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3.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4.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
据此可知()
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5.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曾专门撰文揭露历朝正史中的隐讳问题。
他对史书中的隐讳,通常持批评态度。
但是,对于《明史》,他却没有提到隐讳之事,因为该书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编修的。
据此可知()
A.《明史》体现秉笔直书的修史原则B.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C.清代学者修史不再重视隐讳问题D.史书编撰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
6.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7.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
这表明,罗马法()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8.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9.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
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A.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D.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10.(题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11.《元史》记载,1278年诏谕福建行省:
“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
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
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由材料能够直接得出()
A.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兴盛B.周边各国非常崇尚中华文明
C.东南沿海成为元朝重要财源地D.当时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12.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
东汉政府治理黄河水害上有显著的成效;
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
明太祖时,兴修塘堰近五万处。
这反映()
A.从秦以后,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B.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
C.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D.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
13.明朝中后期,在福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这种现象()
A.标志着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改变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体现了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D.说明“重本”政策出现松动
14.南宋时期进口商品种类增加,运京的细色货物70种、粗色货物110种,不运京留在当地“打套出卖”的粗色货物140余种。
这些粗色货物大都是过去很少或从未进口的一般消费品,如普通药材、木材、服装原料等。
这说明南宋时期()
A.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性经济体系B.朝贡贸易开始瓦解
C.对外贸易与民众生活的联系增多D.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15.下表为据《汉书·
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赋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
役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
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开支
衣
2732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A.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16.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穑的公子”的地位一样。
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C.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17.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
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B.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D.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18.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因信称义”“致良知”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19.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20.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
该局面()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
21.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
南宋书院的繁荣()
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22.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江南成为文化中心B.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2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这反映明代出现了( )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24.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
此种历史现象()
A.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B.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
25.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
唐太宗形象
出处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
《旧唐书》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
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王夫之
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
C.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26.(题文)“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7.学者雷海宗指出:
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
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
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的消失B.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8.汉武帝实行察举制;
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
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
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
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
29.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
大运河比较”图。
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B.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D.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30.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
C.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3题共40分)
31.(16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