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答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720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远程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远程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远程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远程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远程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答案.doc

《远程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远程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答案.doc

狭义远程教育:

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

广义远程教育:

是对在师生时空分离或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所有各种情境(包括传统学校校园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应用各种信息通信技术和媒体资源的方法和手段,在教育、培训和学习中进行的远程教学与远程学习活动的总称。

开放学习:

是一个总的类概念,不仅表示入学政策对各类教育对象的开放,而且表示用以满足学习者个人需要的各类学习资源的开放,以及学习过程和学习组织管理方式的灵活开放。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努力排除以教师、学校和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所固有的种种学习障碍。

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中,学习者应能依据自身的需要和可能选择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及考核方式。

学生学习支助服务:

是指远程教学院校及其主要代表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类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助服务的总和,其目的是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远程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学习中心:

是远程教学院校在各地社区建设的学生学习支助服务体系的基层组织机构,是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活动基地,是远程教育教学信息的双向交互通道和教学资源的集散地,是远程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向社区辐射延伸的节点和终端。

课程开发:

包括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和教学生的各个环节及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学生自治:

是指学习者对其自身学习的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媒体材料及其发送和接收方式、学习方法、学习进度以及检查考试方案等拥有应有的尽可能多的知情权、决策权、选择权和控制权。

网络教学平台:

是一个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它是网络课程开发、网络教学支持、网络教学

管理三大软件系统以及众多工具软件的整合和集成。

5、远程教学的四个要素:

助学者(教师)、学习者(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

远程教学3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资源。

远程学习组织模式:

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

学生学习支助服务:

(分为学术类支助服务和非学术类支助服务)

6、远程教学过程的两个阶段

(1)远程教学(专指教)准备阶段。

主要指远程教育院校(系统)及其主要代表远程教师进行远程教学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与发送

(2)远程教学(教与学)实施阶段,主要指远程学生在没有教师连续面授教学的情况下进行基于资源与通信的远程学习。

7、远程教师的两大功能:

①提供教学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与传送②为远程学生提供支助服务

8、课程资源开发过程:

创作(设计创作和试用评估)→制作(生产制作)→发送(传输发送)→更新(课程评估和更新)

9、远程学生如何进行远程学习:

(或六点中个别进行考查,注意看)

(1)从积极适应远程学习到成长为成熟的终身学习者

(2)远程学习组织模式:

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3)学会自治(4)重视并学会基于课程资源的自主学习(5)重视并学会争取各类学习支柱服务(6)重视并学会有效交互与协作学习

10、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关系:

(1)信息技术催生出远程教学、远程学习和远程教育①应用信息技术开发远程教育课程②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支助服务与双向通信③应用信息技术于远程教育的组织管理。

11、五代远程教育模式理论模型:

(P60图)

(1)第一代:

函授模式

(2)第二代远程教育:

多种媒体模式(3)第三代远程教育:

远程学习模式。

(4)第四代远程教育:

灵活学习模式(5)第五代远程教育:

智能灵活学习模式

14、远程教学交互模式:

单项发送技术和双向交互技术

15、远程学习模式:

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和基于通信的协作学习

12、三代信息技术与三代远程教育分期表:

(分期;起始年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媒体)

(1)第一代;19世纪中叶;函授教育;传统印刷技术、邮政运输技术、早期视听技术;印刷材料、电话、电影等

(2)第二代;20世纪中叶;多媒体教学的开放远程教育;单向传输为主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大众媒体(广播电视、卫星电视)、个人媒体(录音录像、光盘)、远程电子通信等

(3)第三代:

20世纪末叶;网络远程教育;双向交互的电子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信、计算机多媒体、智能媒体

1、三代信息技术与三代远程教育每代的特点

①第一代信息技术以印刷技术和邮件通信为主,对应第一代函授教育;②第二代以大众媒介和视听技术为主,对应第二代多种媒体教学的开放远程教育;③第三代以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为主,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主要代表,对应第三代网络远程教育,电子网络学习,在线学习。

3、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相关的一种简洁分类:

(P35图)

远程与开放学习是指在远程教学情境中的开放学习,而开放与远程教育则是指具有开放学习特征的远程教育,都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

与此相对的是以连续面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和传统教学。

尽管传统教育与非传统教育通常集中代表了以教师为中心和教育资源相对封闭的特征,然而,已经有不少革新表明,以连续面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和非传统教学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教育系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开放特征。

4、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基础理论

(1)社会历史动力(或社会经济基础):

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对各级各类大量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需求,知识经济对知识创造、传播与应用及人类智能开发的倚重,构成了推动远程教育发展的社会历史动力(或社会经济基础)。

(2)物质技术基础(或科学技术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或科学技术基础)。

(3)思想理论基础:

人类知识爆炸式的加速创新与发展否定一劳永逸式的学校教育,呼唤实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教育与学习终身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等教育思想的演变和革新构成了远程教育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

(4)政治决策基础:

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压力、传统教育资源的不足、教育经济学的发展以及各国政府对教育投资的重视和对远程教育规模效益优势的认同是优先发展远程教育的政治决策基础。

(5)教育—心理学科基础(或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学习科学基础):

