,大便溏薄,舌淡苔白。

重者见四肢不温、手足冷等症,‘治疗我毒用香砂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味。

由于脾胃虚弱有久暂之分,轻重之别,脾胃虚弱之后易致食滞,往往出现虚实互见、寒热混杂之证,医此。

立方遣药时,不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应据病情,赞体质虚实,分别选用补多消少法,消多补少法、或消补裁施法,方可恰中病情。

    郭喜彬:

小儿厌食的临床辨证,宜分虚寒两类,审证求因、按因论治,偏实者,以消食导滞为主,偏虚者以调补脾胃为宜。

饮食不节,乳食失常或喂养不当的病儿除按謇证论治外,更应重视婴幼儿的饮食品种和规律,必须纠正对病儿多食或偏食的现象。

治疗方药主要以保和丸为基本方,谷类积滞可重用谷芽,面粉类积滞应加麦芽,肉类积滞加用布楂叶、内金、乳食停积化热;可加胡黄连,地骨皮、槟榔、罗仙子(五谷虫)、独脚金,腹胀加”厚朴花、大腹皮。

对素体脾胃虚弱或病后气阴亏损,脾胃消化力弱所致厌食者,应按虚证论治,基本方以参苓:

白术散加减,气虚明显,表卫不固,多汗,纳呆者,可重用北芪,酌加糯稻根、乌梅、山楂、乌豆衣等。

对病后伤阴,治宜养阴益胃,药用沙参麦冬汤加味。

治疗:

厌食证同时还可配命捏脊疗法,对督脉自长强穴至大椎穴,自下而上,运用推、捏、按、提、揉等手法,达到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疏经络的目的。

临床征明,经过捏脊之后,胃纳食欲显见增加,夜寐转宁,腹胀减轻,体重增加,肌肤转为丰润。

每天1~2次,10天为厂疗程,视病情用1~2疗程。

    肖正安:

厌食的范围包括两方面,一是因其他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一是营养过量、喂养不当而损伤睥胃。

前者经治疗他病与调理脾胃可自然痊愈,;后者需多方面调节才能获效。

这里要说的是后者。

乳食不节与喂养不当是造成脾胃‘虚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