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卷文档格式.docx
《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卷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尊、自重,就意味着尊重他人,自主、自由,就意味着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
我们常常发现,标榜__________者与__________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唯命是听的人往往不负责任。
与__________完全相反,宽以待己者往往严以对人。
这正是因为自尊者尊重人,自由选择的人是负责的人,而又决不强人所难,自爱的人爱人,他们懂得__________。
①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③不为五斗米折腰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
(2)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的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
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
如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回复道:
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
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太遗憾了!
他们会为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而感到惭愧。
B.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祝您在新的岗位顺利。
C.那是巨大损失啊,您现在做什么?
我马上加入您的队伍。
D.这样啊,你应该在杂志上通告一下,免得我们以后误投。
二
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
启蒙思潮与公私观念刘志琴
①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不绝如缕。
即使在先秦时代,也星星点点地散见于诸子的篇章中。
到封建社会后期,在宋明理学崇天理、灭人欲的高压下,“私”无藏身之处,然而发展到明后期,王艮对天理作了重新的解释,他说:
“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
”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趋向快乐,穿衣吃饭是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要求,就是至道和快乐。
这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人同此欲”是“自然天则”的命题,强调人欲与天理并非天生对立。
顺应自然的发展,以己欲度人欲,乃是顺人意应天理的行为。
②由肯定人欲进而提出“尊身”的观念,认为“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
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
王艮提出“爱身如宝”的思想:
“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
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
能爱人,则人必爱我。
人爱我,则我身保矣。
……能敬身,则不敢慢人。
不慢人,则人不慢我。
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
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
”并按此理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吾身保,然后能保天下矣”,把“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认为保身与保国、保天下是一致的,这是对“身”的最高评价,显然,这“身”是依托个体的人而存在的,有身尊才能做到道尊,实际上这已超越群体,属于个体性的范畴。
在群体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突出“身”和“生”的观念,回归人的本性,是个体从群体剥离的前提,是冲破封建伦理坚冰而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③这在中国是个艰难的历程,近代人文启蒙以崇尚个人价值和人格独立为内涵,这是封建文化对人的传统观念中难以含有的内容。
“人文”这一概念在中国虽然古已有之,但这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与西方的人文观大相径庭。
在中国呼唤个人意识的觉醒,首先要有“私”的回归,这是近代中国启蒙的必然历程。
王艮在个体性和“人同此欲”方面突破了传统禁锢,触发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④此后,“说私”“道私”的思潮接连而出,覃思不断。
袁宏道以“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谈”激励人们尽情享受个人的欢乐,独抒性灵,使人耳目一新。
李贽说: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黄宗羲说: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他们都对“私”的合理性作了重新估价,使人振聋发聩。
冯梦龙进而提出“以情设情”,鼓吹情能动天地、泣鬼神、生万物。
他列举周文王喜好《关睢》,吕尚掩面斩妲己,不忍心美人死在自己的刀下等,阐明圣人也有为情色而动心的私情。
⑤因此冯梦龙说“人知圣贤不溺情,不知惟真圣贤不远于情”,宣称六经皆为情教,倡议创立情教。
傅山提出的反奴俗、反自锢更是高人一筹。
凡此种种“性灵说”“童心说”“情教说”在明末风动一时,都以论证私情、私欲的合理性而启人心智,启动了中国人文启蒙的新思潮。
它从明清之际开启,经过中断,再开启,前进又徘徊,直到20世纪初年章太炎才提出人的“自性”和“主体在人”的思想,并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人的自然性,才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
