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寺文化及建筑PPT推荐.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57952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佛寺文化及建筑PPT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国佛寺文化及建筑PPT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国佛寺文化及建筑PPT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国佛寺文化及建筑PPT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国佛寺文化及建筑PPT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佛寺文化及建筑PPT推荐.ppt

《中国佛寺文化及建筑PPT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佛寺文化及建筑PPT推荐.ppt(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佛寺文化及建筑PPT推荐.ppt

最后,塔被置于寺外,或另建塔院,而殿却被放在寺庙建筑的主体位置上。

佛教建筑由以塔为中心演变为以殿堂为中心的过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二、佛寺建筑史话二、佛寺建筑史话其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受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影响。

华夏大地自殷周至唐代的一千多年中,宫殿、王府、署衙、宅第等,逐步形成以殿为主,由层层院落组成的传统建筑模式。

在这种建筑群中,殿的位置是崇高的、神圣的、显赫的,是帝王议论国家大事、举行大典的地方,也是祭祀天地,社稷、神灵和祖宗牌位的地方。

因此在佛教寺庙中,供奉佛像、礼佛、诵经的地方也应该是殿,这是中国人早已习惯并经常采用的形式。

二、佛寺建筑史话二、佛寺建筑史话二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王公、贵族、富商、甚至皇帝,出于对佛教的崇敬,往往“舍宅为寺”。

河南登封“嵩岳寺”,原是北魏宣武帝拓跋恪的离宫,后由其子舍作寺院。

北京雍和宫原是清胤祯的雍亲王府,当他当上皇帝后,将其一半改成喇嘛寺庙。

二、佛寺建筑史话二、佛寺建筑史话到了宋代,以殿为中心的佛教寺庙,又被中国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禅宗发展成“伽蓝七堂”的建筑形式。

七堂,即指佛堂、法堂、僧房、库厨橱、山门、西净、浴室等。

这样,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寺庙,已全部“中国化”了。

“寺”本是汉朝的一种官署的名称,相传在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等来到当时中国的首都洛阳。

当时的政府把一个宫署鸿胪寺,作为他们的招待所。

从此以后,它就成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专称了。

按照历史记载,当时的中国皇帝下命令为这些天竺高僧特别建造一些房屋,并且以为他们驮着经卷来中国的白马命名,叫作“白马寺”。

二、佛寺建筑史话二、佛寺建筑史话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佛教寺庙是供奉佛像、存入佛经、举行佛事活动和供僧众们生活、居住的场所。

因此,各类佛教寺庙的建筑和布局,无不与其功能相适应,同时又受到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大体与三种佛教派别相适应,寺庙类型可分为:

寺庙类型汉地佛教寺庙藏传佛教寺庙南传佛教寺庙汉藏混合型寺庙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汉地佛教寺庙分布在全国各地。

受古建筑形制影响,有下列特点:

1.重要殿堂与佛像布置在中轴线上。

一般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或观音殿、藏经楼。

2.较大的寺庙在主体殿阁两侧,仿宫殿廊院式布局,对称排列若干个较小的院落。

各院按贡奉佛像和功能命名。

如菩提院、般若院、塔院、方丈院、法堂、祖师殿、罗汉殿等。

文献记载,房屋4130余间,是皇室专唐长安章敬寺有48个院、建的特大规模的寺院。

3.主院和各小院均绕以回廊,廊内有壁画。

在中轴线重叠四合院的两侧,又对称地布置了重叠四合院,形成左、中、右三路齐头并进的格式,如河南少林寺和北京潭柘寺。

4.一些山中寺庙,受地形的制约,采取古建筑的形式,依山就势布局,做到错落有致。

中轴线虽不明显,但主要殿堂布置在主要游览线路上。

如北京的戒台寺,千山的龙泉寺。

有的寺庙建在沟谷的桥上,如井陉的福庆寺。

还有的建在悬崖峭壁上,如恒山的悬空寺。

5.佛寺中,广植花木,或松或柏,或银杏或紫荆、藤萝。

有的庭院内掘有荷花池,叠假山,并同建筑有机结合,成为理想宗教场所,又是安全舒适的生活区。

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唐代,即佛教最初入藏之时。

松赞干布修建的法王洞(曲结竹普)、超凡佛殿(帕巴拉康),是布达拉宫的雏型,以后经过多次维修和扩建,形成现在规模。

随着佛教的传播,藏传佛教寺庙建设到清代达到极盛时期。

藏传佛教寺庙同汉地寺庙在建筑上有很大不同:

