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4840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Word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120课Word下载.docx

(1)实施“推恩令”(主父偃)作用: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2)建立刺史制度:

监视地方。

作用: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

思想文化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作用: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作为教材。

作用: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经济上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军事、外交:

派张骞通西域;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开通丝绸之路;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内容标准●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一、光武中兴

东汉建立:

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中兴:

措施:

①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影响: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特点)

影响: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导致东汉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时间:

184年领导人:

张角(创立太平道)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

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内容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

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通西域(汉武帝)

时间

目的

成果及影响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2)商品:

中国传入西方:

丝绸、铸铁等物品。

凿井、开渠等技术

西方传入中国:

香料、汗血马、玻璃、宝石、核桃、葡萄、苜蓿等。

(3)意义:

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张骞的优秀品质:

意志坚强,不畏牺牲,勇于探索,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2、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开辟)

路线: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

意义: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班超、班勇出使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同时,又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内容标准: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佛教的传人和道教的产生。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变化: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牍(丝帛)、纸

2、造纸术发明

(1)西汉时期已有造纸的基本方法

(2)改进: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纸的使用日渐普及,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3)造纸术的意义: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二、医学

1、张仲景:

东汉名医,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中医临床体系开创者。

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

东汉名医,擅长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

创造出“五禽戏”(体操)。

三、《史记》

1、作者:

(西汉)司马迁2、体裁: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内容:

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的历史。

4、意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四、宗教

1、道教:

创立于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黄巾起义);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2、佛教:

公元前6世纪

(1)创始人:

释迦牟尼。

主张:

众生平等

(2)传入中国: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期在洛阳建立白马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地点

官渡

赤壁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曹操、孙刘联军(主帅:

周瑜)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招揽人才。

(2)经济上:

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

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二、三国鼎立

魏国:

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

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国:

229年,孙权称帝,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

知道西晋十六国的更替,初步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概况:

266年,司马炎(晋武帝)称帝,定都:

洛阳;

统一:

280年灭吴,统一中国。

灭亡: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二、八王之乱

原因:

诸侯王的强大,晋惠帝昏庸无能;

目的:

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西晋从此衰落;

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西晋灭亡原因:

统治集团腐朽无能,八王之乱,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三、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东汉、魏、晋.五胡内迁:

匈奴、鲜卑(北魏政权)、羯、氐(前秦政权)、羌

建立的政权:

十六国(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的总称);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君主:

苻坚;

民族:

氐族

措施:

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

整顿吏治、加强法制、提倡儒学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道东晋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

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政权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多次北伐,未能恢复中原。

淝水之战胜前秦,获得安定局势。

灭亡:

420年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

宋、齐、梁、陈。

都定都建康,其中宋(刘裕所建)最强大。

三、江南地区开发

1、原因:

(1)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3)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4)南下移民和当地人的共同努力

2、表现:

(1)荒地开垦;

兴修水利;

(2)推广犁耕,精耕细作,生产技术改进(育秧移栽技术、麦稻兼作);

(3)手工业、商业发展;

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城市。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内容标准●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一、淝水之战

383年;

双方:

东晋和前秦(苻坚);

结果:

东晋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前秦瓦解,北方再度战乱著名成语: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439年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

(2)采取汉化措施: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汉化)

(3)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和法律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时期: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民族交融表现:

经济、习俗方面;

政治制度;

文化方面;

民族心理方面等。

民族交融的特点:

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民族交融的作用: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内容标准●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农历。

一、农学

(北朝)贾思勰:

《齐民要术》;

内容: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地位: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地理学:

《水经注》;

作者:

北魏的郦道元;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二、科学

(南朝)祖冲之: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编成《大明历》。

制成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书法、绘画、雕塑

1、书法:

曹魏的锺繇(楷书)、胡昭;

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

《兰亭集序》

评价:

“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中国书法评价:

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世界文化宝库中绽放光彩

2、绘画

魏晋南北朝宗教画占主要地位,山水画开始形成。

东晋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雕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元谋人会制造和使用粗糙的石器,会使用火。

3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4、第一个发现北京人猿人头盖骨的是,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

5、北京人距今约70至20万年。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靠狩猎、采集植物果实为生。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6、周口店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7、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还懂得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

2、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半坡人能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

属于新石器时代。

4、半坡人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会捕猎鹿、獐、兔等,会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

5、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半坡遗址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的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