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399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材料

第1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原理

1.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

1.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2)&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1.4教育与人的发展

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商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物质

@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决定论是把遗传看作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社会生活条件或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

遗传物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地作用,人的遗传物质会逐渐发生变化。

一个在遗传物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平衡、灵活的人,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也可以变成类似圣经活动若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一个在遗传物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在良好的教育下,也会变成很有涵养、很守纪律的人。

 

1.5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6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能测量,但是目的不能测量。

我们可以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理解为教育意志,他们落实在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行动上。

教学目标有次序的监禁和积累是向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接近。

第二章中学课程

2.1课程概述※

活动课程概念: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代表人物杜威

特点:

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2.2课程组织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方式

(1)

(2)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具体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学科时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3)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4)教材的概念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教科书编写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里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结构的改革:

1对课程类型的调整

整体贯彻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观念的变革: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室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第三章中学教学

3.1教学概述

教学概述:

: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任务: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2教学过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3.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地要求: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法

'

写好三个计划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

3.4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地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地感官,丰富学生地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实物直观。

他是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以及教学性参观等。

模象直观。

他是通过各种实物地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言语直观。

他是通过教师对学生做形象化地语言描述而祈祷直观地作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和语言讲解结合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含义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1注意的范围

!

注意的范围也称作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2活动的任务3个体的知识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2主体的意志力水平3个人的主观状态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紧要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3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时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外一个对象上。

4注意的分配

}

注意的分配时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时间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集中不同的活动。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

特点:

时间很短:

不会超过一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

容量有限:

一般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意识模糊:

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操作性强:

有人把短时记忆称作工作记忆

易受干扰

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式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7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原则

4.2学习概述

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个体在请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

动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3学习动机

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分类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

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来说,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的时候,工作效率最高。

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