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筑物工程电视塔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5496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构筑物工程电视塔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构筑物工程电视塔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构筑物工程电视塔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筑构筑物工程电视塔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筑构筑物工程电视塔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构筑物工程电视塔文档格式.docx

《建筑构筑物工程电视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筑物工程电视塔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构筑物工程电视塔文档格式.docx

(7)施工质量要求和安全保证措施。

2.当基础混凝土较厚时,应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得留施工缝。

每层混凝土间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进行处理。

3.基础底板应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组织施工,关键是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因此,应通过计算确定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入模温度、养护方法和养护时间,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混凝土外表面与环境的温差小于或等于25℃。

4.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塔基内的钢筋位置准确,尤其是从底板上伸出的竖向钢筋,由于要与上部塔身钢筋相连接,所以应采取有效固定措施,防止钢筋位移。

当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时,尤需注意水平环向预应力埋管位置的准确,埋管一般宜用镀锌钢管,水平埋管亦可采用波纹管。

2-2塔基施工质量要求

1.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钢筋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现场抽样复试结果,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该种钢材的技术标准。

3.基础位置尺寸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数值:

(1)基础中心点对设计中心的位移小于或等于10mm;

(2)底板结构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

(3)底板边长、环板(圆板)外半径小于或等于+50mm;

(4)环板内半径小于或等于-50mm。

3塔身施工

3-1塔身施工要点

塔身是电视塔的主体,塔身高度一般占总高度的2/3~3/4,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用量为总量的50%~70%。

因此,塔身施工的速度与质量,控制着整个电视塔的进度与质量。

塔身施工要点如下:

1.施工方法选择

塔身施工方法常见的有滑模、倒模、爬模、升模等几种。

具体选用哪种施工方法,要根据塔身设计形式、高度、施工设备条件,以能满足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及综合效益为主要原则。

应尽量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当采用新工艺和新方法时,应先做好技术论证和必要的试验,取得可靠的数据后方可实施。

目前国内一些电视塔的施工方法见表21-25。

表21-25

名称

高度(m)

施工方法

天津广播电视塔

415.2

液压滑动模板工艺

中央广播电视塔

405

液压滑动模板工艺和倒模工艺

辽宁广播电视塔

305.5

江苏广播电视塔

303

电动和手动爬架倒模工艺

陕西广播电视塔

248

电动提模工艺

湖北广播电视塔

221.2

倒模(移置式模板)工艺

徐州广播电视塔

199.5

对于圆形塔身宜用滑模及滑框倒模工艺;

对于多边形、肢腿式塔身,为保证棱体的直线度及外表平整,宜采用提模、爬模工艺。

2.模板和平台系统设计

塔身施工的模板系统设计应包括模板、支撑约束、连接件、提升架等,并应符合以下原则:

(1)强度可靠,刚度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简便,连接紧密,收分灵活;

(3)易于加工制作,便于维修。

平台系统设计包括操作平台、料台、吊脚手架、随升垂直运输设施等,并应符合以下原则:

(1)整个系统布局合理,便于施工操作;

(2)整体刚度好,承载力强,利于纠偏和调平;

(3)在塔身变直径或变截面时适应性强,拆改方便,拆改后全系统仍具有足够的整体刚度、承载力和安全保证。

3.提升系统设计

模板和平台的提升系统,应采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液压爬升千斤顶或提升机为主,简易提升机具为辅。

宜优先采用提升力为60kN以上的大吨位千斤顶,并配以φ48×

3.5的钢管式支承杆,可相对减少千斤顶数量和爬杆用钢量,亦可减少平台升差,提高系统承载力。

对无整体操作平台的模板或操作架的提升,可采用塔吊、拔杆等起重设备。

4.塔身钢筋及预埋件施工

塔身内的竖向钢筋下料长度控制在4~6m范围内,竖向钢筋的连接可优先采用冷挤压套管、锥螺纹管等机械连接接头。

当塔身为连续变截面圆形筒壁时,则竖向钢筋向圆心的倾斜角应有限位措施。

水平环筋的间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且在每层混凝土浇筑面上至少有一道绑扎好的水平环筋。

为保持筒壁中内、外排钢筋的排距尺寸,应设置钢筋支架,间距不大于1m。

预埋件的锚固钢筋应避开塔体结构的主筋及预应力埋管。

当塔身采用滑动模板施工时,预埋件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5.塔身混凝土施工

应采用同一厂家的水泥和同一砂场的同种砂配制混凝土,以保证塔身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

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应经试配确定,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强度增长和施工速度的关系,应根据所采用的施工方法经计算或试验确定。

混凝土应沿塔身高度分层、对称、均匀连续浇捣。

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应根据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而定,滑模时宜为200~300mm,其他移置式模板以不大于500mm为宜。

浇捣混凝土时应匀称地变换混凝土浇筑的起点和方向,以免引起塔身扭转。

塔身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在同一模板高度内一般不留置施工缝,特殊或重要部位的水平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处理。

要注意限制施工缝的静停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4h以内。

6.测量系统控制

包括建立平面控制网、塔身结构施工放样、垂直度与扭转监测、标高控制、平台水平度的观测和调平、沉降观测、日照变形观测等,其中:

(1)平面控制网:

应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根据设计定位条件、施工方案和场地情况综合考虑,控制网应包括塔的主要轴线,网的中心就是塔的中心,并从已知水准点引测3个深埋的水准点供施工使用;

(2)塔身结构施工放样:

根据平面控制网按设计尺寸通过测量手段,放样在任何高度的施工面上,并保证要求的精度,重点是塔身中心点、任意标高处的筒体半径以及主要轴线角度等的控制点;

