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写法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写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写法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项目总体目标、关键技术内容、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三、国内外相关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市场需求、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成果或知识产权应用、转化、转移的方案
五、已具备的研究开发条件
六、项目预期达到的指标
七、项目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大庆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二、国内外相关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工艺、流程)
四、已具备的研究开发条件及预期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一、项目研究意义及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附主要的参考文献及出处)
二、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项目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四、项目学术思想及创新之处
五、项目研究所涉及的学科交叉情况
六、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七、预期成果及后续发展潜力
八、项目的前期研究基础工作
九、经费预算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一、简表
二、立项依据
1、项目的目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3、项目的应用前景、学术价值
4、现有研究工作基础、现有条件和手段
三、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目标或经济技术指标
2、技术关键点和难点
3、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项目的进度安排
5、提供成果的形式
四、经费预算
五、项目组主要成员研究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项目的立项依据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
2、工作条件
3、申请人简介
4、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5、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
(三)经费申请说明
(四)其他附件清单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一、选题科学依据
1、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内容
2、拟采用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论证
3、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5、工作总体安排与进度计划
三、开题条件
1、学术(或技术)条件
2、实验(或试验)设备条件
3、经费预算与落实情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拟采用的研究方案(包括技术路线、技术措施、技术关键)
3、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经费概算及落实情况
2.开题报告样式及内容总结
开题报告的样式多种多样
但具体内容不外乎:
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水平、研究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性能指标、成果和关键技术以及创新点等等
四、"
的一般写法
1.如何根据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和格式来将上述问题回答清楚呢?
只要时刻把握四部分即可
①为什么要干?
将此问题讲清楚了
势必就回答了也必将必然圆满回答了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价值和水平等问题
②干什么?
也就是回答研究内容的问题
并且一般应细化到具体的性能指标
③怎么干?
也就是要详细的回答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等问题
④干到什么程度?
也就是回答了项目的研究范围、具体的成果和性能指标
2.一个研究题目必须要有创新
因此在回答上述问题时
都必须围绕创新之处来组织
3.关于开题报告中的"
基础、条件"
等
应从人、财、物以及环境和资金等方面来写
只写相关的即可
另外
在具体撰写之前
一定要反复思考和推敲"
研究内容"
确定了研究内容后
其他所有部分只要围绕着它来写基本上就可以了
五、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写法
1.调研资料的准备:
应从资料的来源、数量、够否?
、合适否?
、学习了什么?
等方面来回答和撰写
2.设计目的:
应从该题目的意义、用途、特色、水平、价值(理论的或应用的)等方面来回答
(这部分考查的是"
此题目值不值得去做"
)
3.设计要求:
关于要求
在任务书中已有
但应进一步细化
即:
应该从干什么(研究内容)?
和干到什么程度(应达到的具体性能指标和整体功能)?
两个方面加以细化
(这部分考查的是论文(或毕业设计)的"
质和量"
的问题)
4.思路:
也既是该题目的具体的"
设计和实现方案"
应比较具体和详细回答好怎么干?
应从原理、方法、步骤、相应的电路图(至少是框图)、流程图等方面详细回答和撰写
这是开题报告的重点内容
(这部分考查的是你会不会做和能不能完成此题目)
5.预期成果:
一般来说主要有"
毕业论文、发表文章、产品(或实物)、软件和综述报告等
6.阶段内容和时间安排:
以设计(或研究)内容为核心
并用设计和实现方案对其进行细化
之后分出几个方面和几个阶段
最后
再将所分出的几个方面和几个阶段纳入到相应的时间段即可
这里的时间段以"
几周~几周"
的方式为标准
7.所具备的条件和因素:
一般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写
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删减
切记不要繁琐和复杂
①学术(或技术)条件:
应从资料的准备和来源、前期研究工作基础、知识和技术储备与准备情况、国内外联系情况等方面来写
②实验(或试验)设备条件:
应从场所、材料、元器件和设备等方面来写
③经费概算及落实情况
经费概算:
应从材料费、设备费、调研费、图书资料费、论文版面费等方面来计算
并给出所需的总经费即可
落实情况:
落实了多少
尚缺多少
怎么解决
六、样例介绍与分析
大庆石油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008年4月5日
大庆石油学院学生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市电电压分段检测及报警指示电路研制课题来源自拟课题课题类型E指导教师姓名王明吉学生姓名姜岸明学号040901140318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开题报告内容:
(调研资料的准备
设计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
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完成设计(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等
1.毕业设计资料准备
在毕业设计之前
通过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进行了大量的查阅资料工作
对课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且阅读了相关资料
如:
(1)电子工程手册委员会
集成电路手册委员会
中外集成电路简明速查手册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应百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谢元清.模拟集成电路应用(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4)童诗白
华成英.模拟集成电路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
(6)郝鸿安.555集成电路使用电路集(M)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设计目的与要求
设计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种用电设备的日益增多
广大地区的电网又缺欠改造和扩容
用电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日常生活中
我们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家用电器等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
由于电网电压的波动
在较高的电压下很有可能使电器设备受到损坏
而在低压时电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电压报警指示设备
其可以及时准确地对电网电压进行分段指示并对过、欠压进行指示报警
使用户可以放心的使用各种电器设备
设计要求:
(1)掌握电压监测和比较电路的原理;
熟悉各种报警指示电路的原理;
(2)会用面包板插接成功有关电路
能够设计、制作印刷电路板
并焊接、调试成功该装置;
(3)用PROTEL绘制电路原理图
其它图也必须是矢量图
3.设计思路
该电路的设计原理是运用桥式电路先将电网上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以提供采样信号
并通过稳压电路得到稳定度较高的直流电压为各种器件提供工作电压
比较电路可以使用集成电压比较器
也可以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搭成(本设计使用集成电压比较器)
报警电路既可以采用555芯片构成的自激多谐振荡器
也可以使用逻辑电路搭成环形振荡器(本设计采用555芯片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
同时用逻辑电路控制报警电路和指示电路的工作
该电路的框图如下图所示
报警指示的表现状态为:
在正常状态下
报警器的正常指示灯亮(设计时选用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为绿色)
报警器不报警;
在过欠压、微欠压、微过压、超过压四种状态下
代表各自状态的指示灯亮(各状态的指示灯可以用发光二极管的不同颜色来加以区别)
代表正常状态的指示灯不亮
报警器产生报警
4.预期成果
理论综述一份;
毕业论文一份(含电路图
仿真图);
制作成功市电电压分段检测及报警指示电路装置一个
5.任务完成阶段
1~4周:
通过大量的理论调研
查找相关资料
写出详细的调研及开题报告
5~6周:
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和方案比对
在众多方案中选出合适的设计方案
准备所需器材如:
霍尔开关
电阻
电容
面包板
导线等
7~12周:
研制电路
插接面包板
搭建电路
并进行性能调试
无误后进行实物制作
制作PCD板
焊接、检查及测试
13~14周:
总结、完善、撰写论文
15周:
学习使用PPT
准备论文答辩
设计并组装一种市电电压分段检测及报警指示电路
用一套电路
利用开关切换的方式
同时实现分三段和分五段的检测和报警指示;
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分别指示市电电压所处的各种状态;
对于过压和欠压两种情况
用同一音响电路
给出不同声音的报警指示;
对该电路的有关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6.完成毕业设计所具备的条件
学校图书馆中的参考书籍
校园网上各种信息检索系统中的相关文献等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2008年4月5日1、课题来源:
课题来源分为结合实际课题和自拟课题两种
结合实际课题中来源于科研课题的要填写确切基金项目、企事业单位项目
不能写横向、纵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