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学习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演进的方向与趋势构成了推动远程教育发展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学习科学基础。

13、第三代远程教育(网络远程教育)应用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

(P63)

(1)电子通信技术;①技术构成:

同轴电缆、光纤、卫星、数字微波、无线移动通信、异步传输模式与帧中继通信、分组交换通信、宽带综合服务数字通信;②举例:

直播远程教学、双向交互数字卫星电视、音频会议、视频会议、音频图像、视频点播、多媒体数据流卫星广播技术

(2)计算机与网络技术;①技术构成:

多媒体和超媒体、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全球网、信息高速公路、空间互联网、无线网络、移动通信;②举例:

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资源发布和搜索、网络非实时异步通信、网络实时同步通信、移动学习、泛在学习

(3)综合技术;①技术构成:

人工智能、知识媒体、智能代理、数据挖掘、虚拟现实技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全球信息基础设施;②举例:

知识管理、虚拟教室、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现实、虚拟校园、全球虚拟大学

17、远程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1)教学要素的扩展和重组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特点

(2)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支助服务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重点(3)对远程教与学创新模式的探索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难点

18、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体现在:

①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的多样化②个别化、个性化的教学计划③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④灵活的选课制⑤完全的学分制⑥灵活的学分转移

16、远程教育各学派的微观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P93表)

(1)穆尔;①远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学生与学习内容、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②独立学习;交互距离(师生对话和课程结构的函数)和学生自治(三条学生自治程度判定准则)的二维模型

(2)霍姆伯格;①远程教学两大功能要素;课程设计开发发送和学习支助服务②有指导的教学会谈;强调通过课程材料事先设计的教学会谈和通过技术媒体实现的各种非连续的双向通信交互机制

(3)凯伊和鲁姆勃尔;远程教学系统的两个运行子系统;课程子系统和学生子系统

(4)基更;①虚拟学习;面授教学—远程教学—虚拟教学②移动学习;远程学习—电子学习—移动学习③远程教与学再度综合;远程教学系统跨越时空重新构建教(师)—学(生)行为的交互作用

(5)丁兴富;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学习圈理论;远程教学要素分析以及包括以学生为本、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治和学生学习支助服务四项核心内容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学习圈理论

19、课程开发的创作模式:

改造模式、新建模式、更新模式

20、课程学习材料分类:

①印刷(文本)学习材料②广播(录音)学习材料③电视(录像)学习材料④计算机课件⑤互联网与全球网资源⑥网络教学平台与网络课程⑦移动学习材料

远程教育与以学生为中心:

21、远程学习是远程教育的核心

22、远程教育运行(教与学)系统:

(P147图)

23、传统教育的教学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P148图)

24、远程教育的教学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P148图)

25、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容

①以学生为本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体制的根基;

②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中心的思想和体制的核心;

③学生自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体制的目标;

④学生学习支助服务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思想和体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6、远程教育学生的共同特征:

①远程学生的年龄一般以20岁至40岁之间的为多数②大多数远程学生以业余学习为主③在多数情况下,参加远程学习的男学生比率较高④大多数远程学生主要以家庭为基地的自主学习为主⑤大多数远程学生是在职成人,具有工作和家庭负担⑥远程学生通常并不属于社会上的特权和富有阶层⑦远程学生在地理上的分布通常比传统校园院校更分散、更广泛⑧上述远程学生的特征以及远程教育院校在入学政策上的开放性必然造成远程教育的学生对象比传统教育的差异大、不均匀。

27、我国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特点

①大多以工作单位或生活社区为学习基地,注重社会化集体学习

②注重教师讲解、辅导及对话交流,注重视听节目等形象化学习材料,具有定期或不定期教师班组面授教学和考前辅导

③始终都在应试教育和灌输教学倾向极重的文化教育体制中学习,养成了比顽固的对教师课堂集体面授的依赖

④较少有自主学习的习惯,缺乏自我承担学习的责任,控制学习的进度。

选择学习的策略、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准备。

28、学生支助服务类型:

学术性支助服务与非学术性支助服务

29、远程学生遇到的困难:

(1)学习问题:

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学习进程中学术、技术和资源等发面的困难。

由于远程教育采用的技术和媒体越来越多样和复杂而使这类困难增加;

(2)交流问题:

远程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和个人,在与异地的远程教育机构及其代表交往时经常发生的人际交流及与组织交流的困难和信息传播。

(3)个人问题:

影响学习的各种特殊的个人问题,如雇主和家庭其他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学习时间和场地、环境和条件、财政、交通等问题。

30、远程学习组织模式:

个别学习和班组学习

31、学生支助服务类型及功能:

信息服务,资源服务,人员服务,设施服务,实践性教学

环节,作业,检测,考试

(1)信息服务①信息发布,实现动态信息滚动发布、及时更新②信息反馈与处理答复

(2)资源服务①课程材料发送②图书馆服务,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源③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共享,有参与性、交互性,及时和经常更新

(3)人员服务①辅导,对学生课程进行辅导,答疑②咨询,对学生在学习期间遇到的各类(与学习有关的和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提供解答、帮助和建议性的服务③兼职辅导员教师和学生咨询顾问,对学生进行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