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综合教案美丽的风筝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综合教案美丽的风筝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综合教案美丽的风筝doc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动过程
(一)参观“风筝展览”,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欣赏各种不同造型的风筝,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师:
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风筝。
老师布置了一个“风筝展览”,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当老师把遮住风筝的布揭开后,全体幼儿异口同声:
“啊!
好漂亮!
那么多!
)评析:
风筝是教师收集和幼儿从家中带来的。
幼儿没有集中看过这么多的风筝,只是熟悉自己带来的。
这么多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风筝经过老师的精心布置,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幼儿的兴趣一直子被调动起来了。
这些风筝真漂亮!
还有什么词语可以用来夸风筝漂亮?
幼1:
美丽。
幼2:
好看。
幼3:
颜色鲜艳。
幼4:
各种各样,非常漂亮。
你看到有什么风筝?
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我看到有蝴蝶、猎八戒、孙悟空。
我喜欢蝴蝶风筝,它的颜色特别鲜艳,有两只美丽的翅膀。
有老鹰风筝,还有小燕子、五角星、金鱼。
我最喜欢老鹰,它的眼睛很大,很精神。
我看到有大蜈蚣、螃蟹、红灯茏,还有唐僧。
我特别喜欢红灯笼风筝,觉得像过节一样。
评析:
由于老师的提问紧接幼儿的感叹而来,而且问题具体、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观察的顺序和思维就紧跟老师走了。
在问、答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领略到风筝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幼儿发言很踊跃,都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教师就在请个别幼儿回答后,请幼儿和身边的同伴互相讲一讲,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
这一环节,幼儿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风筝,为下的环节做了铺垫。
2、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感受它的对称美。
(师:
手拿一个风筝,便于幼儿看清楚。
)小朋友们看一看,风筝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全班小朋友。
风筝有上面的画和后面的架子。
画有的是用布做的,有的是用纸做的。
风筝上还有尾巴,是布和纸做的。
风筝上还有长长的线。
要把它拿在手里,不然风筝就会飞跑了。
看一看,这些风筝的尾巴都一样吗?
幼:
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
哪些风筝的尾巴长?
哪些风筝的尾巴短?
大的风筝尾巴长,小的风筝尾巴短。
长串的风筝尾巴也长。
知道风筝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好让它在空中飘吧。
挂在风筝上好看。
我知道,尾巴是保持平衡的。
星期天爸爸带我放风筝时告诉我的。
小朋友,我们来看这个蝴蝶风筝,它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上面的图案是一样的。
大小也是一样的。
再来看一看,风筝的骨架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两根尾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
骨架上的竹棒长短一样,粗细一样,两根尾巴一样长,一样粗。
刚才小朋友已经发现所有风筝的面、骨架、尾巴,包括上面拴的线都是对称的。
对称才能保持风筝平衡,才能放飞到天上去。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
由于教师多用”看一看“、”我们来看“这些语言提示,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观察、讨论的内容上来,所以幼儿观察仔细,讨论热烈。
在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结构时,教师把风筝拿在手中,还走到幼儿中间,便于幼儿看清楚风筝的正、反面都有什么。
幼儿看得清,有得说。
幼儿发言句子连贯、通顺,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幼儿之间的讨论、个别幼儿的发言,都为全体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在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结构时,特别强调了尾巴的长短与风筝大小的关系的尾巴的作用,既因为尾巴容易被忽略,又为幼儿在延伸活动中制作风筝做了知识上的准备。
在引导幼儿感受风筝对称美的时候,教师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蝴蝶风筝,以利于细以逸待劳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发现”对称“,再请幼儿观察其他风筝,知道”对称“是所有风筝的共同特点。
整个环节中,气氛热烈而有序,人人都很投入,达到了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3、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了解风筝的不同种类。
刚才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的风筝,你觉得它们除了大小不同、尾巴长短不同、画的形象不同、颜色不同外,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说一说。
有的是平的,角的鼓起来。
有的是-个,有的好几个串在一起。
师小结:
风筝的造型很多,种类上大体分为三种,(手分别指三个不同种类的风筝)有平面的,有立体的,也就是小朋友说的鼓起来的,还有串式的。
为了让幼儿能比较容易地区分风筝的不同种类,教师在布置展览时,就特意将三只种类区别明显的风筝挂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幼儿经过观察比较,很容易发现风筝的三个不同种类。
因为考虑到幼儿概括能力还有限,在此环节,老师破例做了小结,力求给幼儿留下正确的概念和完整的印象。
(二)、观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1、观看幻灯片。
(依次播放以下六张约灯片,同时播放配乐说明。
)⑴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风筝。
⑵最初的风筝是模仿鸟的样子做的,叫鸢或鹞。
⑶到了唐朝叫风筝。
⑷莱特兄弟根据风筝升高原理,发明了飞机。
⑸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中国风筝,在它旁边写着:
“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⑹每年4月20日到25日,国际风筝节在中国潍坊举行。
潍坊被称为“鸢都”。
2、组织幼儿讨论:
小朋友,刚才看的幻灯片中,都介绍了什么?