1.单体建筑的经堂、佛殿、僧舍,为木柱支撑、密檐平顶的碉房式建筑。

墙壁厚实、收分大,剖面呈梯形。

墙面上修有许多音窗(假窗),并加上许多横向装饰。

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2.在建筑群体上没有中轴线,没有对称的房屋布局,主体建筑为佛殿和扎仓,居于寺内的重要位置。

其它建筑,如活佛住处、办公处、喇嘛们住处等,则围绕殿和扎仓布列。

外面有厚墙环绕,酷似城堡。

扎仓,是藏传佛教中喇嘛们学习各种经典的地方。

各个扎仓中都有经堂和佛像,大者可容纳数千人。

一般藏传佛教寺庙中,都有两个以上的扎仓,甘肃夏河拉卜腭寺有6个扎仓。

3.立面看,往往是开井空筒式佛殿建筑。

因藏传佛教寺庙的大殿内贡奉佛像高大,但进深很小,故内部呈空筒式,在空筒四周又修有层数不等的围廊。

各层围廊间,有楼梯相通,可以逐层上达。

西藏日喀则扎什布伦寺贡强巴佛像(弥勒佛)高达27.4,围绕四周有五层围廊,顶部开天井采光。

4.重要藏传佛教寺庙,又是过去地方政府所在地。

如萨迦寺、布达拉宫、哲蚌寺,先后是历代西藏政权领袖达赖喇嘛的住地,也是西藏政府所在地。

寺内有办公用房,布达拉宫内还有法院和监狱建筑。

5.藏传佛教寺还有少数圆墙围绕,中间是大殿或塔。

西藏扎囊的桑鸢寺和江孜的白居寺就是这种特殊型寺庙。

后者中间为覆钵式塔(喇嘛塔),塔座由77间佛殿和佛龛组成,因此被人称为“塔中寺”。

这种建筑,不仅是藏传佛教,也是中国佛教寺庙中的建筑珍品。

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南传佛教寺庙南传佛教寺庙南传佛教寺庙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

受小乘教和当地民族建筑形式的影响,其寺庙主要特点是:

1.南传佛教寺庙没有明显的庭院和中轴线形式,也无依山就势高台形式,而是以塔为主或以释迦佛像为主,以殿堂相配合,周围分布或分散布置房屋。

2.在佛寺建筑形式与结构上多受缅、泰建筑风格影响,屋顶高起,坡度较大。

有一部分受干阑式结构的影响,下面凌空,上建殿堂。

如遮勒大金塔寺等。

3.受小乘佛教教义的限定,殿堂只贡释迦牟尼像及其遗物、舍利、佛塔和菩提树等。

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南传佛教寺庙南传佛教寺庙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在汉族佛教寺庙中,还有一种汉族寺庙建筑形式和藏传佛教建筑形式相结合而建的寺庙。

如承德的普宁寺和普乐寺。

寺庙前部中轴线分明,而后部却建在一个高大坛台上,中间为主体建筑,四面布置配殿或次要建筑,属曼陀罗式建筑。

三、佛教寺庙布局三、佛教寺庙布局中国佛寺的这种院落式的布局是有它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的。

除了它一般地采取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布局之外,还因为在历史上最初的佛寺就是按照汉朝的官署的布局建造的。

我们可以推测,既然用寺这样一个官署的名称改做佛教寺院的名称,那么,在形式上佛教的寺很可能也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汉朝官署的寺的形式。

另一方面,在南北朝的历史记载中,除了许多人,从皇帝到一般的老百姓,舍身入寺之外,还有许多贵族官吏和富有的人家,还舍宅为寺,把他们的住宅府第施舍给他们所信仰的宗教。

这样,有很多佛寺原来就是一所由许多院落组成的住宅。

由于这两个原因,佛寺在它以后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采取了这种世俗建筑的院落形式,加以发展,而成为中国佛教布局的一个特征。

