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综述PPt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56193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天线-综述PPt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智能天线-综述PPt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智能天线-综述PPt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智能天线-综述PPt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智能天线-综述PPt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天线-综述PPt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智能天线-综述PPtPPT格式课件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天线-综述PPtPPT格式课件下载.ppt(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天线-综述PPt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图3等距天线阵L为等间距线天线阵的阵元个数;

d为阵元间距;

为信号s(t)的入射方向与天线阵法线方向的夹角第一个阵元为参考阵元s(t)到达第i个阵元与到达参考阵元的时间差为:

其中c为光速信号s(t)在参考阵元上的感应信号可以用复数形式表示为:

信号s(t)在第i个阵元上的感应信号可表示为:

为载波波长,把信号s(t)在天线阵上感应的信号用向量表示为:

其中称为引导向量。

考虑噪声,x(t)可表示为:

其中窄带传输条件下采用窄带波束形成器,记为加权向量即:

阵列输出信号y(t)可表示为:

根据不同的准则选取加权向量,可使某个方向上的信号得到最佳合并,而其他方向上的干扰和信号则被抑制。

窄带传输条件下采用窄带波束形成器,如图4:

图4窄带波束形成器结构图当不满足窄带传输条件时,信号带宽比较大,信号通过天线阵时,不仅存在着相位差,振幅也发生变化。

对这样的宽带信号,应该选择宽带信号处理方案,宽带波束形成器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

和窄带波束形成器不同,宽带波束形成器中每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都要用一个FIR滤波器进行处理,由于信号中不同的频率分量通过天线阵产生的相移不同,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对相移差进行补偿,因而这种处理器具有频率选择性。

宽带波束形成器同时在空域和时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称为空时阵列处理。

图5宽带波束形成器结构n自适应天线阵列自适应天线是一种控制反馈系统,它根据一定的准则,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形成天线阵列的加权向量,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在有用信号方向上形成主波束,而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从而提高信号的输出信干噪比。

三、工作方式结构n天线阵列n下变频器n模数转换n自适应处理器n波束成型网络图6自适应天线工作原理n波束切换智能天线利用多个并行波束覆盖整个用户区,每个波束的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宽度也随阵元数目而确定。

随着用户在小区中移动,基站选择不同的相应波束,使接收信号最强。

用户信号并不总在固定波束中心,当用户出于波束边缘,干扰信号位于波束中央时,接收效果最差,不能实现最佳接收。

图7多波束的形成原理图一组特定的权向量w可以形成特定的波束。

若要形成多个不同指向的波束,则可以采用多个不同权向量的波束形成器。

图8利用多波束形成网络的切换波束系统在120扇区内,波束形成网络预先形成了等间距的4个固定波束照射整个扇区,系统扫描每个波束,检测输出信号强度,当某个期望用户处于如图9中的位置时,波束2输出功率将最大,因此系统选择波束2对准期望用户。

当用户移动到其它位置时,系统将切换到相应波束上。

图9波束切换示意图多波束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复杂度较低、运算量小、易于实现、无须判定用户信号到达方向(DOA)的优点。

但不能实现自适应干扰置零,干扰抑制差。

自适应天线阵列在载干比和系统容量的改善方面都比多波束天线强。

但算法一般较复杂,运算量,存储量一般较大,为了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对硬件的处理速度和存储单元要求较高。

四、智能天线算法智能天线算法决定着暂态响应的速率和实现电路的复杂度,选择什么样的算法进行波束智能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智能天线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辨识信号的方向和自适应赋形的实现。

根据这两个方向分类,有以下算法。

辨识信号到达方向,代表的算法有:

nMUSIC(MultipleSignalClassification、多信号分类)算法nESPRIT(EstimationofSignalParametersViaRotationalInvarianceTechniques、旋转不变技术信号参数估计)算法n最大似然法。

自适应波束赋形的目的是通过自适应算法得到最佳加权系数。

采用何种算法首先需要考虑自适应准则,主要有最大信噪比(SNR)、最小均方误差(MMSE)、最小方差、最大似然等nDMI(DirectMatrixInverse、直接抽样协方差矩阵求逆)算法nLMS(LeastMeanSquare、最小均方)算法nRLS(RecursiveLeastSquares、递归最小二乘)算法nCMA(ConstantModulusAlgorithm、恒模)算法五、智能天线系统特点n智能天线可以增加小区覆盖距离。

n智能天线可以保证小区内的有效覆盖。

n智能天线可以利用多径固有的分集效应改善链路质量,减小信号的延迟扩展,进而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

n智能天线利用空分多址可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提高系统的容量。

n增加了每个小区能同时容纳的用户数,延长移动台电池寿命n智能天线利用空分多址可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提高系统的容量。

n智能天线可以实现手机定位。

六、智能天线的应用最初的智能天线技术主要用于雷达、声呐、军事抗干扰通信,用来完成空间滤波和定位等。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对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组网技术、天线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迅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利用数字技术在基带形成天线波束成为可能,提高了天线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活程度。

智能天线技术因此用于具有复杂电波传播环境的移动通信。

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以自适应阵列天线为代表的智能天线已成为一个最活跃的领域。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中国TD-SCDMA系统是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典型的范例,它采用TDD方式,使上下射频信道完全对称,可同时解决诸如天线上下行波束赋形、抗多径干扰和抗多址干扰等问题。

该系统具有精确定位功能,可实现接力切换,减少信道资源浪费等优点。

七、研究简史早期智能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尤其是雷达领域,目的是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有效地识别和跟踪目标。

随后,智能天线在信道扩容和提高通信质量等方面具备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日本、欧洲和美国的许多研究机构都相继开展了针对智能天线的众多研究计划,这也为智能天线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最早开始智能天线的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

到1987年,研究人员已经指出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的自适应天线能够减小多径衰落,因而可以用于高速移动通信应用中。

此外,日本ATR光电通信研究所也研制了基于波束空间处理方式的多波束智能天线。

随后,ATR研究所又针对移动通信中移动终端上适用的智能天线形式进行了大量探讨,最终提出了单端口电激励的ESPAR天线。

该天线巧妙地利用了各阵元之间的耦合,在天线处实现了空间滤波。

日本欧洲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在RACE计划中实施了第一阶段智能天线技术研究,称TSUNAMI。

此后,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又在ACTS计划中继续进行了第二阶段智能天线技术研究,即TSUNAMI,旨在考察第三代移动通信中采用智能天线系统的可行性和具体优势。

其他国家美国和中国也研制出应用于无线本地环路(WLL)的智能天线系统。

该产品采用可变阵元配置,有12元和4元环形自适应阵列可供不同环境选用,在日本进行的现场实验表明,在PHS基站采用该技术可以使系统容量提高4倍。

此外,ArrayComm还研制出用于GSM、PHS和无线本地环路的IntelliCell天线,该天线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投入实用。

除ArrayComm以外,美国Metawave、Raython以及瑞典Ericsson都有各自的智能天线产品,这些智能天线系统都是针对移动通信开发的,用于GSM、TDMA或者CDMA。

由中国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之一的TD-SCDMA之中就明确规定要采用智能天线。

八、未来智能天线的研究趋势n物理层的可重配置性。

n不同层之间的优化。

n多用户分集n实际的性能评估n仿真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