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8003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Word文档格式.docx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Word文档格式.docx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博士点具备了较先进的科研实验条件,为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博士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流动站所属各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专家简介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建设,博士点形成了与军事应用结合紧密,特色突出的多个研究方向。

主要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

抗干扰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

军用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

信息对抗系统与技术;

高性能计算技术与支撑平台;

信息系统时敏性建模仿真与系统集成;

雷达新体制研究;

雷达实时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

多源目标探测与识别;

弹载小型化实时信息处理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导引头;

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两院院士王越教授,是知名的雷达与信息系统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雷达系统设计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

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教授,是电子学界知名的专家,在雷达杂波抑制、信号处理等方面取得杰出的研究成果,曾四次获得国家发明奖。

匡镜明教授,是电子通信界知名的专家,在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3).博士后工作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信息

博士后工作负责人:

仲顺安68913274中心教学楼1208房间。

管理人员:

吴莎莎68948157中心教学楼935房间。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部分合作导师简介

姓名

王越

性别

出生年月

1932年4月1日

联系电话

68912707

电子邮件

rantao@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划国家安全领域专家组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信息类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兵工学报》编委。

曾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六研究所所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研究方向

信息安全与对抗

教育经历

1950年入大连理工学院电讯系学习,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学院

当前工作

从事系统理论、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

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

个人成就

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对抗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曾担任过许多大型火控雷达系统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指挥,研究成果丰硕,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四等奖、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光华基金一等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曾被授予兵器工业功勋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

匡镜明

1943年6月14日

68913145

教授,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博士生导师。

湖南益阳人。

曾担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自1993年8月起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1999年7月起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电子、电工与信息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及评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国防科技进步奖评委等职务。

通信与信息系统

1966年7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1981年10月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8年5月西德西柏林工业大学电工系通信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从事通信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数字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

先后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先进党委书记、校长”等荣誉称号。

苏广川

生活或工作照(电子版:

要求jpg格式)

1941年10月6日

68912609

suguangchuan@

196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遥测遥控专业,后留校任教。

1989年提升为副教授,1997年被提升为教授,1998年聘任为博士生导师。

196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遥测遥控专业

目前从事通信与信息处理的理论与应用工作,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

80年代初曾参加“红箭-73”遥测系统的研究,并实际用于我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研制生产,该项曾获部级四等奖。

80年代末从事雷达信号处理研究,将卡尔曼滤波用于制导雷达,跟踪快速机动目标,该项获国防科工委三等奖。

90年代初从事语音信号处理的研究,将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用于智能机器人,该项目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后又从事强背景噪音下的语音技术研究,该成果用于海军某部的通信控制,该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从事的研究项目有“高速数据网在雷达中的应用”,“某型号导弹头的系统设计”,“毫米波导引头的信号模拟器”,“宽带雷达信号产生技术”的研究,该项获国防科工委三等奖。

公开出版的著作有“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高级微型计算机系统及接口技术”,“高级计算机结构技术及其应用”以及“宽带雷达信号产生技术”。

安建平

1965年5月26日

68912615、68946928

an@

山西省原平县人,1996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被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现任“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首席教授,电子工程系主任。

兼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遥测遥控》编委,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理事。

1999年获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0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讲授或正在讲授的本科生课程有《通信原理》、《信息论》、《信道编码》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扩频通信》、《信息论与编码》,博士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技术》、《CDMA扩频通信》。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无线互联网络技术

1996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从事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等方向的理论与技术工作,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本。

其他需要补充的内

刘志文

1962年4月26日

68911432

zwliu@

1990年获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作为大会程序委员会秘书长负责承办了1996年CIE国际雷达会议,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委,高技术通讯(英文版)特约编委。

现任信号与图像处理教研室主任,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督导专家组成员,“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讲教授。

国防科工委重点教材/著作建设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DSP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IEEE天线与传播汇刊、IEEE通信快报、EURASIP应用信号处理杂志、中国科学、电子学报等国内外十余种核心期刊的论文审稿人

信息安全与对抗理论与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1990年获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目前从事阵列信号处理、信号与图像处理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数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专题”等本科/硕士生/博士生课程。

曾连续三次被确定为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主持完成了包括博士点基金项目和“九五”国防预研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6项,作为主要贡献者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其中多项研究成果经鉴定/验收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合作编辑出版国际会议文集一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SCI、EI收录21篇,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

目前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6项。

沈庭芝

1944年11月26日

68912612

shentz@

196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

经历了六年的雷达收发系统的研制,曾于1986年至1988年以及1994年至1995年去美国UMASS数字图像分析研究所访问研究三年。

1993年至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