看过后,你有什么感受?
是中国人发明了风筝。
中国人真了不起。
风筝挂在美国,我觉得很骄傲,很想升国旗。
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我觉得中国人很聪明。
教师在做教学准备时,一开始选了十多张幻灯片,内容比现在播放的要多,但从活动目标和幼儿接受能力等方面考虑,只保留了六张。
由于幻灯片画面清晰度高,再辅以简洁的配乐说明,给幼儿留下了较探刻的印象。
幼儿争先说感受,话语间洋溢出民族自豪感。
(三)、设计制作风筝图案,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1、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激发创作欲望。
小朋友,风筝这么美丽,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
制作风筝有很多步骤,我们今天来设计一个风筝面的图案。
放学时,可以把你设计的画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成风筝。
现在来想一想,你要画一个什么图案?
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提醒创作要注意的地方:
今天画风筝图案的纸比较大,请小朋友注意,画形象时要画得大一些,要对称;
涂颜色时要先涂上面再涂下面,这样不会弄脏画面和衣服;
大胆地画,心里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画好的风筝图案全部放到展示板上,请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用鼓动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又清楚地交代任务,这样幼儿有了创作积极性,又有任务要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幼儿动手画以前,先让幼儿想一想要设计一个什么图案,这是基于大班幼儿正从直觉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来考虑的。
心中有画,纸上才有画,避免了盲目下笔。
创作前,老师还就画面的人小、对称的要求、涂色顺序等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做了强调。
这些对幼儿能否成功创作出一幅风筝图案,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则个别不敢大胆作画、绘画能力较差的幼儿,用鼓励的语言使他们产生信心,还建议他们可以画“展览”中自己喜欢的风筝的图案,降低了难度,还耐心地指导画的顺序、涂色方法等,帮助他独立完成作品。
由于老师考虑周到、指导得法,所以在展示作品时,所有的孩子都能展示出自己创作的作品。
看到一大片色彩斑谰的画面,孩子们露快乐的小鸟“唧唧喳喳”地交流,快乐和自信写在脸上。
这时,更快乐和幸福的是老师!
延伸活动1、做风筝:
幼儿离园时,将作品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了解、学习制作风筝的方法,动手做成一只风筝。
2、放风筝:
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风筝。
还可以将风筝带到幼儿完,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放风筝。
分析与反思:
本次活动作为一次大班综合活动,定位于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主动的观察和讨论中,由对风筝外表美的粗浅认识,逐步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到风等的对称美,利用视听手段,让幼儿主动获取信息,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产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
风筝是幼儿常见的,了解风筝的由来、基本结构、种类等相关知识,又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目标设计体现了教师“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从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切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要求,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思想: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活动过程条理分明、层屋清晰、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到渠成。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观察、讨论、发现、感受、创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和快乐,受到一次美的熏陶。
自我欣赏作品使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互相欣赏作品又使幼儿绘画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因为考虑到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的程度对手完成制作风筝的整个过程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已想让孩子体验一下做成一只风筝的快乐,所以设计了延伸活动;
和家长一起做风筝、放风筝。
和自己的家长一起,用自己亲自设计制作的风筝图案,做成一只风筝,再与爸爸妈妈一起放飞,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多第大的喜悦!
对于家庭来说,又是一次多么好的交流感情、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