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模拟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模拟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模拟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借代,以“败红”“残绿”写出花叶残败的萧条之景。
③今昔对比,把“六代繁华”与如今的萧瑟之景作对比。
④以景结情,以“败红”“残绿”“野萧萧”等景物渲染了萧瑟冷寂的氛围,使怀古伤今之情更加浓重。
【解析】【分析】
(1)“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这句话的意思是:
建康层楼很高,高出云霄;
携着酒盏登临建康层楼,让旅居在外的人生发出很多的愁绪。
这里面,“危”的意思是高,“危楼高百尺”也是这个意思;
“饶”,有多的含义,现代也说丰饶,富饶。
故第一个空填“危”,第二个空填“饶”。
(2)《建康层楼》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表现的情感大多是借古伤今,慨叹过去的繁华不再,抒发今日之忧,本诗也有怀古伤今之意,手法上才用了设问手法,表达作者对繁华不再的感慨;
又运用对比手法,把“六代繁华”与如今的萧瑟之景作对比;
最后,以景结情,以“败红”“残绿”“野萧萧”等景物渲染了萧瑟冷寂的氛围,使怀古伤今之情更加浓重。
效果上,更好地表达诗人怀古之意。
故答案为:
⑴危
饶
⑵①运用设问手法,以景作答,表达作者对繁华不再的感慨。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
指出何种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第三步:
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
马戴
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注释】①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的原因。
【答案】
(1)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
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
②视听结合:
“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
(2)弟弟遭贬;
路途遥远;
行路艰难;
惜别友人。
(1)“列举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
写景角度,“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
结合文本分析写景的作用,即从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作答。
(2)此题概括“愁”的原因,根据诗中“有弟谪连州”可知弟弟遭贬;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可知路途遥远;
“蒹葭、广泽、星月、寒流”可知路途艰难;
题目“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客愁”可知,惜别友人。
⑴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
⑵弟弟遭贬;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景物描写角度的分析理解能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
正侧结合;
动静结合;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多感官结合;
虚实结合等。
本题中,
颔联、颈联选取典型景物(意象)、视听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虚写)、俯仰结合来写景,注意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鉴赏能力。
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本题中,“客愁”的原因包括弟弟遭贬;
对友人的惜别。
联系全诗,概括即可。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陆诗首联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
陆诗“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
C.
陆游写此诗正罢官闲居在家。
诗人对诈伪的官场心灰意冷,只想在家乡安度晚年,忘掉朝廷国事。
D.
陆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
(2)两首诗都写了“社日”这古老的乡土风俗,但在描写手法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C
(2)陆诗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写社日的景象。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
展现了社日的喜庆热闹。
王诗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社日。
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
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
(1)C项,“诗人对诈伪的官场心灰意冷,只想在家乡安度晚年,忘掉朝廷国事”错误,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但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故选C。
(2)陆诗中,“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正面展示社日的热闹;
再看王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意思是“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这里没有直接写社日的场面,而是写春社三后的情形,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考生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⑴C;
⑵陆诗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写社日的景象。
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
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
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
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本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同异。
情感比较题首先要读懂相关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情感的异同。
回答时,要先回答相同点,再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答出不同点。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南宋)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②,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战国策》记载,冯援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
“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②《晋书·
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船楫立誓: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1)“菱花”是生活用品________,“杜陵”指诗人________。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的抒情技巧。
【答案】
(1)镜子;
杜甫
(2)①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
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
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
③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1)本本题中,题干中明确说是“生活用品”,据诗句“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的意思为“行进在边塞路上,瑟瑟西风还吹拂着我的鬓发,更显得凄惨悲切。
对镜自照,这一切令人可笑!
”知“菱花”为镜子;
“唤起杜陵风月手”的意思为“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知是杜甫。
(2)诗句“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的意思为“原来秋天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坦宽阔地,就在远处的水中沙洲里边。
无限秋意勾起我思乡之情,但是好久没有家中的音信了,我想托付大雁代我传书,可是国破家亡,如今的家乡在哪里呢?
”,诗人借助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慰羁旅”之情;
诗句“弹铗西来路”的意思为“西行路上,我像战国时齐人冯谖一样弹铗而歌,心怀壮志难酬之情失意而行”,“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的意思为“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
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诗人借这两个典故抒情;
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的意思为“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甩的痛菩和帅恚难酬的悲愤,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来直抒胸臆。
⑴镜子
⑵①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
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
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