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5055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3.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4.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

据此可知()

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5.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曾专门撰文揭露历朝正史中的隐讳问题。

他对史书中的隐讳,通常持批评态度。

但是,对于《明史》,他却没有提到隐讳之事,因为该书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编修的。

据此可知()

A.《明史》体现秉笔直书的修史原则B.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C.清代学者修史不再重视隐讳问题D.史书编撰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

6.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7.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

这表明,罗马法()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8.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9.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

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A.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D.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10.(题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11.《元史》记载,1278年诏谕福建行省:

“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

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

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由材料能够直接得出()

A.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兴盛B.周边各国非常崇尚中华文明

C.东南沿海成为元朝重要财源地D.当时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12.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

东汉政府治理黄河水害上有显著的成效;

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

明太祖时,兴修塘堰近五万处。

这反映()

A.从秦以后,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B.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

C.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D.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

13.明朝中后期,在福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这种现象()

A.标志着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改变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体现了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D.说明“重本”政策出现松动

14.南宋时期进口商品种类增加,运京的细色货物70种、粗色货物110种,不运京留在当地“打套出卖”的粗色货物140余种。

这些粗色货物大都是过去很少或从未进口的一般消费品,如普通药材、木材、服装原料等。

这说明南宋时期()

A.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性经济体系B.朝贡贸易开始瓦解

C.对外贸易与民众生活的联系增多D.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15.下表为据《汉书·

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开支

2732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A.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16.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穑的公子”的地位一样。

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C.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17.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

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B.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D.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18.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因信称义”“致良知”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19.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20.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

该局面()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

21.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

南宋书院的繁荣()

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22.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江南成为文化中心B.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2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这反映明代出现了(  )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24.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

此种历史现象()

A.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B.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

25.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

唐太宗形象

出处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旧唐书》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

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王夫之

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

C.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26.(题文)“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7.学者雷海宗指出:

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

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

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的消失B.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8.汉武帝实行察举制;

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

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

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

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

29.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

大运河比较”图。

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B.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D.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30.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

C.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3题共40分)

31.(16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