四、寺庙中的佛像雕塑和壁画四、寺庙中的佛像雕塑和壁画寺寺庙庙中中的的佛佛像像雕雕塑塑和和壁壁画画

(一)释迦牟尼和诸佛

(二)菩萨(三)罗汉(四)四大天王

(一)释迦牟尼和诸佛佛祖在任何寺庙中都居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中,或称正殿。

佛像高大,或坐或立或卧,神态庄严肃穆。

由于时代崇尚的发展变化和宗派的不同,主尊佛的位数亦不一样。

一位主尊的居多,两侧肋侍有两头陀:

老者迦叶,年青者阿难;

或者两位菩萨:

文殊和普贤。

三位主尊的,有“三身佛”、“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

三身佛,即法身毗卢遮那佛、报身卢舍那佛和应身释迦牟尼佛;

横三世佛,即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竖三世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过去佛燃灯佛和未来佛弥勒佛。

五位主尊的,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侧为南方宝生佛;

东方阿陀佛;

右侧为西方阿弥陀佛;

北方不空成佛.七位主尊的,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罗孙佛、拘那舍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甘肃张掖大佛寺内有全国最大木胎泥塑金装彩绘卧佛像,长34.5北京卧佛寺内有全国最大铜铸卧佛像,长5。

辽宁义县奉国寺(始建于辽代),供奉七尊佛,正中毗婆尸佛像高达9.5,其余的都在8以上,因此又称“七佛寺”。

在释迦牟尼两侧还有两个重要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负责接引众生进入佛国,左右肋侍为观士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又称“西方三圣”;

左侧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满足众生欲望,解除众生一切痛苦,左右肋侍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又称“东方三圣”。

东方三圣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两手相托或交叉,两大指对顶,掌中有莲台,接引姿式。

药师佛一手持钵,一手执药丸状。

弥勒佛是释迦牟尼未来佛。

佛经上讲,弥勒梵文是“慈氏”,名“阿逸多”,是释迦弟子,早于释迦入灭,居住在兜率天,佛祖预言56亿7千万年后转世。

因为四大天王和弥勒同居在须弥山,在寺庙中弥勒佛多在天王殿正位。

由于中国佛教和老百姓认为唐末五代奉化的契此布袋和尚是弥勒转世,按他形象塑像极富戏剧化,多为端坐的胖大和尚,袒胸露腹,大肚子滚圆凸出,喜眉乐目,笑口常开,倍受人喜欢。

有的寺庙中在弥勒佛身边塑五个胖小子,爬上爬下,与他嬉戏,人称“送子弥勒”。

在少数寺庙中弥勒佛像是印度式的庄严肃穆佛像。

四川凌云寺的弥勒佛是世界最高的石雕佛像,高达71;

西藏扎什伦布寺强巴(弥勒)佛像是全国最大铜铸佛像,高达27.4。

(二)菩萨菩萨,仅次于佛,旧译为“大士”,他是“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之人。

菩萨的职责就是帮助佛,用佛教的宗旨和教义,解救在“苦海”中的芸芸众生,将他们度到极乐世界中去,了却一切烦恼,永远欢乐。

在中国民众中有影响的菩萨是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四大菩萨。

他们各有分工各有特点。

文殊菩萨表大智,智慧辩才第一,头顶五髻,骑青狮,持剑,手托莲花;

普贤菩萨表大行,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执如意或莲花,咖跌坐在六牙白象上;

观音菩萨表大悲,救苦救难于人间,现33化身,救12种大难,头顶肉髻,端坐莲花宝座上,手执杨柳枝,左右肋侍善财童子和龙女;

地藏菩萨表大愿,教化六道众生,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四大菩萨在中国名山中各有自己的道场,分别是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

在佛教寺庙中,文殊、普贤和观音称为“三大士”,(三)罗汉据说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一种成就叫一个果位。

其中阿罗汉果,成就最高,达到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得此果位之人,就称阿罗汉,简称罗汉。

在大乘佛教中,罗汉品位之上是菩萨,最高是佛。

罗汉的任务是常住人间,护法和弘扬佛教。

十六尊者或罗汉,是释迦得力弟子,各有所长。

法住记中说:

第一尊者宾度罗跋啰惰阇(Pindolabharadvaj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

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K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