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5385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文档格式.docx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文档格式.docx

“诗佛”王维,“诗中有画”;

少陵野老,落笔即成“诗史”。

【答案】B

【解析】【分析】B: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垂髻之年:

三四岁至七岁。

弱冠:

男子二十岁。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束发:

束扎发髻,男子十五岁。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

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等。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

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平时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本题D项中“卿”是古代君主对大臣的爱称,故D的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学文化常识只要稍加留心,注意积累,完成此题不是难事。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

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刘姥姥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有误,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并没有表达思乡之情。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4.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时曾说: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你赞同鲁迅对哪个人的评价?

请结合作品说明理由。

【答案】我赞同鲁迅对刘备的评价。

罗贯中基于“拥刘反曹”正统立场,想要显出刘备的忠厚仁慈,但却过犹不及,以致露出一些有悖人情道理的马脚。

比如当赵云在长坂坡历尽危难把阿斗救出交给刘备时,刘备居然将孩子往地下一掷,说为了阿斗不值得折损一员大将,借此以显对部属的厚道仁爱,但却给人以虚伪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赞同哪一个都可以。

要结合相关情节分析。

如,我赞同鲁迅对诸葛亮的评价。

小说中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可谓智慧超群,但是纵观全书诸葛亮却给人近乎神妖的感觉。

比如赤壁之战时的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竟还能呼风唤雨,设坛祭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大军,获得了此战的最后胜利,这也不是凡人力所能及,而是神仙的法力。

我赞同鲁迅对刘备的评价。

【点评】本题考查评价名著人物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鲁迅的观点从《三国演义》中找到相关的情节进行阐述即可,注意情节与观点要一致。

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5.观察《西游记》连环面,完成下列题目。

(1)图A选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________》。

请从以下提示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

将上述回目补充完整。

行者 

大圣 

窃人参果 

五庄观 

天竺国 

闹天宫

(2)李卓吾评点八戒的“吃”:

“凡形容八戒饮食处,都俗,且重复,可厌!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结合上述图文及《西游记》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

【答案】

(1)五庄观行者窃人参果

(2)示例一:

我不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

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不知其味;

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情节上虽同为写吃,看似重复,实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写猪八戒在“吃”上大显神威,把一个害了馋痨的猪八戒描写得可谓有声有色,让我们看到一个率真可爱、不掩饰真性情的“吃货”形象,造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

同时,作者极尽夸张地刻画取经路上好吃、贪嘴的猪八戒,为与取经后胃口变小的净坛使者形成对比反差,象征着八戒身上的世俗欲望被摒除的过程,隐含着《西游记》的主题,所以本书写到八戒饮食处,并不“都俗,且重复,可厌”。

示例二:

我赞同这种看法。

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却白着眼胡赖”问悟空和沙僧吃的是什么,什么味儿;

三清观里八戒“不论生熟,拿过烧果来,张口就啃”;

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却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在重复的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一个粗鄙、嘴馋、贪婪的形象,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八戒饮食处,确实“都俗,且重复,可厌”。

【解析】【分析】

(1)由题干中的“万寿山”可知此山中有个道观—五庄观,由此可以知道孙悟空曾在里面偷吃人参果的事件。

(2)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人物在作品中的主要特点,结合题干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中不赞同,可以从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跟主题表达的关系上分析;

赞同就单纯从他的吃相难看上分析即可。

⑴五庄观行者窃人参果

⑵示例一:

【点评】⑴本题考查《西游记》经典情节的积累。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万寿山。

八戒会同悟空、沙僧,瞒着师傅偷吃人参果,闯下大祸。

悟空还逞强,毁果毁树。

恼怒了镇元子大仙,把唐僧师徒捆绑在五庄观大殿前受罚。

镇元子要唐僧医活仙树,方可放他们上西天取经。

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医活了人参果树,唐僧师徒才顺利西去。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6.曲中附中组织一次“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的读书专题活动。

(1)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曲中附中团委决定于12月25日下午3时在学校礼堂举行“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提前两天发一则通知,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准时参加活动。

(2)名著交流:

《格列佛游记》中,“我”来到了大人国的皇宫,受到了王后的侏儒的哪些欺侮?

后来是如何逃出大人国的?

【答案】

(1)略

(2)①侏儒讽刺挖苦我矮小;

②把我扔进了一个盛满乳脂的大银碗里,差点淹死我;

③把我提起来,塞在骨头里;

④在我鼻子底下放苍蝇,吓唬我。

被装进小木箱带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时,被老鹰当成乌龟叼起来,掉进海里,被经过的船打捞上岸,重返英国。

(1)本题要求写一则有关通知的应用文,要注意通知的格式运用正确。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标题:

写在第一行正中。

称呼:

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

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落款:

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写通知一般采用条款式行文,可以简明扼要,使被通知者能一目了然,便于遵照执行。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该题考查的是对《格列佛游记》的内容以及人物的识记能力。

【点评】

(1)会议通知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或平行单位之间部署工作、传达事情或召开会议等所使用的应用文,学生要掌握通知的基本格式的运用。

(2)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

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7.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

(1)《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_______月。

(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