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6356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格式.docx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格式.docx

①被测实验材料:

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

②酸碱变化所用试剂:

0.1mol/L的HCl模拟酸性条件;

0.1mol/L的NaOH模拟碱性条件。

③实验过程

a.取25mL被测实验材料倒入50mL的烧杯中,记录起始pH。

b.一次加一滴0.1mol/L的HCl(0.1mol/L的NaOH),轻轻摇动,每加5滴测量一次pH,直至滴加30滴,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

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每次实验中pH的变化曲线。

4.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类似于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

1.连线

 

         

2.判断

(1)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独立活动来维持的。

(×

分析:

稳态需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

(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某一成分或理化性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当人体因剧烈运动而产生大量乳酸后,内环境中的Na2CO3可起到缓冲作用。

H2CO3/NaHCO3是人体中常见的一对缓冲物质,当乳酸含量升高时,NaHCO3将与之发生反应,起到缓冲作用。

(4)(2016·

山东烟台市高二期末)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机制,因此人体不会出现代谢紊乱。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出现下列情形,稳态会遭到破坏:

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5)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发生疾病。

(√)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发生紊乱,但不一定导致疾病发生。

主题一 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系统[学生用书P6]

分析下面的图示完成探究。

1.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

(1)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道毛细血管。

(2)呼吸系统:

肺泡

肺部毛细血管。

(3)泌尿系统:

血管

肾脏形成尿液。

(4)循环系统:

血液是所有生命活动的中转站,它的成分能充分反映机体的健康状态。

2.间接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1)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能否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为什么?

提示:

不能。

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的媒介作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为什么说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1.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系统

2.稳态调节的两个提醒

(1)内环境中各种稳态的维持不一定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参与,如内环境中pH稳态调节,只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有关。

(2)能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人,其生命活动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

1.下列各物质组合中,能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  )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血红蛋白 ⑦激素 ⑧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⑧

C.②④⑤⑦⑧D.④⑥⑦⑧

解析:

选B。

消化道中的葡萄糖和水经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

通过呼吸作用,氧气由外界到达肺泡,再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各组织细胞;

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血液运至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细胞产生的尿素通过血液循环,主要运至肾脏排出体外。

2.(2016·

江西临川一中高二期中)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属协助扩散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通过分析该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的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Ⅱ是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浆应属于主动运输;

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皮肤有保护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

葡萄糖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分析

(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

进、出上皮细胞(两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进组织细胞(一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

进、出肺泡壁细胞(两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四层)+进、出红细胞(两层)+进组织细胞(一层)+进线粒体(两层)=11层。

由于氧气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由此也说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浓度(氧分压)最低。

主题二 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及稳态的重要意义[学生用书P7]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资料1:

下表为某人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请分析: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

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6~23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150~220

(1)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一个范围,这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该人的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等物质的含量超标,说明他可能患有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

可见,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这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资料2:

如图为某正常人与其父母的体温日变化曲线图。

请分析:

(1)上图可知: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状态是通过机体的调节实现的。

(2)由资料1、2分析可知:

 稳态的调节机制

资料:

在内环境的稳态中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被感受器接受,经过相关器官的调控,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变化,最终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下图所示:

(1)神经调节:

主要的调节方式,由神经系统参与,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体液调节:

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激素、CO2、H+等)对机体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主要由内分泌系统参与。

(3)免疫调节:

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主要由免疫系统参与。

1.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

(1)内容:

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稳态,如氧气、葡萄糖等的含量;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平衡,如渗透压、pH、温度等。

(2)实质: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影响稳态的因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3)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基础是机体的调节作用,结构基础是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

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体温、pH相对稳定——保证酶活性、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2)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3)内环境成分

①血糖含量和含氧量相对稳定——保证机体能量的供应。

②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防止机体中毒。

 稳态的内含、调节及生理意义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通过肝脏可升高或降低血糖含量

B.通过肺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将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选D。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范畴。

济南高二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人一次性吃了很多的橘子后,血浆的pH只发生较小范围的波动

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即可维持人体稳态

D.维持稳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选C。

大量出汗时,人体不仅丢失大量水分,同时还丢失大量无机盐(如Na+),所以仅补充水分不能维持人体稳态。

内环境稳态≠绝对的稳定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内因和外因的干扰下会发生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如发烧、脱水、高血糖等。

 稳态的失调

3.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空调病”“高原反应”“中暑”分别是由于外界环境中温差过大、氧气稀少和长期高温造成的,都属于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人屏住呼吸时,与外界环境不发生气体交换,从而使CO2大量积累在血浆中,刺激呼吸中枢,进而使呼吸加快,不是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

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症状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的疾病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综合症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全身不适、恶心

核心知识小结

[要点回眸]

[答题必备]

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5.调节血浆pH稳态的主要缓冲物质为H2CO3/NaHCO3。

6.在内环境稳态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学生用书P8])

[随堂检测]

1.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