(3)垂直度和扭转监测:

塔身垂直度和扭转的监测是施工的主要环节,常用的方法有:

激光铅直仪法:

在塔心中央安置3~4台激光铅直仪,可用于200~500m高的塔身垂直度监控;

光学铅直仪法:

适用于高度100m左右的直接投测或分段投测,分段距离小于100m;

线坠法:

将重20kg的线锤用细钢丝吊挂,并配以阻尼油箱。

此法仅作为辅助测量,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塔外经纬仪法:

在地面主控轴线上安置3~4台经纬仪或激光经纬仪,仪器安设点至塔中心的水平距离宜为塔高的1.5~2倍;

(4)标高控制:

在塔身内+1.00m标高处设水准基点,用钢尺向上量度,每40m设一置换尺寸,各段采取综合累计读数;

(5)平台水平度观测和调平:

可采用FA-3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找平;

也可用BJ-84激光铅直仪加水平扫描头找平;

还可用连通水管找平。

找平时在所有承重杆上找出一条水平线,以此为依据校准限位卡挡体的标高,从而控制平台水平度;

(6)沉降观测:

在施工中或竣工后要对电视塔进行系统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埋于塔身上,为便于施工期间观测,沉降点应埋在±

0.00以下,塔座装修完后,将沉降点移到±

0.00以上,供竣工后长期观测用;

(7)塔身施工日照变形观测:

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条件下的日照变形规律,指导塔身及其上部结构的施工和放样工作。

观测内容包括:

混凝土塔身温度分布值、大气温度及风速值、记录塔中心点在各时间段内偏离中心线的位移值和方向,提出观测报告,绘制塔身日照变形曲线,即位移-时间曲线。

7.垂直运输

塔身及混凝土桅杆施工一般采用内爬塔随升式平台,金属起重拔杆。

(1)内爬塔式起重机当安装于塔身内时,必须进行结构验算,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当其支承于筒壁时,宜采用预留洞的方法。

内爬塔的技术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最大幅度及最大额定起重量;

最大起升速度以100m/min为宜。

慢就位钩速为0~5m/min;

塔身自由高度宜大于20m;

塔机能在20.7m/s的风速下正常工作,在13.8m/s风速时能正常进行顶升作业;

在非工作状态,臂架应能随风自由回转;

塔机使用期限,应能满足施工周期的要求;

必须设有可靠的避雷系统;

(2)塔桅起重机:

宜架设在塔身顶部,应与混凝土施工同步埋设移位用的机座、钢丝绳导向轮及操作平台用的埋件。

起重机臂架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0m,可按6~7m一段进行拼接,配套的卷扬机宜选用无级变速、多级或慢速卷扬机;

(3)附着式爬升井架:

是利用筒壁作承力结构,同电动或液压机械作相对提升,随塔身高度不断升高而上升,其起重动力宜选用50~100kN单、双筒变速卷扬机;

在垂直运输机械设备拆除前,应编制专门的拆除方案,经主管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对参与拆除的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后方可实施。

8.预应力施工

有的塔身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

(1)埋管:

宜用镀锌钢管,水平埋管也可使用波纹管。

埋管位置应正确,水平埋管在任意10m长度内的偏差值不得大于±

20mm;

竖向埋管每段的垂直度应控制在5‰以内,端部承压板应垂直预埋管中心线;

(2)下料及穿束:

钢筋下料长度,应按孔道实际长度加上两端锚具、张拉千斤顶、工具锚等的长度计算确定。

孔道穿束宜采用后穿法。

用于穿束的连接器和竖向穿束的预应力筋临时固定卡具,均应进行负荷试验,安全系数应大于2.5;

(3)张拉: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应按对称的原则进行,并应以应力控制为准。

张拉控制应力σcon由设计给定,同时进行伸长值校核。

伸长值测定范围为0.1~1.0δcon,与设计计算值相比,其差值一般应为计算值的-5%~+10%。

采用超张拉法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时,其张拉程序可采用0~1.03σcon;

(4)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试验:

应在预应力筋正式张拉前进行,并按照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孔道摩阻损失计算,摩阻损失值需经设计认可后方能正式进行钢筋张拉;

(5)灌浆:

灌浆前应通过优化确定水泥浆的配合比和灌浆参数。

灌浆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浆28d的强度不应低于M30或设计规定,水泥浆的流动度应满足工艺要求,水灰比最大不得超过0.45,搅拌后3h的泌水率宜控制在1%以内,最大不超过2%。

水泥浆应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少于60s,搅拌好的水泥浆停放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

竖向孔道灌浆应由下向上进行,既可接力灌浆,也可分段灌浆。

水平孔道灌浆时,应一次连续灌浆完成,一待另一端冒出浓浆后,封闭出浆口,继续加压,稍后再关闭灌浆机;

(6)封头:

预应力钢筋应在灌浆结束后进行封头,封头用C30级以上混凝土或按设计要求。

施工时严禁强烈振动外露的预应力钢筋的端头。

3-2塔身质量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允许偏差如下:

1.塔身、混凝土桅杆

(1)轴线相对位移允许偏差应小于或等于10mm。

(2)塔体结构任何高度的中心线垂直高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1-26的规定。

中心线垂直高度允许偏差表21-26

高度范围(m)

允许偏差(mm)

h≤50

≤h/1000,且不得大于30

h≤100

≤h/1500,且不得大于40

h≤200

≤h/2000,且不得大于50

h≤250

≤h/2500,且不得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