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616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一、辨析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

(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容和变化发展的在动力;

(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畴的中心线索;

(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

(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

答:

(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

答:

(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

答:

(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

(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它的基本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容是什么?

答:

(1)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主要容:

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3)意义:

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3、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反映客观物质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的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意识是客观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4、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

(1)一事物的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2)外因的辩证关系:

一是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二是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三是外因一般要通过因而起作用。

5、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答: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中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特点、地位和作用。

6、简述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因此,一种认识只要是真理,就会或迟或早地显示出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即显示出自身的价值。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4)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

(1)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2)因为:

一是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二是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8、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吗?

为什么?

答:

(1)经济基础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经济基础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被生产力决定的。

(4)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决定了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决定着全部社会生活。

9、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答: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历史是人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人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3)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4)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10、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答:

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中起了决定作用。

(1)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2)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它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

(3)因此,恩格斯说: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1、简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

答:

(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其对立性表现在: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3)其统一性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

答:

(1)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具体劳动在性质上不同,量上无法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没有差别,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3)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13、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

答:

(1)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3)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1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

(1)生产全球化。

(2)贸易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4)企业经营全球化。

15、什么是垄断?

垄断产生有哪几个原因?

答: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产生的原因是:

(1)生产、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使大企业越来越少,垄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3)激烈竞争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避免两败俱伤,企业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1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最高类型的?

(或社会主义是新型的具体体现?

答:

(1)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

(2)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3)社会主义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5)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三、论述题

1、论述普遍联系观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意义。

答:

(1)原理及方法论:

普遍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具体表现在:

第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二,任何事物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在的结构性。

第三,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2)原因:

普遍联系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联系观点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根据。

只有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同全球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制定发展战略,才能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从联系观点出发,必须树立全局观点,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注意事物的系统性,注意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运用联系的观点,从中国经济建设的整体出发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第三,在现代化建设中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再分配领域也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协调好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种分配方式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化改革、繁荣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2、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及重要意义。

答:

(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2)原理及方法论:

因是事物的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因而起作用。

(3)分析:

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4)途径: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3、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答:

(1)各自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普遍性)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特殊性)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途径:

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