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师建设的几点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关于名师建设的几点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名师建设的几点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名师的人格魅力:
1、品端行正,为人师表,视教师是职业,也是专业,更是事业。
他人格高尚,令人钦敬,拥有“大家”风范,使人倾倒。
名师基本素质的形成,内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致涵盖:
哲学的向度、政治的向度、文化的向度、教育的智慧和自身的人格魅力。
2.酷爱读书,科研兴教。
作为教师,读书是基本的“功课”。
名师则酷爱读书,不断地充实自己,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创新理念来诠释名师的内涵,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是教科研的“领头雁”。
读过斯霞、魏书生、王企贤、王有声等名师写的文章和别人写他们的文章,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嗜书如命,都有自己的读书计划,都写教学札记,勤于思考,笔耕不辍。
世界上什么是最公平的?
时间!
为什么有人成为名师而有人不能?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名师位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和工作上了”!
爱因斯坦曾说:
“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
”确实如此,真水无香——名师之名,往往在于他默默独处时内蕴的积累。
3、知识广博,专业见长。
不仅“术业有专攻”,有“一招儿鲜”,他还要广博地涉猎知识,遨游于知识的海洋,相关学科都应涉足。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与名师风范相悖逆的。
4.教学风格,风采动人。
教学风格的本质是其独特性,表现在众多方面,如独特的教学语言、方法、风度和机智等。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在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集中体现。
因此,教师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而富于艺术性的教学风格,是能否称为名师的重要标志:
或严谨、或风趣、或深情……知识在他那里运用自如,指挥若定,让听者折服,让学生在快乐和享受中学习!
(二)、名师教育教学的特点显现:
1、名师的教学应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教技精湛的教师在长期深入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地体验到教学活动的艺术魅力,形成共识,即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江苏省的一位小学特级教师曾说:
“几十年来的教育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确实是一门艺术。
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它既要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又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
”并且不断地从经验上升到理论,为我们的事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
2、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学生的注意之门——学习兴趣
我国特级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和培养,使之好学、乐学。
北京特级教师李观博认为:
“教学不只是直接给学生以知识,还要唤起学生自己求得知识的强烈愿望。
教学的艺术在于替学生创造出一个最适于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来。
”
3、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重要条件
教学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类型的独特之处,在于教学艺术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要求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在这方面,我国的特级教师们都做出了非常自觉的努力,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般说来,几乎每个特级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技”,往往成为其教学艺术的重要标志,甚至成为其教学艺术整体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4、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
所以我国特级教师们大都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个人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
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
“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
”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
其实,每个教师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关键是看你能否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追求教学风格的理想境界。
5、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倡导“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叶老的这一教学主张,在我国特级教师那里成为他们教学的根本追求。
如江西特级教师潘凤湘老师30多年来的座右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务必教会学生读书”。
他在教学中利用“教读法”去唤起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的自觉兴趣。
正如他本人所说:
“30年来,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创造一套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我国的教育科学写出新的章节。
6、教学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
我国特级教师在实践中认识到了教学技巧的重要性,但从不把教学艺术等同于教学技巧,而是赋予它更多的内涵。
上海特级教师徐振维说得非常深刻,她说:
“我认为,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它是人格化的,而教学技巧和机智则是方法上的。
这是因为教学艺术除了对教学效果至臻至美的追求,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挚爱。
”因此,“如果只是为了展现教师的教学才智,充其量只是娴熟的技巧。
而艺术是属于良心的,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
”我国特级教师成功的教学艺术,乃是他们“一片爱心”的结晶,很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整理,上升为理论,使之作为中国特色的教学艺术思想的精髓部分。
(三)、名师教育教学的艺术显现
时至今日,随着“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等理念的凸显,教学的重心正在悄悄地转移,与这一趋势相适应,教学艺术研究被赋予了新的主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研究的教学艺术有: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艺术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只要教师指导思想正确,能够把自己的创新思维渗透到教学策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任何学科都具有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