3、第①段加点词语“不绝如缕”是指“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
(2分)
4、对“尊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尊身”的观念是在顺应天理、肯定人的欲望的基础上提出的。
B.王艮将“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是对“身”的最高评价。
C.群体本位下,突出“身”“生”观念,意味着人的本性的回归。
D.“尊身”意味着对群体的剥离和否定,是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5.根据上下文,对第③段加点词“西方的人文观”含义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交流的自由和率性。
B.崇尚自我价值体现,关注人格独立,维护人性尊严。
C.“私”的观念至上,呼唤个人意识觉醒,关注启蒙。
D.突破传统禁锢,张扬个体性,强调个体欲望的实现。
6.对第④段的引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宏道认为目耳身口可极尽色声鲜谈,从欲望的角度证明私的必要。
B.李贽认为有“私”才能治家理政,从本心角度证明人们对私的接纳。
C.黄宗羲认为人本来是自私自利的,从人性角度重新评价了私的合理。
D.冯梦龙以圣人有为情色而动的私情,证明私情乃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7.本文从明代“私”的观念的确立来追述中国思想启蒙的历程,话题集中,思路清晰,请对此加以评析。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大江奔流谢阁兰
①我不确知它从何奔流而来。
它自己也不知道,更不必说那贯穿它,鼓动它,为它的每一次跃动打上印记的江神了。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一茎细流,才是它的源头。
一切江河命中注定了不认识其他江河,只知自己。
所有的大河命运相似,它们在世上独一无二,但凡一条河去接触同类,都只是去吞并它。
相形之下,山的精魂友于兄弟,山头和山头可以自由相望,且经由地脉相联相通。
河流,就算靠得再近,也一个同类都不认识。
两股水流,无论路径是否平行,无论水质是否相同,都只是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犹如天上的两颗星星,即便是它的支流,它去接受,去认识,只是为了立即将它们吸纳为自己的一部分,那时便少不得一场搏斗,时而造成强大的涡流。
所有的大河,都绝对唯一而无与匹敌;
美丽的生命,苦涩而高傲,从不触类旁通,唯有一己的曼曼长波。
②它兼并了嘉陵江,势力得以壮大,于是丰盈,坚实,与群山较劲,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它投身于崎岖坎坷的幽谷,这一切,位处重庆和宜昌之间,那是它伟大的成熟岁月,充满暴力的年纪:
险滩和山峡接踵而至的征途。
③重庆的岬角是它新生活开启的标志。
当它来到此地,已经拥有了它美丽的醇厚色彩。
它打磨了如许的陡岸,它舔舐了如许赤红、赭色、灰色或是微蓝的黏土,而它的水一旦混和了所有这些尘土,便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色泽。
不再是愚蠢的清澈,不再是它源泉的眼神里那种天真;
而是变幻如虹影的乳色;
不再如玻璃般透明,亦不再冷漠……河岸与水的长期磨合造就了这油润的水流。
它阻断窥探隐私的目光,藏匿深渊,唯示人以变幻的光影,时而铁锈色,时而蓝绿色,取决于这是它那流动之身本来的颜色,还是蓝天的颜色投映在它不透明的表面上。
在翻卷这些泥土,翻卷微尘的过程中,大江回味过往,继续前程。
④重庆的岬角是它步入成年的标志。
大江雄风浩荡的岁月,正是在重庆。
正是在那儿,突然,嘉陵江呼啸而来。
起初,尖尖的山嘴将它们隔开:
它们本行将相遇,大山蛮横地插手将它们阻拦,在两边都造成了激荡。
且看两个敌手先是猛然跳开,再重新扑向对方,厮打起来。
它俩分歧显著,差异鲜明:
水量、宽度、丰枯季节和水位完全不同。
这种反差时时造成剧烈的涡流。
大江和嘉陵江搏斗一场,取得了胜利,立即将对手拽上了自己的道路。
此时的大江,水量丰沛,仍然鼓胀,只不过是在涪陵江口的对岸。
这水融入大江的生命,它顿时春光焕然,步履轻盈。
这水蹦蹦跳跳,透着一种天真朝气。
正是在险滩的核心,大江所拥有的暴力品质、能量、对付大山的谋略,都达到了极致。
险滩滩可谓强暴品质达到巅峰的时刻。
它拥抱并包围的每一道障碍,每一次跌宕,都是一头活蹦乱跳的猎物,而大江似乎并不知道能否顺利过关。
在这关口之前两三里的地方,我们看到它突然沉静下来,舒展肢体,流速减缓,仿佛陷入一种慵懒的状态。
在此,大江肯定是自知即将进入险境,预作准备。
在这儿,大江每分钟都在搏动,这是险滩的脉搏,决战在即的颤抖。
⑤正是如此,收魄敛魂,屏气凝神,专心致志,水流非常缓慢,却已经因奔向障碍而激动得发抖。
大江准备就绪,只等第一次飞颤,周边的岩石不胜高峻,略无缝隙可通,大山拦在那里,扑灭了所有绕道的希望。
大江开始加速,坚定无比地奋勇向前:
它的脉搏总是堆持同样的节奏,然而愈来愈喧嚣,柔滑的江波变成了狂野的惊涛,涡流和轻微的震颤已经出现,最底下,左右两边突出的岩石像两道栈桥一样,收束着水流,所有奔腾的水正要从那里一泻而过。
大江刹那间改变了性格,崩射而出,光滑得犹如一把镪亮的利剑,那是因急速而坚硬无皱褶的水;
凝成一股绳的不屈的江流。
⑥然而在它岸边,下面,两旁,更深处,所有尚未过关的浩荡洪流在抗争,接着是所有它迄今未知的障碍、顽石、断壁。
一些漩涡往一侧打旋,另一些则反向旋转,将它们碰破。
水中有瀑布,有水洞。
有自下而上的涌射,向水面冲破一只只水泡。
大江分散在努力之中,仿佛碎成齑粉,没有脉搏,没有江流,没有意识。
唯独在下一道河湾,当它恢复了宁静,平息了暴怒,仅仅当速度重新变得均匀,归于平衡;
大江回忆起先前的搏斗,于是明白,那一刻已成过往。
8、分析作者在第
段中描写的大河的特点。
9、赏析第③段描写江水颜色变化的画线句子。
(4分)
10、第③段说“重庆的岬角”是大江“新生活开启的标志”,第④段说它是大江“步入成年的标志”,对同一地址赋予不同说法,请分析不同说法的原因。
11.请以第⑤⑥两段为例,选择除修辞之外的两个角度,评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浣溪沙【宋】周邦彦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出帘踏袜趁蜂儿①。
跳脱②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
夜寒谁肯剪春衣
。
[注]①踏袜:
来不及穿鞋,只穿袜子。
趁:
追逐。
②跳脱:
手镯。
戴上手镯,这里指成年。
③剪春衣:
裁剪春衣,寄给远方的丈夫。
12、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挽桐花两鬓垂”,以桐花装饰两鬓,尽显小姑娘活泼之态。
B.“弄影照清池”,小姑娘在池边欣赏自己妆容,一派烂漫天真。
C.“双腕重”,戴上金镯,说明姑娘长大成人,显得端庄、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