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知识谱系中的地位、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对象、任务及课题、课程与教学论在当代的发展。
【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课题及当代意义;
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
【学时数】4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对研究对象的分类:
现象、问题、规律;
事实、价值、技术。
典籍里记载的古代东西方课程与教学的思想,重点是孔子、中国的蒙学、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古代课程与教学的特征。
2.近代课程与教学的进步,近代课程与教学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原因;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贡献。
近代课程与教学的特征和教学论的发展。
20世纪杜威以后课程与教学论的变化;
泰勒的贡献。
3.课程与教学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4.分科教学的由来及其贡献和局限。
5.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现象、问题、规律
大学里任何一门严谨的学问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蕴涵其中的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概莫能例外。
从一般的角度看,这些要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对象/问题/和方法就是某一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规律。
以此类推,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就是研究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现象、问题和规律。
我们把现象定义为主体意识到的存在;
问题定义为现象背后存在或隐含的矛盾冲突(即不是所有的现象都是问题,只有主体迫切要解决的现象才是问题,如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在牛顿之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不被意识为一个物理学问题,只有牛顿才是一个问题;
依次类推,各个学科对同一问题有自己的思维,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植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看到的问题的意义不一样);
规律一般解释为普遍的内在联系,我们定义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现象、问题、规律都有特定的历史性(具体性)。
就课程与教学论来说,当年孔子/亚里斯多德以及夸美纽斯等遇到的现象、问题和解决方法显然和今天人遇到的不一样。
这就有了科学的生长。
现象、问题和规律三者最核心的是问题。
2.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和实际能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分类研究。
是什么/为什么涉及对事物内部特性的认识,即事实问题(有真伪之辨);
应该怎样涉及主体根据各种利害关系作出规范选择,即价值问题(有正误之别);
实际能怎样涉及方法选择,即技术问题(有行与否之差别)。
问题的上述三个角度可以是从同一问题的三个方面来研究;
也可以据此对不同的问题有所角度侧重。
这就有了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事实问题主要包含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如课程与教学的起源、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构成要素、特征等等;
价值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目的设定、意义判断和途径选择等,如课程与教学主要是出于国家的需要还是儿童个人的需要、什么知识在课程里出现、学校应该开设哪些课程、教学改革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等等;
技术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例如一节课该怎样设计、教材怎样编排、怎样个别辅导学生等等。
3.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举例课程与教学论的具体任务)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1.古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在中国,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
春秋时“六艺”,“子以四教”,以及启发式、温故知新等;
《学记》教学相长、“善喻”;
汉朝以后儒家独尊等。
都是有关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见解。
古代希腊,智者派,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
雅典的“七艺”和谐教育;
斯巴达军体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是源头。
2.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德性/智慧和笃信;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遵循万物的顺序;
彻底、迅速和愉快的原则;
集体教学等思想。
洛克白板说;
卢梭性善和自然主义教育;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
斯宾塞科学主义课程。
以1806年《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即理论基础;
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独立;
方法;
名著等。
3.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
时间:
20世纪开始
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
形式教育派与实质教育派
杜威: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传统教育学派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凯洛夫教育学,共产主义方向;
教学特殊认识说;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
分科教学的强化
斯金纳程序教学、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泰勒的课程论;
施瓦布等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相互独立;
相互交叉
大教学论,即教学论包括课程论
大课程论,即课程论包括教学论
第二节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1.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2.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3.学科的基本结构。
4.学习领域的扩展。
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1.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基本原理和价值观念;
专业技能
2.联系实际 问题意识,实践兴趣
3.注意拓展学习 阅读一些专业名著和专业杂志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可以举出课程与教学论的哪些课题?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掌握课程概念,关于课程本质的不同认识,课程发展的历史状况,课程论涉及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科、科目、分科课程、知识、经验、活动、计划与方案、课程的表现形式、学校课程、古代和近代地课程形态、现代课程的形成、当代课程的形态、综合课程、显性和隐蔽课程、影响课程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教学难点】关于课程本质的不同认识;
课程的表现形态和分类。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掌握以下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课程的基本概念
1.课程概念、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科、科目、活动、计划(理解、掌握)
2.课程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材(理解、掌握)
3.古德莱特的课程形态划分(了解、理解)
一、什么是课程
1.词源学的释义
汉语“课程”出现于唐代,但很难说是专用术语,只能大致说包括了学习的内容和进程安排。
近代,“课程”用来指称“教学科目”(即学科内容)以及教学这些科目的“顺序和时间”。
英语里”curriculum”词根原有“跑道”之义,引申为“学习的进程”。
但仍然有“教程”和“学程”的侧重。
概括来看,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2.学者下的“课程”定义
尽管我们可以以“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两个维度来概括“课程”,但什么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却是很难把握,人们意见分歧更大。
这样,学者就下出了关于“课程”的许多定义。
对于这些定义,我们不需要找出哪个更正宗正确,而是研究这些定义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就能丰富我们对课程的认识。
所谓兼听则明。
在学者下的定义中,我们举例两个代表性的。
一是施良方教授归纳课程的六个定义,即课程是教学科目;
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是学习经验;
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是社会改造。
这六个定义,课程是教学科目/课程是教学活动/课程是学习经验,最值得注意。
二是美国学者古德莱特的层次定义。
他认为课程处于五种状态,即理想的课程、官方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实际运作的课程以及实际体验的课程。
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般指“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还包括“怎样教”的问题。
两个概念的外延不一样。
2.教学进程:
它回答的是“怎么教”这个问题里的时间组合问题。
教学进程还有计划的进程和动态的临时处置的进程。
3.学科:
学科是学术的分类;
还指教学科目。
课程论里的学科是用后者意义。
从各门科学领域里(文化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知识或技能),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
4.科目:
科目强调分科的形式,如课程表上的“语文”“体育”“音乐”等。
科目与学科的区别主要是,后者强调了内容。
5.知识:
与技能、价值观并列,是学校课程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
6.经验:
这个概念有动词的意义、名词的意义、认识论的意义。
也是学校课程内容和实施的一个主要方面。
7.活动:
有人认为是学校课程的内容;
也有人认为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8.计划或方案:
有人认为计划即课程;
但计划是静止的,课程还有实施的动态意义。
课程与计划又密切相关。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从文本形式看,课程有多种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
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规定学校课程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计划一般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课程标准:
主要指学科课程标准,一般概要地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课程标准和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联系,但二者还是有区别。
3.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这被看成实施课程的资源和载体。
第二节课程的历史发展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世界上最早的课程;
学校课程的诞生;
古代学校的课程;
现代课程
2.当代课程的表现形态:
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与社会本位课程
活动课程与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