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但是当教师还受制于各种压力而无法充分发挥主体性时,所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其实只不过是一句空洞而毫无意义的口号。
学生主体性的张扬以教师主体性的解放为前提,这其实也意味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中永远都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号,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这天空中画上一个问号,并激起他们探索的冲动。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艺术。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本然要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之外,还必须注意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促进学生细心观察、潜心思考。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才能都有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艺术
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古今中外永恒的教育理想。
“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理想,也是走向学习化社会的教学活动所应追求的教学境界。
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意义上说,教是为了学、服务于学的。
但是教决不能代替学,学习作为学习者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它以学习者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由于学习活动的指向学习者自身,因而学习活动是一种“返身型实践”。
这意味着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切成果都要通过学习自身的发展来体现。
而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是无可替代的,因此教师的教只能促进学而不能代替学。
这也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为了促进而非主宰学生主体的发展。
学生走进教育,必然经历一个逐渐成长发展的过程。
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相适应,教师必须经历由“不得不教”到“不需要教”的角色转变。
形象地说,教师就逐渐实现由“抱着学生走”到“扶着学生走”,并最终实现让学生独立行走的转变。
“学会学习”与“不需要教”两者是内在统一的,由“教”走向“不需要教”,固然要经过师生的长期努力,但这种不需要教的境界却是终身学习对于现实教学活动的一种必然要求。
4、促使学生乐学的教学艺术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教师只有在教学改革中注意更新观念,掌握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实现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因为教与学的主体是人,连接学生的纽带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忽视了“情”,则“理”无从渗透,“乐”又从何谈起?
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注意使用创造性、审美性、情感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在这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使教学达到“同频共振”的首要前提;
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消除各种教学障碍,打开教学交往的情感渠道,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教师以饱满的发自内心的热情进行课堂讲授和课外辅导,是情感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三、名师名校应交相辉映,品优质优相得益彰
建设一所好的学校,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关键。
教师队伍的的素质决定者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学校应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努力为促进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交流经验展示风采的舞台,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通过承办各级教研活动及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评比活动,给教师提供各种学习锻炼的机会;
学校应对骨干教师高标准严要求,让他们的节节课都成为精品,使他们很快的赢得较高的社会信誉。
同时,对已经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持续的关注和扶持,是学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也是能使名师名校应交相辉映,品优质优相得益彰的重要环节。
四、我区名师的现状:
四、关于教学名师建设的思考
(一)、如何充分发挥名师的积极效应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1、名师工程的启动表明,我们已经涌现出许多德才兼备的大师,但不够,我们需要更多。
各地、各高校可根据当地实际定期开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活动,作为名师评选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如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评比活动,搞好年轻教师的培养。
如评选优秀教师、教学、科研骨干等活动,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是否应该加学生评选优秀教师、教学、科研骨干等活动的参与投票比例。
3、教学名师的产生非一日之功,学校需要制定长远的教学名师培养目标和计划,建设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师。
是否对教师建立三类评价体系:
将教师岗位分为科研为主、教学为辅型,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型或双强型三类,教师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按三年一个考核周期进行评价。
4、是否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制定配套政策,使热衷于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待遇、工作条件和荣誉等方面感到满意,有合适的平台和成长的环境。
5、教学名师评选可能与预计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段距离。
精神奖励是重要的,但以人为本的社会里提高物质条件的因素可能超过精神激励。
(二)、应加强校本培训
促进名师成长发展
实践证明,加强校本培训,不断丰富教师自身的内涵,提高教师中小学现代教育理论培训自身的专业素养,引领广大教师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是打造名师最直接的、最有直接效益的实施途径——
1、新课改需要我们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创新”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无论是“知识的建构”、还是“人文精神的凸现”,无论是“个体的自主探索”,还是“共同的合作探究”,都需要我们教师去体验、去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